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隨著北韓半島局勢惡化,美國在聯合國蘇聯缺席的情況下,提議組建聯合國軍,“向南韓提供必要援助來擊退武裝進攻,恢復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美軍遠東司令,並“即刻將地面部隊投入北韓”。
重返戰場的麥克阿瑟意氣風發。在他看來,作為把控戰爭走向的最高指揮官,他有能力左右美國的政策,甚至以公開違背華盛頓的命令作為樂趣。他要讓那些在背後“使絆”、嫉妒他的“一夥人”知道,誰才是戰場上真正的“主宰者”。
首先,按美國策略,“為支援南韓,美軍對侵入三八線以南的北北韓軍隊進行打擊”。也就是說,美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在三八線以南。但麥克阿瑟卻公開地表示將“立即除掉北北韓機場”,明顯是越過總統的許可權,自作主張的將戰爭擴大。
更有甚者,美韓軍隊在北韓接連失利,已退守方圓一萬平方公里的“釜山防禦圈”。為了投入更多的部隊,在未通報杜魯門和艾奇遜的情況下,麥克阿瑟率領由16人組成的盟軍代表團前往臺灣,商討出兵事宜,立刻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原來,在杜魯門的戰略中,為了不激怒中國,始終堅持“臺灣中立化”。這下子,臺灣利用麥克阿瑟大做文章,將美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麥克阿瑟的宣告強調:按總統指示商討軍事問題,與政治無關。他的這份宣告,無異於火上澆油。
杜魯門得知後暴跳如雷,本身對這位趾高氣揚、自命不凡的五星上將就十分反感,現在接連二三的左右美國決策,向政府挑戰,他完全有理由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但冷靜過後,考慮到其威信太高又是用人之際,最後派人警告一番了事。
1950年8月,已是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刺頭”的表現更加過分,甚至公開批評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表現的“膽小怕事和優柔寡斷”。杜魯門十分的震驚和憤怒,他召開緊急會議,闡明麥克阿瑟的言論並不是官方的政策。
怒火中的杜魯門,再一次考慮解除麥克阿瑟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當然,他也知道“臨陣換將”弊大於利,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走這一步,只是命令他收回言論,因為“與美國的政策和在聯合國的立場是相對立的”。
誰知,不以為然的麥克阿瑟回覆道:“是極慎重地擬寫的,找不到任何不支援總統政策的詞句”。這件事,讓杜魯門徹底對麥克阿瑟失去了信任,也是他最終被撤職的根本原因。此時的麥克阿瑟,又固執己見地準備進行一場大冒險的行動。
這就是人們熟知的“仁川登陸”。其實,按照麥克阿瑟在二戰中的作戰特點,以連續不斷的“蛙跳戰術”,進攻對手“薄弱”環節。就更容易理解,仁川登陸戰役是麥克阿瑟的必然之舉。中方軍事顧問團曾經警告過北北韓,但未引起重視。
他認為戰爭就是一場賭博。三分可能,加上七分冒險,是他創造奇蹟的公式。麥克阿瑟再次成功的“指揮”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並賭贏了這場賭博。受人矚目的“仁川登陸”獲得了巨大成功,徹底改變了聯合國軍在北韓半島的不利局面。
這場勝利對於麥克阿瑟來說意義重大。不僅在軍事上再次創造了奇蹟,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而且是對杜魯門、美軍內部反對者的最好反擊。雙重的勝利,讓他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空前膨脹,更加的飄飄然,目中無人了。他要繼續北上。
不管怎麼說,仁川登陸的勝利,在某些方面確實左右了美國的政策,從防止被“趕下海”到決定擴大戰爭,統一整個半島,前後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場勝利,不僅讓麥克阿瑟更加囂張,而且也使華盛頓的決策者們衝昏了頭腦,陷入戰爭的泥潭。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1950年,隨著北韓半島局勢惡化,美國在聯合國蘇聯缺席的情況下,提議組建聯合國軍,“向南韓提供必要援助來擊退武裝進攻,恢復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美軍遠東司令,並“即刻將地面部隊投入北韓”。
重返戰場的麥克阿瑟意氣風發。在他看來,作為把控戰爭走向的最高指揮官,他有能力左右美國的政策,甚至以公開違背華盛頓的命令作為樂趣。他要讓那些在背後“使絆”、嫉妒他的“一夥人”知道,誰才是戰場上真正的“主宰者”。
首先,按美國策略,“為支援南韓,美軍對侵入三八線以南的北北韓軍隊進行打擊”。也就是說,美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在三八線以南。但麥克阿瑟卻公開地表示將“立即除掉北北韓機場”,明顯是越過總統的許可權,自作主張的將戰爭擴大。
更有甚者,美韓軍隊在北韓接連失利,已退守方圓一萬平方公里的“釜山防禦圈”。為了投入更多的部隊,在未通報杜魯門和艾奇遜的情況下,麥克阿瑟率領由16人組成的盟軍代表團前往臺灣,商討出兵事宜,立刻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原來,在杜魯門的戰略中,為了不激怒中國,始終堅持“臺灣中立化”。這下子,臺灣利用麥克阿瑟大做文章,將美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麥克阿瑟的宣告強調:按總統指示商討軍事問題,與政治無關。他的這份宣告,無異於火上澆油。
杜魯門得知後暴跳如雷,本身對這位趾高氣揚、自命不凡的五星上將就十分反感,現在接連二三的左右美國決策,向政府挑戰,他完全有理由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但冷靜過後,考慮到其威信太高又是用人之際,最後派人警告一番了事。
但麥克阿瑟沒有任何收斂,仁川登陸是他的必然之舉。1950年8月,已是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刺頭”的表現更加過分,甚至公開批評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表現的“膽小怕事和優柔寡斷”。杜魯門十分的震驚和憤怒,他召開緊急會議,闡明麥克阿瑟的言論並不是官方的政策。
怒火中的杜魯門,再一次考慮解除麥克阿瑟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當然,他也知道“臨陣換將”弊大於利,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走這一步,只是命令他收回言論,因為“與美國的政策和在聯合國的立場是相對立的”。
誰知,不以為然的麥克阿瑟回覆道:“是極慎重地擬寫的,找不到任何不支援總統政策的詞句”。這件事,讓杜魯門徹底對麥克阿瑟失去了信任,也是他最終被撤職的根本原因。此時的麥克阿瑟,又固執己見地準備進行一場大冒險的行動。
這就是人們熟知的“仁川登陸”。其實,按照麥克阿瑟在二戰中的作戰特點,以連續不斷的“蛙跳戰術”,進攻對手“薄弱”環節。就更容易理解,仁川登陸戰役是麥克阿瑟的必然之舉。中方軍事顧問團曾經警告過北北韓,但未引起重視。
他認為戰爭就是一場賭博。三分可能,加上七分冒險,是他創造奇蹟的公式。麥克阿瑟再次成功的“指揮”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並賭贏了這場賭博。受人矚目的“仁川登陸”獲得了巨大成功,徹底改變了聯合國軍在北韓半島的不利局面。
這場勝利對於麥克阿瑟來說意義重大。不僅在軍事上再次創造了奇蹟,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而且是對杜魯門、美軍內部反對者的最好反擊。雙重的勝利,讓他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空前膨脹,更加的飄飄然,目中無人了。他要繼續北上。
不管怎麼說,仁川登陸的勝利,在某些方面確實左右了美國的政策,從防止被“趕下海”到決定擴大戰爭,統一整個半島,前後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場勝利,不僅讓麥克阿瑟更加囂張,而且也使華盛頓的決策者們衝昏了頭腦,陷入戰爭的泥潭。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