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殼影片
-
2 # 火星一號
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說過一句十分形象的話:“我們都是星塵。”地球上的生命乃至整個地球都是來自上一代恆星爆炸之後的殘餘物。在宇宙從大爆炸中創生之後的最初階段,宇宙中的元素幾乎只有氫(約佔75%)和氦(約佔25%),以及極少量的鋰(約佔0.0000001%)。但我們知道,地球上幾乎包含了元素週期表中的所有天然元素,那麼,包括金在內的這些元素是如何產生的呢?
這一切與恆星有關,氫和氦聚集在一起形成恆星。在恆星的中心區域,氫透過核聚變形成氦,同時放出光和熱,恆星在此階段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我們的太陽目前就是處於這個階段。當恆星中心區域的氫耗盡時,氦將會透過核聚變形成碳。如果恆星的質量小於1.44倍的太陽質量,它將不會再繼續核聚變反應,中心將會坍縮成白矮星。如果恆星的質量較大,碳還會進一步聚變成氖,氖聚變成鎂。此後是氧聚變成矽,矽聚變成鐵,而鐵進一步發生核聚變反應所需的能量大於所能放出的能量,所以核聚變反應無法再維持下去,恆星將會爆發成超新星,中心將會坍縮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天文學家認為,只有諸如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這樣的高能宇宙事件才能使核聚變反應更進一步,從而產生更重的元素,這其中包括金和鉑等重元素。就在不久前,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了中子星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GW170817),並且在可見光、無線電波、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也都探測了這一起事件。透過分析,天文學家發現這次中子星碰撞產生了50倍地球質量的銀、100倍地球質量的金以及500倍地球質量的鉑。
-
3 # 牧水1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因為我們想要黃金.重元素的人工合成耗能巨大,我們造黃金沒有價效比.中子星相撞能量巨大,使得重元素形成的機率增加,這當中不只是黃金,只是我們更多地關注了黃金.
-
4 # 民科尖兵
大家不要答非所問,還是由我公佈標準答案吧。
中子星碰撞時,會有極少碎片(譬如萬分之一)飛向太空。它們的質量相當於好幾個地球。它們的成分是中子,夾雜極少的電子。這些碎片失去了中子星強大引力的束縛,體積迅速擴張鬆散。中子以15分鐘的半衰期快速衰變,每個衰變的中子放出一個電子,質子、中子與電子形成原子,這時形成的原子極大,屬於超重元素。超重元素以及剩餘中子的衰變,生成輕一些的元素。目前人類發現的最重的元素是118號元素鉝,中子星碎片初次形成的元素肯定比鉝重得多。這些超重元素不斷裂變,直到形成92號放射性元素鈾,才穩定下來。當然超重元素的裂變不僅形成92號元素鈾,還會形成47號元素銀、79號元素金、82號元素鉛等。所以,黃金只是中子星碎片眾多產物中的一種。
中子星與黑洞碰撞也能產出黃金,只是生產規模比中子星之間的碰撞要小得多。
回覆列表
文:Ent
金子從哪裡來?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天體物理學家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金子,正如所有的重元素一樣,是在超新星爆發中誕生的;在這個高溫高壓的熔爐裡,較輕的元素被強制聚變,才有了金這個質子數高達79的怪物。
但是隨著超新星計算機模型越來越好,大家發現一個問題——超新星產生金這個級別的重元素的能力,並不強。想要產生金子,就需要更強的刺激源。
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盯上了“雙中子星併合”這樣一個現象。
當兩個中子星撞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既足以產生金,又能把金拋灑出去讓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最終流落到地球上。
中子星碰撞如何製造出黃金?宇宙誕生後不久有了質子和中子,然後它們差不多自發地變成了氫、氦和鋰,但也就到此為止。恆星的誕生令這頭三個元素可以進一步聚變並放出能量,但是這個聚變到了鐵就又不得不停止。
鐵是最穩定的元素,繼續變大反而會變得不穩定,不但不能放出能量,還需要在極端環境下投入巨大能量才能做出更重的東西,譬如我們都想要的銀、鉑和金。唯有持續不斷地加入中子,比衰變的速度快,才能產生金子這個級別的最重元素,不然只能得到比鐵稍微重的元素,例如鉛。
中子星碰撞合併完美契合這個需求,根據模型估算,這樣的一次相撞,應該能產生300個地球那麼重的黃金。地球上的大部分貴金屬應該都是很久以前這樣的過程帶來的。研究者預測這種相撞還會產生巨量放射性元素,它們的衰變將在短時間內發出大量的光,亮度應該能達到新星的1000倍左右,因此這個相撞現象又被稱為“千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