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逆流的魚L

    朱允炆和元成宗完全不同。

    元成宗是忽必烈的孫子,是真金太子幼子。

    忽必烈雖然兒子不少,但是他最器重的是實際上的長子真金。因此在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後,效仿漢人立太子的習俗將真金立為太子,並且認命他為中書令和知樞密院事,等於把文武大權都交給他了。

    不過真金太子之後捲入了權臣鬥爭最後釀出一個“禪位事件”被父親猜忌憂慮成病而死。

    真金死後,忽必烈發出皇位必須由真金後人繼承的諭旨。因此真金的三個兒子成為了繼承人選,而忽必烈的其他兒子被排除在外。

    真金次子早逝,因此長子甘麻喇和三子鐵穆耳成為繼承人。

    之後忽必烈經過考慮選擇了鐵穆耳,甘麻喇被派往漠北領兵,之後忽必烈又將真金當年的輔佐班底交給了鐵穆耳。

    忽必烈死後,蒙古又召開了傳統的忽勒裡臺大會,推舉鐵穆耳繼位,這樣其他人就喪失了奪位的藉口。

    而朱允炆不同。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的兒子,但他不是朱標的嫡長子,而朱標還有一個嫡子,這就使得朱允炆的出身成為他的致命傷。

    朱元璋為了保衛朱家天下,大肆屠殺能征善戰的猛將,這使得朱允炆沒有優秀的將領能夠帶兵對抗朱棣,同時朱允炆本身文弱,身邊都是一些理想化的書生。而且朱元璋為了保衛朱家天下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為王,掌握一定的兵權,這使得這些兒子產生了謀奪皇位的野心,最終造成朱棣造反篡奪皇位

  • 2 # 史盲球盲過濾器

    元成宗鐵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1293年被立為皇太孫,1294年他接替爺爺忽必烈登上帝位。元成宗即位後,懲治貪官、減租免稅、停建宮室、尊孔敬儒,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統治。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他出兵緬甸平定西南叛亂,1301~1303年擊敗海都、篤哇、察八爾等西北諸王,瓜分窩闊臺汗國,降服察合臺、欽察、伊兒三汗國,結束了自1260年忽必烈繼位以來蒙古帝國的分裂局面。元成宗是四大汗國一致承認的宗主,世界史上的著名皇帝,與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羅馬帝國克勞狄一世、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萊曼一世齊名

    明惠宗即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1392年被立為皇太孫,1398年接替爺爺朱元璋登上帝位。建文帝登基後,立馬進行削藩,導致叔叔燕王朱棣反叛。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透過三年的“靖難之役”,攻入南京推翻了建文帝統治,朱棣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以“清君側”名義造反成功的人。朱棣稱帝后,對建文帝舊臣進行殘酷的殺戮和摧殘,大學者方孝孺被“誅滅十族”,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其他大臣有的被剝皮,有的下油鍋,他們的妻女被罰為官妓,每個女人每天要接受20名以上的男人凌辱,被摧殘至死後屍體拖去餵狗,這都是按明成祖朱棣聖諭執行的

    同樣是皇太孫繼位,元成宗能成功,建文帝卻失敗了,這與皇帝本人的智慧、輔佐大臣的才幹、軍隊的忠誠度等要素息息相關。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建文帝比元成宗都差一大截,他註定會失敗,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一、皇帝能力有差距

    元成宗鐵穆耳的父親真金太子,因被奸臣答即古阿散陷害而憂懼而死,讓鐵穆耳深刻認識到政治鬥爭的殘酷,促使他更加成熟,即使爺爺忽必烈有意栽培他的哥哥甘麻剌,他也不為所動,認真做事。1287年遼東諸王叛亂,忽必烈命鐵穆耳率軍平定,這時他才22歲;隨後忽必烈命他出任漠北方面軍主帥,鎮守蒙古故都哈剌和林。鐵穆耳長期在軍中指揮作戰,鍛鍊了才幹,是他以後坐穩帝位的基礎。

    反觀建文帝,他雖然是孝子,但過於溫文爾雅、書生氣十足;他沒有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執政理念和改革措施過於理想化,根本不現實;他不像元成宗那樣曾長期指揮作戰,沒有帶過兵、更沒有打過仗,哪有什麼軍事才能?

    二、輔佐大臣有差距

    元世祖冊立鐵穆耳為皇太孫後,讓“開國四傑”之一博爾術的孫子玉昔帖木兒輔佐他。玉昔帖木兒政治經驗豐富,即使鐵穆耳母親闊闊真打探訊息,他也滴水不漏;面對鐵穆耳最大競爭對手、哥哥甘麻剌,他先發制人,迫使甘麻剌放棄爭奪皇位;在闊闊真拿不定主意時,他提議讓兄弟二人背誦祖宗寶訓以決定誰繼承皇位,自然是有口吃缺陷的甘麻剌失敗。玉昔帖木兒的經驗,是鐵穆耳稱帝的關鍵所在。

    朱元璋給建文帝配備的人是誰?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三位大學者和大將軍李景隆、駙馬梅殷!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雖然都學富五車,但都是書呆子,治國理政是烏托邦式的,根本不切合實際,建文帝剛上臺就大規模削藩,就是他們出的主意。李景隆有軍事才能,但和建文帝不貼心,朱棣打到南京城外,李景隆馬上開城投降了。除了梅殷,建文帝身邊都是沒經驗、不靠譜的人,豈能不敗?

    三、軍隊忠誠度有差距

    蒙元建國初期,最精銳的部隊都在漠北,元世祖忽必烈命鐵穆耳長期擔任漠北方面軍主帥,這支部隊從此被鐵穆耳牢牢掌控。鐵穆耳率大軍到上都(今內蒙古多倫),各路諸王畏懼鐵穆耳軍威,全部到齊,擁立他繼位。鐵穆耳稱帝后,即使面對窩闊臺、察合臺兩大汗國聯軍,敵我力量差距懸殊,他手下的漠北精兵依然毫不畏懼血戰到底,竟然打垮了如狼似虎的兩大汗國聯軍,這戰鬥力爆表啊!

    反觀建文帝,他雖然掌握數倍於朱棣的幾十萬大軍,但因為削藩失去藩王擁護,各路明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大家都心懷鬼胎,以儲存實力為第一要務,戰鬥力自然差,被朱棣的十幾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穿越再現彼岸

    元世祖忽必烈為何選擇鐵穆耳。

    孛兒只斤.鐵穆耳(1265-1307)為元成宗,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是蒙古第二位皇帝

    忽必烈的所立太子時真金。真金由於遭到誣陷,意指真金想讓忽必烈讓位給他。差點被忽必烈殺死,雖然被忽必烈識破誣陷,但真金太子卻從此抑鬱而終。忽必烈就將皇位繼承人放到了真金太子的兩個兒子身上:嫡長子甘麻剌和第三子鐵穆耳。(忽必烈)

    一、母親闊闊真偏向鐵穆耳。

    真金太子的太子妃闊闊真是嫡長子甘麻剌和第三子鐵穆耳共同的母親,但是闊闊真太子妃不喜歡老大。原來忽必烈傾向於甘麻剌,在闊闊真的建議下,忽必烈也把注意力更關注在鐵穆耳身上。(鐵穆耳)

    二、鐵穆耳的軍事歷練。

    1287年,忽必烈派遣鐵穆耳領兵討伐叛亂的藩王哈丹,最終平定了叛亂。1293年,忽必烈將太子的印綬交給鐵穆耳,讓他到北方撫慰軍隊,暗示將傳位給他。鐵穆耳也透過自己的軍事經歷掌控了北方軍隊的實權,並且有開國四傑之一博爾術的孫子協助,這是鐵穆耳登上帝位堅實的基礎。

    三、忽必烈駕崩,母親重臣擁護

    1295年,忽必烈病危,在病中期間只有不忽木、伯顏、月魯那顏隨侍左右。看來是為了鐵穆耳平穩過度登基做準備,而偏向於甘麻剌的丞相被排除在外。重臣和母親都擁護鐵穆耳即位。

    新皇帝即位,各個王公朝臣都來覲見。鐵穆耳沒有玉璽,這可難不倒他的母親闊闊真,她早就準備好了,讓大臣崔彧敬獻玉璽,他裝作不識字,拿著玉璽讓朝覲的大臣們看,人們驚呼“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由闊闊真授予鐵穆耳,正式完成了即位交接。(鐵穆耳母親闊闊真)

    四、鐵穆耳帝位的最強競爭者甘麻剌

    最有能力和鐵穆耳競爭的帝位的是自己同母的大哥甘麻剌,為了防止爭奪帝位的發生,1290年,甘麻剌封王王,鎮守雲南,比較偏遠,兵力也不多。回朝後,看到自己的弟弟在母親的擁立下登上帝位,心有不甘,不過看看身邊盯著他的人後馬上不說話了。這個人是誰吶?就是忽必烈臨終的故命大臣伯顏,這個人就是那個率領元軍消滅南宋的哪位。

    鐵穆耳即位時期,主要的軍隊已經掌握了大部分,朝廷重臣擁護,主要的潛在帝位爭奪者已經提前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翻不起大的浪花。因此能平穩過度。

    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如何被朱棣翻盤。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標之子。他即位後面臨的形勢如何吶?

    一、燕王朱棣和寧王守衛明朝的正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邊境,兵多將廣,作戰彪悍。燕王朱棣負責北方和東北方邊境,並且節制這些地方的軍隊。

    二、建文帝根基未穩,急於削藩,針對燕王朱棣,朱棣隨即發起“靖難之役”,他調動了整個北方邊境的部隊,包括寧王的部隊,與建文帝對抗。

    三、建文帝手下名將不多,耿炳文、李景隆與朱棣軍隊作戰都吃了敗仗,其他藩王都在幹什麼?他們不勤王,他們在做壁上觀。也就是說削藩策影響了大批的明朝藩王的利益。

    四、建文帝比較軟弱,時刻不忘,戰爭中不要傷了“皇叔”朱棣。這讓在前方打仗的將領們無所適從,不敢放手去打,萬一傷了朱棣,弄不好自己不但沒有功勞,反而可能獲罪,戰鬥凝聚力大大下降。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後,建文帝就銷聲匿跡了,各地也就傳檄而定了。這和朱元璋對藩王的不控制,以及建文帝施政上的失誤有很大關係。

    兩個皇太孫即位,但是所處的環境不同,個人對策不同,取得的結果自然大相徑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徐傑三分+突破+籃板+組織全都可以,你認為他還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