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體和制度。
社會結構的內容實際上是社會的主體——動物及其生存活動——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現為:
1、種群數量結構
種群數量結構是社會結構的基礎結構。
1978—200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從18.25%。下降到12.10%。、從12.00%。下降到5.17%。,人口死亡率保持在6.5%。這一較低水平上下。在此基礎上,華人口的年齡結構、素質結構和空間分佈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動。種群數量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
2、家庭結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中國家庭結構、結構模式及其社會整合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是家庭規模小型化;
二是家庭型別多樣化;
三是家庭結構模式變化。
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往往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社會,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對社會運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3、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指社會組織在社會中的分佈結構。
合理的組織結構有利於社會發展,不合理的組織結構甚至有可能危及整個社會的存在,比如一個蜂巢或蟻巢中如果缺少甚至沒有工蜂或工蟻,巢中的其他成員(蜂后或蟻后、雄蜂或雄蟻、蛹、幼蟲、卵和兵蟻)就難以甚至無法生存。
4、分工結構
就業或分工是社會民生之本。
一般用分工來說其他動物,用就業來說人類。
分工就是把社會中的不同成員賦予不同的職責,結構合理才有利於社會發展。
比如社會性鼴鼠的社會,如果沒有情報鼠,鼴鼠群就無法得知天敵或自然災害(暴風雨、泥石流、寒潮、龍捲風、熱帶氣旋等)的存在。
就如果情報鼠太多,就會導致該鼴鼠群特別顯眼,容易被天敵捕殺,而且雌性繁殖鼠只能有一隻或幾隻,否則會導致種群數量過大,環境難以承載。
就業結構發生顯著改變,表現為勞動力在產業、行業、崗位等方面的配置變化。
到2008年,非農就業人口占60.4%,非農產業就業人口超過農業就業人口,第三產業就業人口超過了第二產業就業人口。
1978-2008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平均每年增加1166.4萬人。
5、收入結構
對人類來說指的是個體對錢的收入,對其他動物指的是個體對生存生產資料的收入。
如果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就會正常運轉,如果不合理,比如說在蜂群中如果蜂王得到的食物少,蜂王產卵量和產卵質量就會下降,直接威脅種群的繁衍,如果工蜂得到的食物少,那麼工蜂就會沒有力氣幹活,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逃離蜂群,這樣就直接威脅整個蜂群的存在。
6、消費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消費是重要的社會整合機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居民消費結構已從生存型、溫飽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消費結構越來越呈現出現代社會消費結構的趨高階化重要特徵。
7、城鄉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中國城鄉結構變動首先表現為城市化,2008年城市化率達到45.7%,正在接近一般公認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50%的城市化水平。
其次,城鄉二元結構有所鬆動。1978年—2008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約1453萬人。
8、區域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明顯分化。
總體上看,在發展水平上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明顯。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中國的基本國情,協調區域發展是調整社會結構的重要方面。
9、階層結構
階層結構指的就是社會等級結構。
對於許多動物、原始人類和古代人類來說,等級是森嚴的,而現代人類由於民主思想為主流,等級制度逐步鬆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兩階級一階層”結構逐漸解體,社會階層結構由簡單化到多元化,由封閉轉向開放,現代社會階層結構已基本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關於社會結構的觀點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一、廣義的社會結構是指社會各個基本活動領域,包括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和領域之間相互聯絡的一般狀態,是對整體的社會體系的基本特徵和本質屬性的靜態概括,是相對於和社會過程而言的。
在社會各種基本活動領域中,社會經濟結構對於社會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它是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將其他社會領域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作用。其餘的部分是在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各種意識形態。
上層建築領域的各部分,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並對社會經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當然,對人類來說是經濟影響社會,而對其他動物則是分工和生產生活資料分配影響社會。
二、狹義的社會結構指由社會分化產生的各主要的社會地位群體之間相互聯絡的基本狀態。
這類地位的群體主要有:階級、階層、種族、職業群體、宗教團體等。
在階級社會中,階級結構是理解其他群體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階級關係決定著整體社會和各個社會群體的發展方向。
社會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體和制度。
社會結構的內容實際上是社會的主體——動物及其生存活動——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現為:
1、種群數量結構
種群數量結構是社會結構的基礎結構。
1978—200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從18.25%。下降到12.10%。、從12.00%。下降到5.17%。,人口死亡率保持在6.5%。這一較低水平上下。在此基礎上,華人口的年齡結構、素質結構和空間分佈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動。種群數量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
2、家庭結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中國家庭結構、結構模式及其社會整合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是家庭規模小型化;
二是家庭型別多樣化;
三是家庭結構模式變化。
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往往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社會,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對社會運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3、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指社會組織在社會中的分佈結構。
合理的組織結構有利於社會發展,不合理的組織結構甚至有可能危及整個社會的存在,比如一個蜂巢或蟻巢中如果缺少甚至沒有工蜂或工蟻,巢中的其他成員(蜂后或蟻后、雄蜂或雄蟻、蛹、幼蟲、卵和兵蟻)就難以甚至無法生存。
4、分工結構
就業或分工是社會民生之本。
一般用分工來說其他動物,用就業來說人類。
分工就是把社會中的不同成員賦予不同的職責,結構合理才有利於社會發展。
比如社會性鼴鼠的社會,如果沒有情報鼠,鼴鼠群就無法得知天敵或自然災害(暴風雨、泥石流、寒潮、龍捲風、熱帶氣旋等)的存在。
就如果情報鼠太多,就會導致該鼴鼠群特別顯眼,容易被天敵捕殺,而且雌性繁殖鼠只能有一隻或幾隻,否則會導致種群數量過大,環境難以承載。
就業結構發生顯著改變,表現為勞動力在產業、行業、崗位等方面的配置變化。
到2008年,非農就業人口占60.4%,非農產業就業人口超過農業就業人口,第三產業就業人口超過了第二產業就業人口。
1978-2008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平均每年增加1166.4萬人。
5、收入結構
對人類來說指的是個體對錢的收入,對其他動物指的是個體對生存生產資料的收入。
如果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就會正常運轉,如果不合理,比如說在蜂群中如果蜂王得到的食物少,蜂王產卵量和產卵質量就會下降,直接威脅種群的繁衍,如果工蜂得到的食物少,那麼工蜂就會沒有力氣幹活,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逃離蜂群,這樣就直接威脅整個蜂群的存在。
6、消費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消費是重要的社會整合機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居民消費結構已從生存型、溫飽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消費結構越來越呈現出現代社會消費結構的趨高階化重要特徵。
7、城鄉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中國城鄉結構變動首先表現為城市化,2008年城市化率達到45.7%,正在接近一般公認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50%的城市化水平。
其次,城鄉二元結構有所鬆動。1978年—2008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約1453萬人。
8、區域結構
此結構為人類特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明顯分化。
總體上看,在發展水平上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明顯。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中國的基本國情,協調區域發展是調整社會結構的重要方面。
9、階層結構
階層結構指的就是社會等級結構。
對於許多動物、原始人類和古代人類來說,等級是森嚴的,而現代人類由於民主思想為主流,等級制度逐步鬆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兩階級一階層”結構逐漸解體,社會階層結構由簡單化到多元化,由封閉轉向開放,現代社會階層結構已基本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關於社會結構的觀點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一、廣義的社會結構是指社會各個基本活動領域,包括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和領域之間相互聯絡的一般狀態,是對整體的社會體系的基本特徵和本質屬性的靜態概括,是相對於和社會過程而言的。
在社會各種基本活動領域中,社會經濟結構對於社會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它是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將其他社會領域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作用。其餘的部分是在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各種意識形態。
上層建築領域的各部分,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並對社會經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當然,對人類來說是經濟影響社會,而對其他動物則是分工和生產生活資料分配影響社會。
二、狹義的社會結構指由社會分化產生的各主要的社會地位群體之間相互聯絡的基本狀態。
這類地位的群體主要有:階級、階層、種族、職業群體、宗教團體等。
在階級社會中,階級結構是理解其他群體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階級關係決定著整體社會和各個社會群體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