回覆列表
  • 1 # 高山流水200665617

    李斯《諫逐客書》賞析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秦於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曰:

    秦國的宗室大臣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服務於秦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君主遊說和離間秦國的,請把外來的客卿一律驅逐出境。”李斯也在計劃驅逐之中。李斯於是上書秦王說: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臣聽說官吏們在計議驅逐客卿,臣私下以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穆公訪求賢士,從西方的戎爭取由余,從東方的宛得到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招致丕豹、公孫支。這五位先生,不出生在泰國,而穆公任用他們,兼併了二十個小國,終於稱霸西戎地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轉移風氣,改變習俗,人民因而殷實興旺,諸侯都來親附聽命。俘虜了楚魏的軍隊,開拓千里疆土,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惠王採用張儀的計策,攻佔三川地區,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取別國肥沃的土地,於是拆散六國的合縱聯盟,迫使他們向西侍奉秦國,功業一直延續至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王室地位、遏制貴族勢力,一步步吞食諸侯各國,使秦國成就了帝王的事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與,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勞。從上述事實看,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呢?假使當初四位君王拒絕客卿而不接納,疏遠賢士而不任用,那就會使國家沒有雄厚富裕的實力,而秦國也就沒有強盛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如今,陛下得到崑山的美玉,佔有隨侯珠、和氏璧,懸掛明月珠,佩帶太阿劍,乘騎纖離馬,豎立翠鳳旗,陳設靈鼉鼓,這幾樣珍品寶物,一件也不出產於秦國,而陛下卻喜愛它們,為什麼呢?

    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

    如果必須秦國出產的然後才可以使用,那麼,夜光之璧就不會裝飾在您的朝廷,犀角象牙製成的器物就不會為您所賞玩,鄭、衛美女就不會充滿您的後宮,駿馬就不會養在您的外廄,江南的金錫就不會為您所利用,巴蜀的顏料不會為您添光彩。

    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追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您所用來裝飾後宮、充滿下堂、賞心悅目的,必須出產於秦國然後才可採用,那麼,那些鑲嵌宛珠的簪子、綴滿小珠的耳環、東阿白絹做的衣服、錦緞繡成的飾物就不可能呈獻在您面前,而那些隨著社會風尚扮裝雅緻、豔麗優美的趙國美女,就不會侍立在您身旁了。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敲甕擊缶,彈箏拍腿,嗚嗚呀呀地唱歌以開心悅目的,那才是真正的秦國音樂呢。鄭衛《桑間》的新調, 《韶虞》《武象》的古曲,都是別國的音樂。

    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如今, 放棄敲甕擊缶而聽鄭衛之音, 停止彈箏拍腿而取《韶虞》之樂,像這樣做是為什麼呢?還不是為了心情愉快,看得舒服罷了。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如今用人卻不這樣,不問可行還是不行,不分有理還是無理,不屬於秦國的人都離開,凡是外來的客卿都驅逐,這樣做只能說明您所重視的在於女色、音樂、珠寶、美玉,而所輕視的卻在於人才。這可不是用來統一天下、制服諸侯的政策啊!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

    臣聽說,土地廣闊,糧食就充足,國家強大,人口就眾多,武器精良,士兵就勇敢。

    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泰山不捨棄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樣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細流,所以能那樣深廣;帝王不拒絕任何臣民,所以能顯示他們的恩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因此,土地不論東西南北,民眾不問哪個國家,四季都很美好,鬼神都來降福,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於天下的原因。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如今竟然拋棄百姓去資助敵對國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縮而不敢向西方來,停步而不願進入秦國,這可就是‘供給敵人武器,送給強盜糧食啊’!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東西不出產於秦國,然而價值珍貴的很多;賢士不出生於秦國,然而願意效忠者不少。如今,驅逐客卿以資助敵國,損害民眾而有利仇人,對內削弱自己,對外結怨諸侯,而希望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秦王於是廢除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 2 # 耕讀心田

    李斯的《諫逐客書》以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說驅逐客卿的錯誤,從歷代客卿為秦國富強建立的功勳,到秦王眼前來自諸侯各國的聲色玩好,事實俱在,不由人不信。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然後以不多的篇幅說理,歸納逐客對於敵我雙方不同的利害關係。全篇幾乎不談客卿的利益,只從秦國的危亡著眼,為秦王的統一大業打算,很有說服力,所以秦王看後,幡然醒悟,立即收回了逐客令。

    本文在說明事實時著重於正面敘說,而略於反面推論,點到為止,一正一反,對比強烈,是非清楚。比如列舉從穆公到昭王任用客卿,終於使秦國富兵強的事實後,只用了三言兩語從反面設想不用客卿將會出現怎樣的後果。又如文中詳細列舉秦王從異國他鄉的珍寶聲色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的事實,然後以簡要的語言說明秦本地音樂的單調原始不好玩。這樣對比設想,話語雖不多,卻能使秦王深思,由古及今,從物到人,豁然擺在眼前,引導他自然聯想到逐客的錯誤。

    《諫逐客書》的語言也極富文采,文中多用對偶排比句式,詞語極其豐富。比如寫秦惠王用張儀之計開疆拓土,作者連用“拔”、“平”、“收”、“取”、“包”、“制”、“據”、“割”等動詞,使句子既整齊又富於變化,讓人讀來頗有韻致,也表現出秦軍虎狼之師的所向披靡、銳不可當的氣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金毛老是愛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