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說經濟

    春秋筆法,是孔子首創的描述寫法,現多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委婉的表達作者的傾向,不直接表明態度,以曲折迂迴的方式讓人知道。也則一字置褒貶,簡練而含蓄地點評人事,亦稱“微言大義”。

    歷史上,左丘明發微探幽,最先對這種筆法作了精當的概括:“《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譯文:《春秋》的記述,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邪惡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聖人誰能夠編寫?

    由於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透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彙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後世作者為了闡述孔子的思想,撰寫了專門的著作以解釋《春秋》的內在涵義,特別是其中涉及禮的一些細節。

    還有比較運用春秋筆法的,文字簡約,含義隱晦。例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殺指無罪而殺,弒指以下犯上,誅則指有罪、有理而殺。這是春秋筆法中比較知名的動詞。又例如新聞報道中常有兩國進行了坦誠的交流,深入的交流。實際上‘坦誠’的真正意思是,雙方在會談中都直言不諱,並對某些問題發生過激烈的爭吵,都在向對方施加壓力,都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深入’的真正意思是:雙方的分歧很大,交鋒激烈,而且是各說各話,每個國家都在堅持自己的看法,兩國之間根本沒有交集。”

  • 2 # 巴山夜雨涮鍋

    《三國志.魏書》

    《武帝紀》: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禽配,斬之,鄴定。 ——曹操204年農曆八月拿下鄴城

    《后妃傳》:

    及冀州平,文帝(曹丕)納後(甄宓)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 ——曹丕拿下鄴城後霸佔了甄宓,生了曹睿兄妹。

    《明帝紀》:

    三年(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春正月丁亥……即日,帝(曹睿)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239年曹睿死,虛歲36歲。

    逆推:按照虛歲演算法,239-36+1=204,曹睿是在204年出生的,就是說最遲在曹丕霸佔甄宓之後四個月就生了。

    是不是很誇張?

    這就是袁睿的由來。

    不過,實際上還有另一種推斷:

    《文帝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為武德侯。 ——曹睿在220年被封為武德侯

    《明帝紀》

    年十五,封武德侯 ——曹睿十五歲被封為武德侯

    按照這個推斷,曹睿220年虛歲15,則生於206年,距離老爹霸佔老媽至少一年零四個月,至多兩年零四個月。終年不是36歲,而是34歲。

    到底哪一種用了春秋筆法,大家根據屁股自己看吧

  • 3 # 農村大媽談農村

    《春秋》這個書名,便是春秋筆法,它便暗喻貶義。周禮規定,討伐不義要在秋天,由天子下令。

    但是《春秋》中所記載的戰爭,既不是都在秋天,又非周天子下令。在孔子看來,這是禮崩樂壞的體現,是諸侯的非禮僭越。

    還有諸侯相會,盟約,稱霸這些活動都是與《周禮》相悖的。《春秋》雖然僅僅是記載,並沒褒貶,但是讀過《周禮》的人,知道褒貶已在其中。

  • 4 # 歷史研習社

    什麼是春秋筆法,春秋筆法就是《春秋》這部書的寫作手法。

    春秋筆法第一個特徵即是在材料選擇上用“筆削法”,講通俗點,就是作者在記錄創作時需要有選擇性地選擇可以表達自己主旨思想的材料。除了“筆削法”,春秋筆法還有另一個特徵:“一字寓褒貶”,儘量用少的詞彙敘述事實並在其中暗含作者本人的價值傾向,這一手法在後代的正史編著、詩歌創作、小說創作中多有體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在中國瀚海中經典的春秋筆法吧。

    1、一字寓正統,《春秋》典範春秋筆法出自《春秋》,自然該回到《春秋》中尋根問底。《春秋》中春秋筆法的典型在於一字褒貶,透過用關鍵字來凸顯儒家的綱常倫理、傳統禮儀和長幼尊卑。 具體例子有“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一個“克”,一個“段”就有如此的豐富內涵,這正是春秋筆法的妙處。而在《春秋》之後,《左傳》也把春秋筆法進一步地發揚光大。2、史書中的春秋筆法《春秋》之後,後代歷朝史官在史書編著中將春秋筆法運用地出神入化,如《明史》中“奏上,英宗尚猶豫,曰‘于謙實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無名。’帝意遂絕”,為粉飾英宗殺于謙的責任,清人用春秋筆法巧妙地嫁禍在了徐有貞的頭上,不可謂不絕。3、諷刺詩中的春秋筆法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善用春秋筆法不動聲色地諷刺君主。在詩句“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棘,縱有健婦抱鋤架,禾生隴畝無東西”中杜甫把唐玄宗比作漢武帝,暗諷了唐玄宗過度開邊的政策,運用“筆削法”,選擇性地記錄了這一史實,,暗地裡諷刺了當今帝王,也是春秋筆法的妙處所在。4、小說中的春秋筆法春秋筆法中要求筆削有法,在古代小說創作中,小說雖與史傳有本質不同,但在敘事材料選擇上也同樣需要筆削有法,所以,在《儒林外史》中也常見春秋筆法。比如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寫馬二遊西湖時,對西湖的描寫就用了筆削手法。在出行之前,馬二本是衝著西湖有美景可添文思而去遊西湖,可是去到西湖之後,作者卻對西湖風光無所著墨,反而把大量筆墨用在西湖女香客的身上,意在寫馬二貪戀富貴女色,筆削之間盡是作者對馬二的嘲諷。 歷史上的春秋筆法在中國文人創作上應用廣泛,是儒家正統對記錄史書或者重申儒家道統的常用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態基源是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