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長春真人丘處機拒絕了宋金兩國的邀請卻接受了成吉思汗的邀約,對此有人褒貶不一,你認為丘處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16
回覆列表
  • 1 # 簡藍JaneBlue

    金庸小說中的丘處機屬於正派人物,傳真派的高手,武藝高強,有豐富的江湖閱歷和人生經驗。性格特徵為勇敢堅強,疾惡如仇,性情火爆,正義感強。品德方面重視民族大義和江湖道義,不為富貴和惡勢力所折服,有捨生取義的精神,是古代俠義精神的化身。

    但其性格自負,固執,急躁魯莽。有時處事偏聽偏信,聽到違背大義的行為不分青紅皂白就急於出手,容易為奸人矇蔽而犯錯。而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道教領袖,而且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的最大貢獻是將其濟世安民的思想付諸實踐,對當時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 2 # 創意唯心

    丘處機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成吉思汗西征印度之時,丘處機受成吉思汗邀請第一次去會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深感丘處機知識淵博,以長者之禮待之,丘處機於是以中原文化,諸如孔孟之道引導成吉思汗,才使成吉思汗放棄了攻進中原後大肆屠城掠奪的打算,並且讓其子女學習中原文化,以禮御兵。

    在肯定丘處機歷史功績的同時,也要認識到他還有其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性。從本質上說,丘處機仍是一位虔誠的宗教領袖,他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宣傳和推廣其教派服務的。宗教在金元時期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的重要工具,不可能真正為勞苦大眾服務。再者全真教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侷限性,它的宗旨與活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與願望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也就決定了丘處機在當時所能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

  • 3 # 鴻雲堂

    宗門龍象,一代英才。懷道施德,止殺活人。盡恩師拳拳教誨,赴千里降慈垂仁。功德無量,自在人心。――用現代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來評價一位道家(道教)宗師在他那個時代的行為價值,合適嗎?

  • 4 # 林中有小屋

    自古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後夜彌清。滿天氣象沉宵浩,四海魚龍躍水精。丘處機是全真教教主王重陽的三弟子,號長春子。重陽真人共收授七個弟子,號稱全真七子:丹陽子馬鈺,玉陽子王處一,長春子丘處機,長生子譚處瑞,長真子劉處玄,廣寧郝大通,清淨散人孫不二。其中丘處機與郝大通分別創立了道教的龍門派與華山派,丘處機擔任全真教第三任掌教後,強調修身養性,天人合一,使全真教在中國北方聲威大振。此時蒙古草原上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部落,自號大汗,滅夏攻金。西降土番,南取大理,先後征服西遼,花刺子模。北進烏克蘭,俄羅斯,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在西域大雪山上感嘆人生易老,霸業難成,欲求取長生之道。其手下向其推薦了丘真人,大汗一紙昭書,請真人西去雪山談長生之訣。丘處機不故近百歲高齡,與眾弟子一路西行,爬雪山,涉大漠,過弋壁,川荒原。不遠絕域萬里,終在大雪山拜見成吉思汗,汗向其請教長生之道,丘處機曰我觀大汗鞭奴殺俘,以人頭骨為杯盞,以殺人為快樂,以屠成為樂事,此非長之道也,蓋上天有好生之德,大汗貴為天子,當代天行命,視天下蒼生為子民,不以殺伐立威,故蒼天必此大汗長生也!汗深以為然,故殺伐立減,丘真人一言制殺,救無數蒼生性命,符合道教的濟世救人,敬天惜命的宗旨,不僅在中華文明史上造無量功德,在人類世界文明史上也光耀千秋!一住行窩幾十年,篷頭長日走如顛。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

    。西服土番

  • 5 # 珞珈山下話青史

    丘處機雖長期從事宗教活動,但對社會問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深知要使自己的理論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須要在實踐中給人們帶來好處,而這種實踐又必須要得到統治階級的全力支援。

    1188年(大定二十八年),他首先取得當時信奉道教的金世宗青睞,一月內兩次在京召見,尋問其長生與治國保民之術。丘處機對金世宗“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甚愜上意”。這是丘處機首次向最高統治者宣傳自己的主張,並取得了成功。金世宗不僅親賜大桃以示褒獎,讓他主持萬春節醮事,而且下令在宮庵中塑全真教創始人王喆之像以為紀念,為丘處機擴大全真教的影響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無疑起了重要作用。

    1219年(興定三年),丘處機應邀赴中亞成吉思汗行營與其論道。這是在宗教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丘處機得以實現自己理想與才幹的重大舉措,意義極為深遠。在此之前,丘處機看到金朝國勢衰敗,乃隱居於家鄉棲霞傳道授徒,並先後謝絕了金朝與南宋統治者欲請其輔政的邀請。然而他卻毅然接受了成吉思汗之邀,不辭數萬裡艱苦跋涉,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行營,面見蒙古大汗,充分表現出這位道教領袖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洞察力。

    在成吉思汗西征軍行營內,丘處機與成吉思汗朝夕相處數月,多次與之交談,讓其減少殺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到木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