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雲出岫
-
2 # 優Ki醬
清代紅釉瓷器有哪幾種
紅釉
瓷器
的出現,從永宣之後的斷層,直到清康熙時期,紅釉的發展達到頂峰。紅釉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大創新。紅釉的出現 代表了中國工藝史的一個旅程碑。 單色純紅釉瓷器到明代永樂、宣德朝時,才真正燒製成功!由於高溫紅釉器的燒製難度極大,民間流傳有“千窯難燒一器”之說和“若 要窮、燒郎紅”之語。在古代要燒製高溫純紅釉瓷器,就必須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十分珍罕的紅寶石
配入 釉中進行燒製),這樣的物質條件和燒製工藝,只有當時的“皇家御窯”才有能力完成,任何民間窯場都是無法做到的。 明清二代的“銅紅”釉瓷器的燒製,都是由朝廷直接設立的“御窯”進行作業,其產品是供皇室專門用來祭祀祖先、天地的御用祭器( 以青、黃、紅、白四色象徵天、地、日、月),十分珍貴。這種專項特定的官窯
器,連皇室平時也不便輕易使用。更由於要燒成極其艱難, 要燒成呈色好的器物就更是彌足珍罕。所以紅釉瓷器一直是皇宮中稀有的珍貴之器,它在體現著皇室的尊嚴和威望。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由於原材料鮮紅土斷絕和燒製技術失傳,故嘉靖二十六年改用礬紅,燒釉上低溫紅彩器。直至清代康熙時,江西 景德鎮督陶官郎廷極才又燒造出另一種高溫“銅紅”釉瓷器——“郎窯紅
”。郎窯紅瓷器的燒製成功,在清代又一次出現燒製紅釉器繁榮盛 況。 清代康熙、乾隆盛世以後,嘉慶朝至民國不但官窯繼續燒製紅釉器,一些民窯也開始燒製,但燒成的器物在釉、胎、髮色上,根本無法 與前朝比美。由於高溫銅紅釉瓷器的燒製難,要燒成呈色純正的器物就更難,即便在今天用高科技術的手段進行仿製,燒造出來的純紅釉器 物,也無法達到古代的燒製工藝水平!清代紅釉應該如何去鑑定呢? 清代康熙“郎窯紅”紅釉瓷器的坯胎較厚,胎土細膩、潔白純淨,官窯器物的腳修成很規整的半圓型“泥鰍背”(不見竹刀修過的痕跡 ),釉面都開冰片紋還有不規整的牛毛紋顯現,器物有年號款識和無年號款二種,髮色鮮豔呈大紅色階,因此郎紅器被冠以“牛血紅”的名 稱,燒成後釉面的玻璃光感強烈,釉內的氣泡多(此永宣器多得多),釉的流動性極大(在釉面能明顯見到)器口釉薄處呈燈草口,而且釉 的垂流不過足(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釉的垂流部份色濃釉厚呈蝦青色,都停止在器物的胎腳之上,整齊如刀削。這些狀況都是在鑑 定郎窯紅器時的重要依據。器物有:觀音尊、棒槌尊、穿帶瓶、膽式瓶、梅瓶、僧帽壺、高足杯等。 在此供藏友們參考:用傳統手段鑑定古瓷時,首先應從器物的整體上確定古瓷是否有真實的年代,因為一切的古代文物都會留下資訊依 據供我們尋找。古陶瓷的傳統鑑定手段應化繁為簡,用最直接的方式進行:主要從胎釉入手,凡有年代的器物,其胎釉必定經過百年千年的 年代風化和時間的洗禮(即使窖藏品也不會例外),器物都會形成“胎幹釉潤”的包衣狀(出土和出水器的釉表層會有反差,但胎是不變的 ,同樣呈乾燥狀),古瓷用“目測”能見到胎釉上有如蒙上一層外衣(即包漿狀況,猶如古玉和青銅器的包漿一樣),如同人穿上衣服無法 見到原來的肉體一樣,可感覺到胎釉已形成一層老化而又自然均勻不可分開的包漿狀。在確認是古器後,再去研究其它的造形、紋飾、窯口 、款識等,這樣能避免和減少被其它之款識、造形、紋飾等因素先入為主的誤導!古陶瓷的年代風化和時間洗禮狀(特別是器物的胎腳), -
3 # 文藏
郎窯紅
郎窯紅又名「郎紅」、「紅郎窯」、「牛血紅」、「雞血紅」等,是康熙時期景德鎮窯在模仿明宣德鮮紅釉基礎上衍生出的新品種。其色澤較宣德鮮紅釉更為鮮豔,釉層凝厚,釉面光亮,具有強烈的玻璃光澤。釉面除大片裂紋外,還有不規則的「牛毛」紋。
清康熙 朗窯紅釉觀音瓶 故宮博物院藏
豇豆紅
豇豆紅又名「吹紅」、「美人醉」、「美人霽」、「桃花片」、「娃娃面」等,是康熙晚期在仿燒明宣德鮮紅釉瓷器的基礎上所衍生出的高溫銅紅釉新品種,堪稱享譽海內外的顏色釉瓷器名品。康熙朝以後燒造技術一度失傳,光緒、民國時才開始出現仿製品。
清康熙 豇豆紅釉糖鑼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釉裡紅
清康熙 釉裡紅團龍紋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
4 # 哈哈哈哈140295581
紅釉創燒於元代,由於元代的陶瓷原料工藝較為原始,傳承的紅釉瓷器釉面粗糙,髮色一般為暗紅色。至明清兩朝的不斷改進,特別是清康熙創立了幾種絕品紅色釉,如郎窯紅(也稱牛血紅)、豇豆紅,雍正王朝創立的胭脂紅等等。
紅釉按照傳統的稱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宣德紅釉、正德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祭紅釉、珊瑚紅釉、胭脂紅釉、鈞紅釉、礬紅釉、窯變釉等,這些紅釉瓷器都是基本上(不含低溫釉)以銅離子礦物質作為釉質在高溫下發色滴,燒成控制極為複雜, 因此說:傳世的極品紅釉瓷器並不多,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礬紅
礬紅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它的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到清康熙時,礬紅色澤鮮豔,華麗凝重。(網上找的圖片,有logo不要介意)
胭脂水
胭脂水也稱“金紅”,清康熙年間從西方引進的一種紅粉低溫釉。光潤勻淨,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它始於康熙,精於永正、乾隆之間。
珊瑚紅
珊瑚紅也是一種低溫鐵紅釉,始於康熙,盛於雍、乾兩朝。燒成後釉色均勻、光潤,能與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紅”。乾隆時多在珊瑚紅上描金,或用它來裝飾器耳。但仍以珊瑚紅器物為貴。
霽紅
霽紅創燒於康熙後期。它是一種純粹的深紅釉,霽紅的特點是釉汁凝厚;釉面密佈細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調深紅,似暴風雨後晴空中的紅霞,所以得到了“霽紅”這一得意的名稱。
鈞紅
宋代的均窯利用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銅紅釉,成為鈞紅。鈞紅是最早的紅釉,當時的釉料配置不夠精細、準確,除了銅以外,還混雜著其他金屬氧化物。因此鈞紅釉具有紅裡泛紫的色調,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紅色,所以又稱為“玫瑰紫”和“海棠紅”。鈞紅製品中,還常出現紅、蘭、紫三色互相交錯、如火如霞的絢麗畫面。
豇豆紅
豇豆紅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是清康熙時的銅紅。釉中名貴品種之一。釉色淺紅,釉面多綠苔點。這種綠色苔點 本是燒成技術上的缺陷,但在渾然一體的淡紅中,摻雜點點綠 斑,反而顯得幽雅清淡,柔和悅目,給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之美譽。
抹紅
抹紅亦屬低溫紅釉,為珊瑚紅的一種。它不是採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稱“抹紅”。抹紅釉層不均勻,並有刷痕,並色澤顯得清麗溫潤。抹紅出現於明代,而以清康熙時的成就最為突出。
祭紅
據記載,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鎮御窯場燒製紅瓷,幾個月裡景德鎮徹夜通明,但燒出來的紅瓷都沒有達到皇帝的要求,為此宣德皇帝龍顏大怒,嚴厲的懲治了當地的督窯官,不少窯工也為此賠上了性命。後來一位窯工的女兒,為救自己的父親,竟跳入窯中,以身祭窯,終於燒出一種猶如鮮血般的紅色瓷器。人們說是窯工女兒的鮮血染紅了陶胚,因此就把這種鮮紅的釉色叫做“祭紅”。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卻從側面說明了祭紅釉瓷器的珍貴。但也有說霽紅就是祭紅的,這個我也不清楚。
郞窯紅
郞窯紅釉是仿製宣德祭紅燒製的成功品種,它比祭紅更加鮮麗,光澤強烈,由於這種紅釉的燒製難度很大,需要嚴密的工藝技術,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鎮流傳著,若要窮燒郞紅的諺語。
看了這麼多,我知道我該怎麼選口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