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城老司機mvp信爺

    我也不復制,也不查資料,隨便說說 蘇聯在整個二十世紀都是軍事強國,德國之所以能短時間擊潰蘇聯,是因為蘇聯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大清洗運動1934年至1938年,1939年剛剛結束,據說將帥被殺者十之七八 校尉級軍官數不勝數,等到德軍來襲時已無可用之人加上反水的蘇奸差點要了斯大林的老命,但是蘇聯的工業製造速度驚人,等到斯大林清醒過來,調整變動立馬就能組織反攻,直接打到柏林,不得不佩服蘇聯造武器的速度,同時期的美國恐怕也望塵莫及

  • 2 # 歷史檔案館

    不少人喜歡歷史,是因為歷史充滿變數,讓人感覺匪夷所思卻又回味無窮。如二戰初期的蘇聯和德國,原本結為盟友,共同擊敗並瓜分了波蘭;會師後,德軍還專門掛橫幅來迎接蘇軍,後來卻成為歐洲戰場上一對最大的死敵。蘇德戰爭也成為歷史愛好者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如今仍在討論當時德軍用什麼辦法才能擊敗蘇聯。不過仔細一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二戰德軍並不是輸給冬天;在蘇聯面前,德軍根本沒有勝算。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彼時的蘇聯軍隊只有200萬人,不過,敏銳的戰爭嗅覺和發動侵略的企圖促使蘇聯開始擴軍,21個月後,截至素的戰爭爆發前,蘇軍已經擴充到230個師共計540萬人。其中陸軍佔近79.3%,海軍佔5.8%,國土防空軍佔3.4%,空軍佔11.5%。除此之外,蘇軍還擁有50個坦克師,25個機械化師,共計坦克2.3萬輛(新型T-34/76和KV型坦克1475輛,大量舊式坦克),飛機則超過1萬架(新型飛機1540架,大量舊式飛機),火炮3.75萬門。

    同時期的德軍顯然要更勝一籌。1941年6月22日,德軍總兵力達850萬人,其中用於“巴巴羅薩”計劃的為305萬人(整個蘇德戰爭共計投入550萬人)。德軍擁有坦克3700輛,飛機4980架,火炮4.72萬門。綜合對比之下,可以說德軍雖然裝備數量處於劣勢,但卻整體較為精良。不僅如此,在1940年6月22日佔領法國後,德國在二戰期間的實力達到巔峰。德國幾乎控制了整個西歐的2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約2億人口。基於此,德軍高層認為德國可以擊敗蘇聯。

    僅看賬面實力,德國確實有很大的勝算,但德國的高層們卻忽略了蘇聯可怕的戰爭潛力和動員能力。蘇德戰爭期間,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之下,在短短6個月內,投降人數就超過300萬。按照蘇聯老兵的說法,在德軍的分割包圍之下,蘇軍各部隊間失去聯絡,而作戰指令混亂使他們敵友不分,經常出現打了半天才發現是友軍的情況。不少部隊還沒開戰就落到了戰線後方,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逃兵”。因此,不少蘇軍部隊幾乎沒做像樣的反抗,就整編制地投降了。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在短暫的擴員動員後迅速擴充到了400個師共計900萬人。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也曾向大家介紹過蘇軍當時富有特色的“看不見的師”的制度,即在一個師中,營級以上的幹部都有2套副官。當需要擴編時,只需抽走其中一套,再配備士兵,經過訓練就成為一個新的師了。德軍對此不甚瞭解,才陷入了“蘇軍越打越多”的絕望境地。

    同時,蘇軍全國軍工廠開始全力生產。蘇軍的軍工實力有多麼可怕呢?按照德國裝甲兵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要求,為了足夠支撐戰爭,德國的軍工廠需要達到每月800~1000輛的產量,最低也不能低於每月600輛。在二戰中後期德國總動員之前,縱使德軍高層三令五申,德國的坦克月產量最高時也就在320輛左右。然而,在德國派往蘇聯的一個觀察團就驚訝地發現,蘇聯的坦克月產量在戰前就達到了可怕的1500輛,甚至有一個工廠在一天內就生產出22輛坦克!

    另外,軍工工藝的出類拔萃並不代表極端強大,雖然二戰時德國軍工並不弱,但與蘇聯、美國等戰爭機器比較還是略遜一籌。德國在佔領法國後,國力被認為與蘇聯相當。而當時德國(包括佔領區)石油年產量約為900萬噸,蘇聯一年就達到3000萬噸。有色金屬的短缺也是德國的軟肋,因為缺少鋁,德軍便很少研發柴油發動機。而汽油發動機用於戰爭則存在明顯的缺陷,如行程短、易著火等。

    既然劣勢如此之大,難道二戰德國的決策者們就看不到嗎?其實也不然。按照最初訓令,德軍的目的是佔領盛產糧食的烏克蘭和高加索、克里木的石油區,這些比軍事勝利更重要。但在初期的巨大勝利面前,德軍高階將領們顯然被衝昏了頭腦。如時任陸軍總司令的瓦爾特·馮·布勞希奇元帥和陸軍參謀總長弗蘭茨·哈爾德元帥,就是力主繼續進攻,直到佔領莫斯科的主要支持者。

    筆者在閱讀評論時發現有朋友說了這樣一句很有內涵的話:“只有先成為大國,才知道如何擊敗大國。”德軍高層認為,蘇聯3/4的工業區集中在西部,只要能夠佔領這些地區,蘇聯便會面臨崩潰。實際上,他們並不瞭解蘇聯的戰爭潛力有多麼可怕。不過從另一角度考慮,與其說德國不夠強大,不如說蘇聯太過強大。

    二戰中蘇聯所面對的是握有大半個歐洲的德國,然而蘇聯軍民依舊用鮮血和犧牲捍衛了國家主權。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的德國最終輸掉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看似可惜,實際上從一開始便註定了這個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會有金融危機嗎?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到來?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