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維奇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五一》,op.20,作於1929年,1931年11月6日在“高爾基文化之家”,由高克(Aleksandr Gauk)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及學院合唱團(Academy Capella Choir)首演,總譜於1932年由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第一次出版。
肖斯塔科維奇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五一》,op.20,作於1929年,1931年11月6日在“高爾基文化之家”,由高克(Aleksandr Gauk)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及學院合唱團(Academy Capella Choir)首演,總譜於1932年由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第一次出版。
和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交響曲很相似,這部交響曲是由連續演出的四個部分組成的,或者可以說是一部單樂章形式的交響曲。 由匯入部小快板,早晨的色彩開始,單簧管獨奏,發展為二重奏,呼喚小號。然後速度轉快,發展到急速部分後,表達節日的繁華街景,以中提琴、大提琴、2把小號與長號表現預示結尾合唱的引題,然後進人快板賦格階段,形成管絃樂的強烈和聲效果。賦格之後,插人類似少年進行曲部分,再進人行板,速度轉慢的緩板部分,出現優美的圓舞曲,這兩段插曲之後,才透過快板而進人最終的合唱。合唱作詞為基爾薩諾夫。 它的音樂材料比第二交響曲更富於表現力。在那一年阿薩菲耶夫寫過:“這幾乎是交響樂從革命演說的激情,演說的氣氛,演說的音調的動力中產生的唯一的嘗試。” 第三交響曲仍然像第二交響曲一樣,“沒有生活”在現在的音樂舞臺上。關於這兩首交響曲,作者本人曾做過深入批判的發言,但是指出,創作這兩首交響曲對作者是有益的。的確,這些早期的採用標題交響樂體裁,採用革命題材的作品是同運用詞和歌曲—合唱的音調有關,這條線索延續到作曲家的晚期的創作—到他的以革命詩人的詩為詞的合唱音詩,而一直到標題的十一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