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聽三生
-
2 # pflus25114
孝與順,有聯絡又有區別。孝道,包括敬重、順從、贍養、扶助等等內涵,因為孝的要求之一就是“順”(順從),所以說,順從是對老人盡孝的方式之一。但是,順從也得注意原則,盲目地順從有時會變作“不孝”的行為。例如,明知老人的言行是錯誤的,而放任老人一錯再錯,最後造成嚴重後果,傷害了老人,豈不就是不孝的表現!可見,孝和順是有區別的。
父母老去,需要我們做兒女孝順的時候,可是孝和順,哪個更重要?組合在一起的兩個字,常讓我們憑著自己思維和下意識,做著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事,在生活上為他們提供著一切的方便,忙前忙後的照顧著他們,可以說是竭盡自己所能,圍在他們的身邊,體會著做一個孝順兒女的榮耀。總想給他們豐裕的物質生活享受。
總覺的他們這一輩人,年輕時吃了很多苦,物質不富裕的年代,養育幾個孩子,缺吃少穿。如今,他們老去了,家裡條件都好了,儘可能的給予他們物質上最好的照顧。
卻不知苦難年代過來的他們,節儉慣了,不習慣我們所提供的豐衣足食。依然保持著他們的生活習慣,於是,我們會埋怨他們,會強求他們享受我們提供的一切。不理會他們的內心是否需要,我們樂此不彼的按我們的意願做著。總是不想讓他們再操心家裡的大事小情。
總覺的我們都人到中年了,不再需要他們的意見了,任何事不想聽取他們的觀點,父母的意見對於錯,我們都不想接受,不想讓他們參於到我們的生活中。總覺得不打擾他們,不讓他們操心,就是作為兒女們應有的孝順。
卻不知他們的內心裡渴望孩子們給他們發言的權力,渴望生活裡他們還是那個有話語權,有家庭威望的家長。而我們,往往是用牴觸的情緒,拒絕他們,硬生生的拂去他們一片好意。總想讓他們舒服的安渡晚年,不讓他們做一點的家務。
總覺的父母年老了,即使是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也不想讓他們做,總是希望他們享受著我們的伺候。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我們體會著我們盡孝的感覺。
即使有時候我們累的分身乏術,也拒絕他們的幫忙,我們在孝順的感覺裡滿足著自己的內心,滿足著自己將來不想去體會的所謂,子欲孝,而親不待。
可父母快樂嗎,他們的內心裡也許正體會著一種人之將老的悲涼,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人了,不能幫兒女做一點事了。我們的不需要,其實在悄無聲息的傷害著他們的內心。總想主宰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聽我們的話。
不會和他們交流,總認為他們老了,一切事情讓他們順著我們的思想,我們主宰著他們的一切,讓他們順應著我們的一切。總認為這樣是孝順,是讓他們享清福。卻從來沒有在他們的角度上考慮過,這樣他們是否快樂,是否滿意。
其實,老了的人了,讓他們偶爾的任性一下,偶爾的不聽話一下,讓他們放縱一下他們的言行,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我們總認為他們老了,不會和外人交流,有傷我們的面子,卻不明白到一定的時候人老了,歸真,兩個字,也是人的本性所至。於是,經過了這樣的圈養式父母,他們拒絕我們的孝心了,他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會反抗我們,會不停的拒絕我們的好意,寧願自己生活上苦些累些,也不要我們的孝順了,常常在兒女們的寬屋大房裡不停的唸叨著金窩銀窩,不如他們自己的窩。因為他們內心不快樂,所以,我們也總是困惑,我們的辛苦換來的是不被理解,換來的是父母親的不開心。他們總想有自己的思維和生活,而我們以孝的名義,做著不順著他們的事,其實細細想來,每個老去的人在他的思維和行動都還存在的情況下,他們都想有獨立的人格,不想體會老來無用的感覺。
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其實順字,有時候比孝字更重要,讓老來的父母舒心的過著晚年生活,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發揮著他們的餘熱,讓他們覺的自己不算老,自己還行,適時的幫我們一下,替我們做點事情,他們的內心是安慰的,讓他們體會家長的存在感,給他們一顆有成就感的心,我們順著他們,和他們交心,尊從他們的意願,遠比讓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年生活強多了。父母開心了,我們也舒心了,在父母希望體會快樂的晚年生活裡,我們順著他們的意願和思維,就是最大的孝,有時候,精神的愉快勝過一切物質享受,更勝過許多靈丹妙藥。讓老去的父母在他們的晚年生活裡不在和我們扭著,慪著,才是我們最大的孝。
等到有一天,父母離我們而去了,我們真的不會體會那種,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感覺。才是我們做兒女的成功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