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雪寒
-
2 # 歷史研習社
大部分華人對於孔廟、文廟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二者的區別怕是很少有人能說清楚。某些專業的介紹詞乃至學術論文言及此事時也大都含糊道:孔廟,又叫文廟。但是既然是供奉同一位先賢,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二者究竟是否可以畫等號呢?
(孔林內孔子墓前篆有“文宣王”的墓碑)
首先來談談孔廟。孔廟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孔子廟之簡稱。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寫道:“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這是最早的關於孔廟的記載,但是並沒有確切出現“孔廟”兩個字。在《水經注》中則說的要明白的多:“闕北東側,有孔子廟,廟前有一碑,西面,是陳相魯國孔疇建和三年立。”這是第一次明確出現“孔子廟”三個字。而且可以確切的知道“孔廟”就是供奉孔子的廟宇,不過需注意此時的孔廟僅僅有供奉孔子這一個含義,也就是說還不一定包含後世學宮等內涵,而且對於孔廟的建築格局,供奉物件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規制。所以孔廟、孔子廟的含義相對簡單,就是指供奉孔子之所,僅對供奉物件做出要求而無其他建制。
至於文廟,則要複雜得多。文廟至少應當有兩個含義:
其一乃文宣廟與文宣王廟之簡稱。齊主高洋時給孔子上諡號“文宣”,所以孔子廟在此之後有文宣廟的稱謂。後來唐玄宗下詔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供奉孔子的廟宇就又被稱作文宣王廟,文宣王廟的稱謂出現以後,文宣廟的稱謂就逐漸消失了。如果以此來看文廟的得名淵源,與孔廟相比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來源於廟祠主人的尊號。
不過文宣王廟雖然是文廟的起源,但不併適用於所有歷史時期,包括現在。其一是對孔子“文宣”和“王”的諡號與封爵後世頗有異議,一則以為“文宣”為齊亂主高洋為夫子所上諡號,後世不當沿用;二則以為“王”爵非禮,所以在嘉靖九年的孔廟改制中,“文宣王”被廢止,止稱“至聖先師”。自此以後孔子“文宣王”的封號就再也沒有恢復,孔廟自然也不能稱為“文宣王廟”了。
(資中文廟的孔子木主已無”文宣王“字樣)
其二文廟的“文”與“武”相對。在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的同時還封了姜太公為武成王,並一切仿文宣王廟制。玄宗深意就在於使“文”、“武”兩個系統並立,而文廟就代表了“文”這個系統,也就是說成為文化代表。此後文廟又與科舉制度相結合,廟學合一。加上唐代以後道統之學形成,文廟的奉祀形成體系,四配十二哲與兩廡的從祀配享制度成熟,因此在加上道統因素後,文廟進一步夯實了“文化代表”的身份。故而即使明代取消了武成王的祭祀廟宇,但是文廟作為“文”這個系統的代表卻沒有發生改變,甚至得到進一步加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以後文廟建制趨向成熟,各項禮制規定逐漸完善,所以這類孔廟除文廟外還有禮制文廟、學廟的稱謂。因此文廟就是代表文化,依據禮制建設並與科舉相結合的孔廟。
(河南洛陽的河南府文廟圖,為典型的地方禮制文廟)
那麼孔廟與文廟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孔廟以供奉物件為準,凡天下供奉孔子的祠廟,無論是否合乎禮制都可以稱作孔廟;文廟是合乎禮制的孔廟,可以說是狹義的孔廟,必須有欞星門、大成門等一系列禮制建築以及 四配十二哲等完整的配享從祀體系。但是無論孔廟還是文廟的“廟”字意指奉神(一般以木主牌位為表現)之所,是不同於土地廟、寺廟等宗教巫蠱之“廟”。
參考文獻:《史記》、《孔廟祭祀研究》、《舊唐書》、《明實錄》、《明史》、《萬曆野獲編》。
-
3 # 葦說定製化運營
"文廟"又稱“孔廟”,是為了祭祀中國文聖孔子之聖地。 孔子建立的儒家學說不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就連西方的哲學家也承認:能夠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只有孔子的儒家學說和大乘佛法。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之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因為儒家學說順應了統治者們的意願,所以,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
在古代,"文廟"的祭祀儀式一度成為與祭祀祖先同等級別之“大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南京夫子廟和吉林文廟。
曲阜孔廟:曲阜孔廟又稱"闕里至聖廟",其歷史可以追溯 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於(魯哀公十七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
按照周代禮制之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孔子雖然在魯國曾任職過"大司寇",但在其周遊列國之後,一直再未從政,所以,當時的孔廟還是一座小廟。
然而自西漢開始,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隨之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如今的曲阜孔廟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文廟",它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北京孔廟:北京孔廟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僅次於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
北京孔廟始建於公元十四世紀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為了加強思想統治,籠絡漢族的封建貴族和士大夫,忽必烈下令建聖廟祭祀孔子。
北京孔廟規模宏偉,佔地廣闊,建築面積7400平方米,廟內有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198 塊,題刻歷代進士5萬多名,為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之聖地。
南京夫子廟:古代江南文化樞紐、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南京夫子廟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南京夫子廟自六朝至明清時期,一直為世家望族的聚居之地,此地自古就是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故有"六朝金粉"之說。
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在南京夫子廟曾創下傳世偉績,然而此廟卻是命運多舛,自建廟之後歷經四毀五建,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之中。
吉林文廟:雖然它與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南京夫子廟並稱“四大文廟”,但卻有著不同的意義。
吉林文廟不僅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孔廟,滿清朝廷在東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廟,而且立廟過程更是大費周折。
眾所周知,吉林是滿清王朝的發祥地,雖然滿人已經入主中原了,但卻在這塊龍興之地上抵制漢人文化,每當朝廷大員上奏請求在吉林興建文廟時,都遭到了前三任皇帝的嚴厲訓斥,直到崇拜漢人文化的乾隆主政,文廟才在這塊龍興之地上立足。因此,吉林文廟不光是為了祭祀孔子,更是滿人對漢人文化的認可。
孔子建立的儒家學說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後世則更是尊稱他為“至聖”,即聖人之中的聖人,就連西方的哲學家也認為:能夠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只有孔子的儒家學說和大乘佛法。
回覆列表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中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
的祠廟建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
、夫子廟
、至聖
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
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由於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維護社會統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歷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尊崇備至,從而把修廟祀孔作為國家大事來辦,到了明、清時期每一州、府、縣治所所在都有孔廟或文廟。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中國古代建築型別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的四大文廟:
南京夫子廟
南京
夫子廟
,又稱孔廟,位於南京市秦淮河
北岸貢院街,南京夫子廟是中國四大文廟
之一。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
”之稱,為古代中國江南
文化樞紐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北京孔廟
北京
孔廟
坐北朝南,佔地約2萬平方米,有四進院落。主體建築順次為先師門
、大成門、大成殿
、崇聖祠。前院東面有碑亭、神廚、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齋所,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兩側排列著198座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曲阜孔廟
孔廟
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華人氏。孔子為後世留下的有關道德、倫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論,不僅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影響東南亞,乃至全世界。中國曆代帝王、文人和史學家對孔子非常崇敬,在他的家鄉,當時魯國國都興建起大型的孔廟,修建了孔子後代子孫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1961年國務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林文廟
吉林文廟位於
吉林省
吉林市, 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中國四大文廟”。是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清朝在東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廟——吉林文廟,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群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它不僅是東北最大的孔廟,也是中國全國著名的四大孔廟之一。文廟中每一處建築設施,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