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論語·里仁》第2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約,猶貧困也。樂,富貴也」。所以約是講貧困的環境。不仁之人,他心裡沒有仁愛心,也就是他自私自利的人,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別人,這是不仁。那這種人不可以久處於貧困,為什麼?「久困則為非」。他老在貧困的環境裡面,他一定會為非作歹。他不會甘心那種貧困的環境,他會用種種手段來謀取他的利益,甚至不惜做出損人利己、傷天害理之事,所以他不可能久處於貧困。那麼他能不能用非法的手段脫離貧困?那要看他有沒有這個命。他要是沒有這個命,無論用什麼手段都達不到,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反而造的業愈來愈重,他的苦報愈來愈深。「不仁之人,不可以長處富樂,長富則驕奢淫佚」。這個不仁的人,他要是在富貴的環境裡,他有很多五欲之樂,他也不可以長處在這樣的環境。如果長在這種環境當中,必定是驕奢淫佚,因為他不能自律,他肯定很多邪思邪念,也一樣會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仁者安仁』,這個安是心安。「仁者天賦仁厚,為仁無所希求,只為心安理得」,否則他心不安,這叫安仁。仁者的心想自己的少,想別人的多。他的天性仁厚,所以他不在這個外界環境當中太過的講求,他只有一個志願,就是為仁。逐步逐步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仁慈心愈來愈大,愈來愈廣,對其他的沒有任何希求,特別是對於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這些希求,他沒有。他能做到心安理得,心安了,理就能得到。他對於宇宙萬物之理,他因為心清淨,他能夠明瞭。如果心不安,那理就得不到。我們自己是不是仁人?那要問自己是不是對這些生活享受、名聞利養無所希求。如果心不安,怎麼辦?那要明理,心安能得到理得,那理得也能夠得到心安,反過來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學道理,認認真真的學習聖賢教誨,理得了也就心安了,那就能夠安仁了。安仁就是《大學》裡講的「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慮是智慧,得是什麼?得成聖賢。
意思是: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論語·里仁》第2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約,猶貧困也。樂,富貴也」。所以約是講貧困的環境。不仁之人,他心裡沒有仁愛心,也就是他自私自利的人,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別人,這是不仁。那這種人不可以久處於貧困,為什麼?「久困則為非」。他老在貧困的環境裡面,他一定會為非作歹。他不會甘心那種貧困的環境,他會用種種手段來謀取他的利益,甚至不惜做出損人利己、傷天害理之事,所以他不可能久處於貧困。那麼他能不能用非法的手段脫離貧困?那要看他有沒有這個命。他要是沒有這個命,無論用什麼手段都達不到,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反而造的業愈來愈重,他的苦報愈來愈深。「不仁之人,不可以長處富樂,長富則驕奢淫佚」。這個不仁的人,他要是在富貴的環境裡,他有很多五欲之樂,他也不可以長處在這樣的環境。如果長在這種環境當中,必定是驕奢淫佚,因為他不能自律,他肯定很多邪思邪念,也一樣會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仁者安仁』,這個安是心安。「仁者天賦仁厚,為仁無所希求,只為心安理得」,否則他心不安,這叫安仁。仁者的心想自己的少,想別人的多。他的天性仁厚,所以他不在這個外界環境當中太過的講求,他只有一個志願,就是為仁。逐步逐步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仁慈心愈來愈大,愈來愈廣,對其他的沒有任何希求,特別是對於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這些希求,他沒有。他能做到心安理得,心安了,理就能得到。他對於宇宙萬物之理,他因為心清淨,他能夠明瞭。如果心不安,那理就得不到。我們自己是不是仁人?那要問自己是不是對這些生活享受、名聞利養無所希求。如果心不安,怎麼辦?那要明理,心安能得到理得,那理得也能夠得到心安,反過來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學道理,認認真真的學習聖賢教誨,理得了也就心安了,那就能夠安仁了。安仁就是《大學》裡講的「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慮是智慧,得是什麼?得成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