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只說一個瞬間,讓大家有共鳴,越短越精闢越好。
3
回覆列表
  • 1 # 張越智872

    難忘關羽放曹操

    赤壁之戰烈火燒,百萬雄兵爭著逃。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重放曹操。

    曹操慧眼識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呂布大戰劉關張,天下英雄獨曹翁。

    關羽投曹操,曹操封候又賜袍,三小宴五大宴,心花怒放喜眉梢。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奔兄志氣高。寬廣胸懷屬曹操,因此才能逃離華容道!

  • 2 # 需於沙

    謝謝邀請,【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名著,最讓我難忘的一幕是張飛被範疆和張達這兩王八犢子給割頭送往東吳。原著裡描寫兩人趁著黑夜,偷摸進帳,謊稱有事要報,進去以後發現張飛睡著了,鼾聲如雷,然後眼睛睜著挺大,在讀原著的時候,我是特別希望張飛這個時候能醒來,或者此情此景能讓這兩傻逼知難而退,沒呈現直接被害。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敘事是非常豐富的,然而在這個變故中寥寥數筆,有點兒春秋筆法的意思,讓張飛的被害愈加顯得悽慘,以至於我在一開始讀【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這個羅貫中有點冷血,不應該在這裡表達一下自己的譴責和不甘嗎?也許羅貫中的這種春秋筆法更容易蓋忒到讀者的那個點吧。總之,張飛被害是全篇讓我最難忘的一幕,那個月黑風高,全軍縞素的夜晚,張飛被兩豎子所謀,拿著人頭徑直去了敵方。

  • 3 # 魚知吾

    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11月1日-260年6月2日)。

    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面,奮起抗爭,視死如歸。在禪位苟活與玉石俱焚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爭百分之幾的機會,哪怕是壯烈的去死。

  • 4 # 山下我除外

    關羽溫酒斬華雄,曹劉煮酒論英雄,曹操割須棄袍…固然經典,但要說《三國演義》裡最令我難忘的一幕,還是諸葛亮魂歸五丈原一節,不瞞你說,大概2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這裡時,哭得淚流滿面,而且後面的內容根本不願再看了。

    我不希望諸葛亮死啊,我多麼想看那他率領蜀軍伐魏成功啊!該死的司馬懿,為什麼那場大火沒把他燒死,偏要趕上下雨?!司馬與諸葛,必有一死,可惜死的是諸葛亮!

    想想諸葛亮的出場,何等光彩照人!劉皇叔三顧茅廬,還要等他睡個懶覺才肯出來。一出來,便卓爾不凡,天下大勢瞭然於胸,一番言語讓劉備拜服。

    沒有諸葛亮,劉備就是皮包公司的老闆,47歲了還沒混出頭。有了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劉備才得以快速發展,成功上市,三分天下市值!

    諸葛亮運籌帷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何等瀟灑!以致於,我以為諸葛亮是神,他可以預測別人的生死,他自己不會死。

    但是,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歷史可由後人評說,但卻無法改變。

    諸葛亮之死,在《三國演義》第104回,其中我最動容的一段是:

    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嘆息良久。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

    試問諸問,讀罷這段文字,再想想諸葛亮出山時的瀟灑和無敵,如今卻是一個等死的人,怎能不令人悲痛!

    我的理解,小說中一個好的藝術形象,總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讀者願與小說人物同呼吸同命運,小說人物的死,就像自己要死一樣!當然不願面對這樣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次相親,一直都沒有得到正面的回覆,感覺是在做舔狗,很累,何時才能遇到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