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
2 # BetaTwo貝塔兔
“大人必須要放棄一些原有的控制感。大多數父母或老師會說,我要控制你今天學習的內容!讀這本書!按那個鈕!安靜!聽我的你就會學到今天該學的!
但我們想嘗試創造一個空間,僅僅放上工具和材料,然後說,你今天想學什麼?關於這個光影,我們要不要一起想想可以做些什麼?”
——美國合作動手做計劃負責人麥克.沛翠克(Mike Patrich)
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情是讓他失去了好奇心。
因為他放棄的不僅僅是好奇心,還是他對學習的熱情。
教材是有章節的,老師是有教案的,可是孩子們的思想是沒有邊界的,
雖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會幫我們在教孩子這一塊兒省很多事,如果我們只想把知識灌到一個人的腦子裡,像植入晶片一樣讓他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那麼我們在生產批次的“晶片人”而不是在教育一個孩子。
而我們該做的,是給孩子們一點點放飛自己想象力的空間。
他們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好奇,一片空白的白紙,做什麼都是全新的眼光,想法更天馬行空。
而我們經常一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視角去看他們,其實你認為寵溺的笑容,在孩子們眼裡可能是對他的否定,傷到了稚嫩的想法,從此深埋心底。以後絕了往這裡探索的心思。
想想看,一個孩子拿著空花盆,興奮的告訴你,“媽媽,我在種蚯蚓!”
然後兩眼放光地告訴你,他怎麼知道蚯蚓切成兩截會變成兩條蚯蚓,他像種花一樣圍著花盆澆水,數著指頭盼日子等著他的蚯蚓。
這時候,你因為驚慌大聲呵斥,或者因為孩子的舉動幼稚放聲大笑。最後制止繼續下去。
無論是哪種行為,其實都傷到了那顆稚嫩的心。
將來孩子可能再也沒有性質對蚯蚓如何生長感興趣了,當以後的課堂上,再講起這個知識,孩子會條件反射一樣,又想起自己從前窘迫的遭到你的“教育”的經歷,一點都不美好,一點都不想再回憶起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被拋棄百年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讓孩子的課外教育,自己選一下他今天想做的是什麼呢。
嘗試創造一個空間,僅僅放上工具和材料,然後說,你今天想學什麼?
之後,放飛他的想象力,想做風車,還是想做天平,或者想接著彩燈做出來一個燈塔。是紅色還是藍色,或者黑白,隨他的安排
都可以,你要做的,只是幫他解答他的困惑,幫助他實現,和發現他的創意。
這可能才是STEM教育的該有的過程。
提供零部件,提供程式設計的模組,提供一個無拘束的空間。
至於其他的。
想法是孩子自己的,他想做一個什麼樣的設計,就是一個什麼樣的設計,哪怕天馬行空,那也是他們的想象。
方案是孩子們想的,創客空間只負責幫助孩子們完善。
他們探索的過程,要做的只是幫他們實現。在過程中教他們,這些原理和使用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卻不如授人以欲。
回覆列表
第一,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往往不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有時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有的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高興得又蹦又跳,邊走邊看,遇到新鮮好看的事兒,就要停下來看看,這時家長就會說:“快走啊,你真煩人。”“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有的乾脆開口罵孩子,如此等等,日久天長,孩子的好奇心就徹底消失了。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象力表現得非常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慾,孩子對什麼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好奇心要給予尊重,千萬不能敷衍了事,橫加指責。
第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觀察世界。
觀察是孩子認識外部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