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慧媽育兒

    大的讓小的的教育方式被傳承了好久,從道德方面上看是一種美德,但是從孩子的成長上來看,我是不喜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的。就拿分享玩具來說,我會先問我家寶貝的意見,和他商量,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一定要分享給弟弟妹妹。對於一個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的自我意識正在成長中,想讓他像成人一樣理解分享的意義是不可能的。總是要求大孩子要讓小孩子會有以下的影響:

    首先,對於自我意識形成期的孩子來說,他會覺得很委屈,為什麼我的東西要讓給弟弟妹妹?長久下來,他不會覺得這種行為是一種美德。他會覺得心理不平衡,有的甚至會延伸到討厭自己的弟弟妹妹。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不利的。

    其次,長期讓大孩子總是讓著小的,有可能會讓孩子對於自己的想要的,喜歡的東西不敢主動爭取。而這不僅僅會影響到他的性格,也會影響他以後的工作,生活等方面。

    最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當被讓成為習慣,他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如果有一天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他會覺得是哥哥姐姐的錯,而不會去反思。而這樣的思想也會被帶入他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

    因此,我不建議總要求比較年長的孩子凡事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

  • 2 # 北師名遠國際教育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說過:兄弟關係對孩子的影響甚至大於親子關係。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會在5歲左右形成,在一個家庭中,排行兄弟之間的關係,就是孩子同齡階段主要的人際關係,由眾多研究表明,家庭的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排行老大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更多主見、領導力、協調組織能力等,表現出更多完美主義的傾向;排行中間的孩子因為夾在老大和老小中間,容易被忽視,所以他們會傾向於在家庭之外找到更多存在感,往往人際關係比較好;排行老小的孩子,受到最多的關注和疼愛,比較容易產生依賴性,同時因為在排行中處於最弱勢的地位,往往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吸引注意,所以表現出更多創造性。如果是獨生子女,可能會是老大性格,也有可能會是老小性格。這個研究同時也發現,如果相鄰出生的孩子年齡差距大於4歲或以上,這種影響會偏小,年齡越相近,這種影響就會越明顯。

    在樓主的這個提問中,有幾個需要考慮到的方面和處理建議:

    1. 父母的“補償心理”,樓主提到,自己是老大,小時候就不喜歡總是被教導“大的讓著小的”,現在孩子長大後,就自然而然希望孩子不要受到這種待遇,首先作為父母需要警惕這種“補償心理”是否過度,因為家長對一件事情的在意和擔心也會影響到孩子。有時候,可能孩子自己覺得做老大也挺好的,但父母的過度擔心會使孩子不知所措。

    2. 認清孩子的出生順序設定,客觀面對,如果孩子的出生順序決定了是老大,那麼可以儘可能幫助孩子發展老大角色中的性格優勢,比如邏輯性、領導力和主見。同時避免老大角色中可能出現的過度完美主義的傾向。

    3.幫助兄弟之間建立協同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如果再出現類似爺爺奶奶要求“大的要讓著小的”這樣的場景,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在言語上作補充糾正,比如建議“兄弟兩個一起玩?”“兄弟合作力量大,一起想辦法?”類似這樣的引導,會比“大的讓著小的”這樣的引導更加積極正面。

    4.在這個提問中,其實還有一個代際溝通的問題,就是父母如何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做溝通,處理好這個關係。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比如代際間教育觀念不一致,比如父母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或情緒。說到底,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還是要從愛出發,營造和諧的家庭關係,這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家庭教育環境。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 3 # 快樂慧媽育兒

    大的讓小的的教育方式被傳承了好久,從道德方面上看是一種美德,但是從孩子的成長上來看,我是不喜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的。就拿分享玩具來說,我會先問我家寶貝的意見,和他商量,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一定要分享給弟弟妹妹。對於一個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的自我意識正在成長中,想讓他像成人一樣理解分享的意義是不可能的。總是要求大孩子要讓小孩子會有以下的影響:

    首先,對於自我意識形成期的孩子來說,他會覺得很委屈,為什麼我的東西要讓給弟弟妹妹?長久下來,他不會覺得這種行為是一種美德。他會覺得心理不平衡,有的甚至會延伸到討厭自己的弟弟妹妹。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不利的。

    其次,長期讓大孩子總是讓著小的,有可能會讓孩子對於自己的想要的,喜歡的東西不敢主動爭取。而這不僅僅會影響到他的性格,也會影響他以後的工作,生活等方面。

    最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當被讓成為習慣,他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如果有一天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他會覺得是哥哥姐姐的錯,而不會去反思。而這樣的思想也會被帶入他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

    因此,我不建議總要求比較年長的孩子凡事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

  • 4 # 北師名遠國際教育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說過:兄弟關係對孩子的影響甚至大於親子關係。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會在5歲左右形成,在一個家庭中,排行兄弟之間的關係,就是孩子同齡階段主要的人際關係,由眾多研究表明,家庭的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排行老大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更多主見、領導力、協調組織能力等,表現出更多完美主義的傾向;排行中間的孩子因為夾在老大和老小中間,容易被忽視,所以他們會傾向於在家庭之外找到更多存在感,往往人際關係比較好;排行老小的孩子,受到最多的關注和疼愛,比較容易產生依賴性,同時因為在排行中處於最弱勢的地位,往往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吸引注意,所以表現出更多創造性。如果是獨生子女,可能會是老大性格,也有可能會是老小性格。這個研究同時也發現,如果相鄰出生的孩子年齡差距大於4歲或以上,這種影響會偏小,年齡越相近,這種影響就會越明顯。

    在樓主的這個提問中,有幾個需要考慮到的方面和處理建議:

    1. 父母的“補償心理”,樓主提到,自己是老大,小時候就不喜歡總是被教導“大的讓著小的”,現在孩子長大後,就自然而然希望孩子不要受到這種待遇,首先作為父母需要警惕這種“補償心理”是否過度,因為家長對一件事情的在意和擔心也會影響到孩子。有時候,可能孩子自己覺得做老大也挺好的,但父母的過度擔心會使孩子不知所措。

    2. 認清孩子的出生順序設定,客觀面對,如果孩子的出生順序決定了是老大,那麼可以儘可能幫助孩子發展老大角色中的性格優勢,比如邏輯性、領導力和主見。同時避免老大角色中可能出現的過度完美主義的傾向。

    3.幫助兄弟之間建立協同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如果再出現類似爺爺奶奶要求“大的要讓著小的”這樣的場景,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在言語上作補充糾正,比如建議“兄弟兩個一起玩?”“兄弟合作力量大,一起想辦法?”類似這樣的引導,會比“大的讓著小的”這樣的引導更加積極正面。

    4.在這個提問中,其實還有一個代際溝通的問題,就是父母如何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做溝通,處理好這個關係。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比如代際間教育觀念不一致,比如父母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或情緒。說到底,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還是要從愛出發,營造和諧的家庭關係,這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家庭教育環境。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客服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