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涼夜軒

    您的問題非常好,二者確實有很多不同,我嘗試解答清楚。

    主要區別有四個方面劉老根大舞臺創立的目的與德雲社不同

    劉老根大舞臺成立最初是因趙本山對於二人轉的情懷。

    與相聲雖同屬草根文化、民間藝術,但在建國初期透過前輩相聲大師的努力,相聲在國內早已被人接受、喜歡,而且可登大雅之堂了,馬季、侯寶林等前輩為國家領導人經常演出。

    二人轉的境遇卻不可同日而語,在相聲演員在電視廣播等推廣下已經風光無限時,二人轉依然屬於田間文化。

    趙本山也是從那時才開始大批收徒,淨化二人轉隊伍,推廣綠色二人轉。而成立劉老根大舞臺除了對二人轉的情懷,還有是藉助自己的名氣,讓這些徒弟能有一個穩定的演出場所,不用每天跑夜場。

    大背景不同,郭德綱和趙本山當時的名氣不同,所以註定起步就有很大差距。

    定位不同,也就是目標消費群體不同

    最初德雲社的票價大概是三五十塊錢,而劉老根大舞臺的票價起步就在180以上。

    別忘了,劉老根大舞臺是在瀋陽,德雲社是在北京。

    如此差距的票價首先便是源於郭德綱和趙本山影響力的差距,再者就是兩者定位不同,大舞臺作為瀋陽一個文化視窗,被很多單位或者個人用於招待客人,讓遠來的親戚、朋友、領導、同事能夠有一個被熱情以待的感覺,所以票價高,也表示對客人的禮遇,東北人好客、熱情、好面子,從這點來看,趙本山是個好商人,高票價下,劉老根大舞臺基本也是一票難求。筆者2014年帶著外地朋友去過一次,當時票已賣光,花350元單張票價買了兩張,是在劇場兩側加的臨時塑膠凳。

    而德雲社的定位,明顯是平民化,希望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也跟北京文化場所太多有關係,無名的郭德綱賣高了更沒有觀眾了。李金斗等人的劇場也是常年幾十塊錢的票價,天津相聲園子也差不多。

    觀眾感官不同

    相聲和二人轉都是喜劇表演,但觀眾其實是兩批人。

    劉老根的表演更熱鬧,表演形式更多樣,在一場演出裡會呈現出二人轉表演、小品表演、脫口秀表演、歌舞表演等等。

    而德雲社的演出今年雖然越來越像二人轉,但傳統內容還是為主。靠語言節奏鋪墊抖包袱,節奏比二人轉慢,笑點輸出稍差,但真正喜歡相聲的人,並不覺得鋪得長就坐不住,反而覺得有味道。

    運作方式不同

    德雲社是小劇場火了,有固定粉絲了,才會得到大舞臺的機會。

    劉老根大舞臺是很早就有電視劇綜藝等機會了,早已變成明星劇場。劉老根的高票價不會有穩定觀眾群體每天或者每週去看,所以需要明星效應,吸引更多的人群。

    誰的發展會更好

    筆者觀點,按照目前的模式來看,兩者依然會保持現在的發展狀態,德雲社因演員相對年輕,個人IP更鮮明,會略佔優勢。

    但劉老根大舞臺也好,德雲社也好,兩位領軍人物與弟子間的差距都非常大,無論宋小寶、小瀋陽還是岳雲鵬、郭麒麟都沒有能力接班,家主還在是一回事,不在了誰也壓不住這些人。趙本山曾說過,最難管理的就是這些民間藝人。郭德綱這些徒弟難道能好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不會一直有德雲社和劉老根大舞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吧!

  • 2 # 鄭捕頭

    郭德綱和趙本山,無疑是華人最熟悉的兩個喜劇演員。他們的領導下都有各自的喜劇團隊,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班主,而趙本山統領本山集團,從演出場所來看,趙本山徒弟們的主要演出場地就是劉老根大舞臺。

    德雲社劇場和劉老根大舞臺,相信很多人都親臨現場看過演出,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兩種場地也曾經經歷過各種波折。如今來看,德雲社劇場是比劉老根興旺一些的,劇場多,分佈的範圍也廣。

    劉老根大舞臺建立之初,德雲社還慘淡經營

    要說最早的興盛,那肯定是劉老根大舞臺最早比德雲社先火起來。2002年左右趙本山執導的《劉老根》和《劉老根2》熱播,劉老根這個角色也被觀眾熟悉起來。藉著這樣的聲勢,2003年4月,趙本山率領遼寧民間藝術團演員,開始在瀋陽大舞臺劇場進行二人轉專場演出,並將劇場改名為劉老根大舞臺。

    在《劉老根》和趙本山小品的帶動下,二人轉這種形式開始走出東北,被全國很多地方的觀眾所熟悉,因此對此就產生了親近感。劉老根大舞臺逐漸成為瀋陽的文化座標,吸引著東北及外地的觀眾進場欣賞。

    後來劉老根大舞臺還開到長春、哈爾濱,2009年更是風風光光地開到北京繁華地帶,吸引了趙本山眾多圈內好友到場祝賀,一時間熱鬧非凡。

    而在2003年劉老根大舞臺剛剛成立的時候,郭德綱帶領的北京相聲大會經營還非常慘淡。他們幾乎沒有自己的固定劇場,直到2004年下半年才在現在的天橋樂劇場扎住腳跟。尤其因為那時候人們還都不太認識郭德綱,相聲這門藝術也早已被很多人遺忘,大部分觀眾還沒有進劇場聽相聲的習慣。

    不過到2005年年底,郭德綱和德雲社突然火爆,原來的小劇場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劇場越開越多,後來更是開枝散葉擴充套件到北京之外的一些地方。

    德雲社劇場影響力,開始超越劉老根大舞臺

    從這些年來看,情況開始起變化。2013年之後趙本山開始淡出舞臺,影響力比春晚時期大為減弱,各地的劉老根大舞臺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高調。

    好在這幾年趙本山的《鄉村愛情》系列又開始在網路走紅,趙本山的徒弟們還是維持了一定的知名度。劉老根大舞臺的二人轉還在轉,演員們還在演,但觀眾對二人轉的熱情已經大不如前。尤其是出了東北,二人轉文化還是影響不大。

    相比之下,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們,卻將相聲這門曾經被人淡忘的藝術,推動得紅火起來。相對於二人轉,相聲的受眾群更廣,不像二人轉的地域性那麼強,加上郭德綱徒弟們岳雲鵬、張雲雷的人氣高漲,更帶動粉絲們趨之若鶩進劇場。

    目前德雲社除了在國內包括哈爾濱,連在墨爾本都建有劇場,這在相聲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而且除了小劇場,德雲社還常年舉行大劇場的商演,這對於劉老根大舞臺的演員們來說也是可望不可即的。

    二人轉還是沒能衝出東北

    但好在在東北,劉老根大舞臺還是保有它一定的觀眾群。2017年國慶節期間我去瀋陽旅行,其中一天晚上進大舞臺看了一場表演,應該是有節日因素起作用,當天的現場座無虛席,而且票價並不低。最後一排的價位都在二百多塊,居中價格已經到了四五百塊。那天的演員有小超越、楊樹林和宋小寶等人,現場氣氛還是非常好。

    但在欣賞過程中還是隱約有一種感覺,這種更為熱鬧甚至折騰的表演方式,不是所有相聲觀眾都能欣賞來的。

    觀眾的更多選擇

    從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來看,目前也沒有了2009年開業時的興盛。對於北京觀眾來說,還是進劇場聽幾段相聲更為舒服,花更多錢看二人轉,還是有些不太划算。

    另外,北京現在的年輕人也非常喜歡脫口秀,在相聲和二人轉之外,他們更可能在那裡獲得歡樂。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管怎麼說,觀眾能欣賞到的文藝形式更多更代表文化的興盛,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這都是最好的選擇。

  • 3 # 泰山124453211

    德雲社更容易生存,因為他只需要幾個人,和一個小劇場就可以演出賺錢。而劉老根大舞臺需要的人手多,還得有電視臺的支援,執行不如徳雲社靈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車加油前,工作人員為何先問是現金還是加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