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鄉的海
-
2 # 薩沙
裕泰茶館是老字號,創始人確實是裕泰茶館。
這個是字號,品牌,就像今天老乾媽一樣。
和老乾媽一樣,今天公司已經不由陶華碧家族管理了。
裕泰茶館的繼承人傳來傳去,就不是姓吳的了。
這種一般是兩種情況:
第一,吳家經營不善,將自己的店鋪賣給別人繼續經營。
別人為了這個老字號的招牌,繼續用這個店名做生意。
第二,吳家某一代沒有兒子,只能將生意傳給女婿。
《茶館》裡面應該就是這種,可能王利發的老爸就是女婿,繼承了這個茶館。
實際上,吳裕泰卻有此人,裕泰茶館也是真實歷史上有的。
吳裕泰本來是個茶葉商人,在清朝中期就開始做生意,名氣不是很大。
到光緒時代1887年開始,他們成立新式茶葉銷售模式。
安徽歙縣人吳裕泰很有才能,採用了新的物流倉儲模式銷售。
吳氏茶莊的茶葉均從安徽、浙江、福建等茶葉產地直接進貨,並派專人在福州、蘇州等地窨制茉莉花茶,經水陸運往京城,再拼成各種檔次的茉莉花茶。
由於運輸量非常大,逐步成為今天的茶葉集中批發市場,北京很多茶葉鋪直接在這裡進貨。
由此,吳氏茶莊逐步壟斷了北京的市場。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布衣百姓,三教九流,或品茶或會友,壺裡杯中都少不了吳氏茶莊的茶葉。
解放後公私合營時,吳裕泰茶棧改為“吳裕泰茶莊”。
直到今天,這個企業還是存在的。
-
3 # 東山茶叟
看了很多留言,感覺略有偏失,可能會引起爭論,但還是給大家聊幾點,一,老舍寫的《茶館》,裡面的裕泰茶館原形是現在的茶葉品牌:張一元。二,店內留聲機、引進相聲曲藝等吸引顧客,開拓銷售,都是張一元店內首創。三,張一元的店,在1900年開始第一家,他開店後,也是第一個自己開茶場,製茶的品牌,他們中間沒有二手商,不加價,在當時所有店鋪都是做買賣生意時,他們是生產商,所以價格層面來說,有非常強的低價優勢。四,至於掌櫃王也好,李也好,這是文學創作需要,沒有特定的意思。五,目前北京的四大老字號:張一元(1900),吳裕泰(1887),元長厚(1912),貴仁德(2008)。
-
4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題主大機率是生活在北京或者天津的人,可能看見過“吳裕泰”這三個字遍佈北京天津的大街小巷,聯想到老舍的經典作品《茶館》也叫裕泰茶館,才有此一問。
其實,這兩個裕泰風馬牛不相及,誰和誰也沒有關係的。“吳裕泰”是一家徽商的品牌,從大清朝始,就是一家集倉儲,運輸,批售為一體的大商號了。
這家安徽人的大商號,乾的是在安徽直接向茶農收購茶葉,然後加工包裝運往北京拼裝成各種檔次的“茉莉花茶”,然後批發零售的大生意,天津北京當年的市場上他是絕對的老大,市民們也愛喝他的茶。
一開始,這個徽商吳錫卿只是一個舉人進京趕考的小夥伴,進京之後,舉人要讀書趕考,拜師訪友忙的很。
吳錫卿閒極無聊,就和居住處的街坊們胡扯閒聊。
北京人嘛!最能侃,也最愛侃,就怕你跟不上侃,天上天下,人情世故,朝堂密事,歷史掌故,衚衕囧事,什麼也聊,什麼也說,安徽人吳錫卿就認為首都人對他都很不錯,拿他當朋友,願意和他聊天嘛!豈不知他們和誰也聊。
於是就拿出了自己從家中帶來的茶葉遍送聊天的朋友們!
那些朋友們能說什麼呢?提籠架鳥看著是有閒階級,其實能力也有限,沒有富餘東西回送的,最愛乾的,也只能乾的“還人情方式”是——幫人出主意。
聊友們紛紛給吳錫卿出主意說——你家鄉的茶葉真不錯,你在北京賣茶葉吧!包你發財。馬上就有人替他找來了“鋪面”,人頭熟嘛!又要顯露本事,倒真找了一個絕好的鋪面,一家大房子的大門洞,不要小瞧這個大門洞,因為是大門洞非正經房子,房租肯定便宜呀!大門洞緊鄰繁華大街又堵著居民區,租金便宜生意反而好做。
如果您想象不出來大門洞怎麼做生意,就想一下那些有特權在你家小區門口擺攤的,他們的生意好不好?
你看,鋪面還沒有開張,街坊鄰居們都已經那麼熱心了,生意能不好嘛!
一來二去的就成了北京城數一數二的大茶葉商。
生意大了,就需要一個字號,吳錫卿的字號就是“吳裕泰”茶莊,賣的是吳裕泰牌茶葉。
看仔細了不是茶館,是茶莊,賣的是茶葉,不是茶水。
“裕泰茶館”賣的是茶水,一個是服務商,一個是批發商。
兩者之間沒有一毛錢關係。在過去的北平,老舍“裕泰茶館”的原型是很多的,基本上每條街都要有一間的,有很大的機率真的有一座茶館就叫做“裕泰茶館”。
這種茶館,可儉可豐,幾張桌子,一把茶壺,一座小房子一間門洞也就開張了,賣大碗茶嘛!;
也可以富麗堂皇裝修,請大鼓藝人,請評書藝人,請相聲藝人,搞搞娛樂事業,搞的好了萬一遇著了郭德綱那種人才,真不少賺,老闆也可以混成街面上有頭臉人物。
至於掌櫃的姓什麼?姓張可以,姓李可以,姓王當然也可以了。
-
5 # 悠然閱讀
裕泰茶館和吳裕泰沒有任何關係。
吳裕泰茶莊原名吳裕泰茶棧,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創辦人吳錫卿,祖上為安徽茶商世家。吳裕泰茶莊為經營售賣茶葉為主。
老舍先生作品中的裕泰茶館只是碰巧與吳裕泰茶莊的名號相近,實則並無關聯。
老舍先生在幕啟中寫道:
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在十幾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裡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菜飯。玩鳥的、議事的、說媒拉縴的都到這裡來。打群架的調解的也來,喝碗茶、吃碗麵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這裡可以聽聞最荒唐的新聞,還可以看到某人新得的奇珍,總之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無事都可以來坐半天。由此已可以看出,此茶館非彼茶棧。
老舍先生曾談起過創作《茶館》的初衷。他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多容納各色人物。我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裡,是想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可是,社會變遷是不能離開政治的,我不熟悉政治舞臺怎麼辦呢,就只好取巧讓我認識的小人物都到茶館裡去了。
老舍先生讓每個角色都說自己的事,也說自己與這個時代之間的事。比如名廚去包辦監獄的伙食,順口說這年月就是監獄裡人多;說書先生抱怨生意不好,順口說這年頭真玩藝兒要失傳嘍。旗人松二爺落魄了也寧願自己捱餓,不讓鳥兒捱餓。老舍先生在每一位出場人物身上都傾注了時代深意。
老舍先生讓《茶館》中的人物從壯年到老年,然後是父子相承。用這樣的人物關係將整個故事聯續起來,將五十年的時代變遷彙集在一個小小的茶館之中。
現代劇作家陳白塵評《茶館》說:全劇的文字並不多,就寫了五十年,七十多個人物,精練的程度驚人。
事實上,老舍先生將作品稱為《茶館》只是借了茶館這個地方,和茶並無多大關係。
回覆列表
《裕泰茶館》是茶館的字號, 如同現在公司的名稱一樣,可以用所有者的名字,也可以不用所有者的名字。
在過去的中國的經濟實體中也存在有所有者與管理層之分。不是說所有者就是管理者,微小規模的實體可能是所有者與管理者是一個人。規模做大了後,所有者不可能管理的過來,必須聘請管理人員。
現在企業的所有者或者佔股最大的叫“董事長”,以前中國的叫法是“東家”。現在的管理者叫“總經理,經理”,以前中國的叫法是“掌櫃”,現在企業總經理對董事長負責,董事長對董事會負責。以前中國企業裡的掌櫃的對東家負責。
所以裕泰茶館的掌櫃的可以姓王,也可以姓李,姓張,姓陳,無論掌櫃的姓什麼都不會影響茶館的所有者給這個茶館起的字號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