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兔愛奶糖

    我記得女孩的“及笄”應該是十五歲。古代女孩子滿15歲就結髮,並用笄固定。所以女孩子滿15歲叫及笄。及笄也指到了結婚的年齡。

  • 2 # 網文天解

    點關注,不迷路↗*罒▽罒*

    詳細的解釋下面說。

    解釋: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而還有一些古人的歲數名稱。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髮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來就稱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這裡的“白首”代稱老年。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裡的“黃髮”也代稱老年。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年齡。《聊齋志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 3 # 小廚娘私房菜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年齡。《聊齋志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老者便對布庫裡雍順道:‘小女伯哩年將及笄,如蒙不棄,願附姻好。’”

  • 4 # 金菇娘

    “及笄”是古代指女孩子15歲,也是指到了出嫁年齡。古代的女子,婚齡前她們的髮髻和衣服顏色長短都有規定的。到了適婚年齡又有一個規範的樣子,能讓人一眼分辨出未婚、適婚、已婚等,這種禮儀規好像也挺好,不敢妄作評論,只要對社會的文明有進步,利大於敝,都是好的。謝謝邀請

  • 5 # 飛說布客

    十五歲。

    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還有很多類似表年紀的: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被英國佔領這麼久,為什麼印度人對英國印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