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梨園新秀到開宗立派
梅蘭芳出身梨園世家,梅蘭芳聰慧勤勉,八歲學戲,十歲登臺,十四歲便成名。那麼梅蘭芳是怎樣成名的呢?作為現代京劇的表演大師,梅蘭芳可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
偶遇伯樂,初露鋒芒
這要從吉林富商牛子厚說起。牛子厚是當時資財雄厚的大商人,他酷愛京劇,對京劇這個行當很有研究,歡樂宴飲時,常請戲班子演戲助興。1901年,牛子厚為母親祝壽,特地請來北京的“四喜班”獻演。牛子厚與戲班子文武老生葉春善交談,打算出資辦“科班”,由葉春善在北京招徒組班,在北京、吉林兩地輪番演戲,活躍吉林地區文化活動。
葉春善十分贊成,回京後就張羅組建戲班子,並從牛子厚三個兒子喜貴、連貴、成貴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戲班子合名為“喜連成”班。葉春善演技高超,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連成”戲班很快享譽京華。少年梅蘭芳也在戲班子學戲,他那時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之一,梅蘭芳自小受到藝術薰陶,幼年時便具有表演天賦,八歲學戲,十歲便能登臺演出。
梅蘭芳來到名角濟濟的“喜連成”班,虛心請教,刻苦練功,深得葉春善喜愛。1908年,葉春善率“喜連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蘭芳,看他功底深厚,氣宇軒昂,料定日後必成大器。牛子厚向葉春善詢問梅蘭芳的來歷,知他藝人世家出身,帶藝入班,牛子厚囑咐葉春善要注意培養,幫他早日走紅。葉春善有意安排十四歲的梅蘭芳飾演《白蛇傳》中的重要配角———青蛇,梅蘭芳演得極為成功,令牛子厚十分高興。
牛子厚認為梅喜群這個藝名不夠豁亮,為之改名“梅蘭芳”,並大作宣傳工作,令“梅蘭芳”這個名字一炮打響,在戲迷中廣為傳揚。“喜連成”班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蘭芳受到熱烈歡迎,人們爭相一睹當紅名旦的風采。回到北京時,梅蘭芳已成為紅極一時的京劇名角兒。牛子厚便是造就名角兒的伯樂。
漸漸的梅蘭芳初露鋒芒,算得上是梨園新秀。一次在北京廣德樓的演出,這場演出名角兒薈萃。當時的武生泰斗楊小樓大軸,老生鼻祖譚鑫培壓軸,當時年僅19歲的梅蘭芳貼軸。也就是說楊小樓最後出場,譚鑫培倒數第二,梅蘭芳倒數第三。
可當時梅蘭芳太火了,一天趕四場堂會就來晚了,他一來晚了,就得讓別人先給他頂場,這個時候譚鑫培不高興了。就說:“梅蘭芳是誰啊?!來的這麼晚才剛唱幾天戲,就擺架子來的這麼晚,一個黃毛小子居然讓我們這些老傢伙幫他頂著往前唱戲!”
這個時候梅蘭芳姍姍來遲,趕緊上臺唱戲,這個時候譚鑫培在後臺看梅蘭芳唱戲,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也不怎麼樣嘛!”扭身就走了,可後來譚鑫培不止一次當眾表揚梅蘭芳說他戲好。自此“梅譚”結緣直至今日兩家仍然是世交。之前梅蘭芳一直在上海,北京京劇圈還沒他位置,這時候譚鑫培提出讓梅蘭芳到他的班子裡來給他搭旦角,自此梅蘭芳在北京算是紮下腳跟了,名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紅。
組班搭臺,提攜後人
漸漸的梅蘭芳名氣正紅,也就自己組班唱戲,不再在老譚先生那唱了。可他自己搭班唱戲的時候在1916年前後,有一位當時算得上童星出道,可到倉以後再復出遠不如從前,這位就是餘派老生創始人餘叔巖,可他想復出唱戲就得搭一個好班子當時最好的戲班子也就是梅蘭芳的班子。
餘叔巖就說:“也只有一個人我能心甘情願的為他跨刀,那就是梅蘭芳。”就此餘叔巖就和梅蘭芳唱戲,可當時梅蘭芳已經有老生搭檔,當時很有名的老生王鳳卿,江湖人稱“鳳二爺”這也不能讓“鳳二爺”面子上掛不住,就想了個辦法和餘叔巖唱對戲,就這麼樣把餘叔巖捧起來了。
就在1930年梅蘭芳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去美國世界巡演。可當時的1930年國際金融危機,很多人都勸梅蘭芳別去了,很有可能血本無歸可梅蘭芳堅持要去美國演出,並把京劇的工尺碼改為五線譜,在美國演出反響特別好。最後在百老匯做到場場爆滿,算起來梅蘭芳是百老匯演出的中國第一人。
後來梅蘭芳的名氣在國際上打響了,到日本蘇聯登國演出,最後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即分別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蘇聯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德國戲劇家),梅蘭芳為代表的三種表演體系。三個人對戲劇表演分別做了交流闡述,自從奠定了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蘭芳的京劇表演也成為了三大表演體系之一,自此梅派藝術走向成熟。
唱唸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的京劇藝術徹底走向世界。梅蘭芳體系的確立標誌著世界表演體系的完善與發展,京劇表演是演員即在角色之中,又有和觀眾的共鳴,是與其他兩個表演體系的根本區別。梅蘭芳體系是東方表演藝術的集大成者,體現了梅蘭芳一個男性演出來了東方女性的柔情,展現了東方的細膩之美,展現了男旦藝術的中正平和。
成名立腕,卻仍然謙虛平和
享譽中外梅蘭芳成名後,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好學,刻苦鑽研京劇藝術,不斷創造發展旦角演技,形成風格獨特的“梅派”藝術。梅蘭芳演出上追求精益求精,使京劇藝術日臻完美,為京劇藝術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1915年秋,梅蘭芳被推薦參加外交部宴會廳舉行的聯歡會,為美國駐華大使芮恩斯及教職員演出《嫦娥奔月》。
頭一次看到京劇的美華人深深地被梅蘭芳高超的演技所折服,他們不禁讚歎中國竟有如此精彩迷人的藝術劇種,令人大開眼界。聯歡會後,梅蘭芳的大名在外華人中間傳頌。1930年,梅蘭芳應邀去美國友好演出。當時的美國正被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困擾,經濟惡化,市場低迷,一片蕭條。梅蘭芳也是心有顧慮,害怕演出不理想。
出乎意料,他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的演出極其成功,美華人民被他精湛的藝術表演所傾倒,由此對東方藝術文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深深歎服中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戲票銷售一空,黑市票價被炒至十六美元。梅蘭芳還被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波摩拿學院授予文學博士學位。此後,梅蘭芳還應邀去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蘇聯等國演出,轟動一時。
梅蘭芳在蘇聯演出時,蘇聯元首斯大林率國家要員到場觀看,大文豪高爾基、托爾斯泰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高度評價,整個莫斯科都在談論中國藝術大師梅蘭芳。梅蘭芳作為中國京劇界的驕傲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京劇藝術走向世界作出積極貢獻,他也成為享譽中外的京劇藝術大師。
火遍梨園,經久不衰
梅蘭芳的梅派京劇表演流派確立以後,在很多傳統戲做了很多改革,融會貫通自成一派,譬如《貴妃醉酒》很多名角兒都唱過,但沒有任何一位達到梅蘭芳的高度,還有《玉堂春》也是一出傳統的摺子戲,梅蘭芳的演繹使蘇三更多了幾分血肉之美。還有就不得不提到《霸王別姬》,《霸王別姬》本來是展現項羽壯志難酬的花臉戲,可自梅蘭芳以後很多人便不再關注項羽,更多人去感受虞姬的悽美,原來十幾場的戲,不得不縮減到七場,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第六場第七場就虞姬自刎了,梅蘭芳演的虞姬不再出場,後面的項羽烏江自刎觀眾都不看了。可見當時梅蘭芳是有多紅,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還有當年和俞振飛合演的《白蛇傳》有一個意外得救場,就是白素貞水漫金山以後和許仙相見,有一個用手指退一下許仙的額頭,可梅蘭芳一下使大勁了,俞振飛險些摔倒。
這時候梅蘭芳機智救場水袖一甩很嫵媚的扶了許仙一下,這個意外的動作現在恰恰成了經典,現在所有唱《白蛇》的演員都把這段動作還留了下來,可見梅蘭芳對京劇藝術的功力之深厚,一代大師招招試試皆為經典。
從梨園新秀到開宗立派
梅蘭芳出身梨園世家,梅蘭芳聰慧勤勉,八歲學戲,十歲登臺,十四歲便成名。那麼梅蘭芳是怎樣成名的呢?作為現代京劇的表演大師,梅蘭芳可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
偶遇伯樂,初露鋒芒
這要從吉林富商牛子厚說起。牛子厚是當時資財雄厚的大商人,他酷愛京劇,對京劇這個行當很有研究,歡樂宴飲時,常請戲班子演戲助興。1901年,牛子厚為母親祝壽,特地請來北京的“四喜班”獻演。牛子厚與戲班子文武老生葉春善交談,打算出資辦“科班”,由葉春善在北京招徒組班,在北京、吉林兩地輪番演戲,活躍吉林地區文化活動。
葉春善十分贊成,回京後就張羅組建戲班子,並從牛子厚三個兒子喜貴、連貴、成貴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戲班子合名為“喜連成”班。葉春善演技高超,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連成”戲班很快享譽京華。少年梅蘭芳也在戲班子學戲,他那時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之一,梅蘭芳自小受到藝術薰陶,幼年時便具有表演天賦,八歲學戲,十歲便能登臺演出。
梅蘭芳來到名角濟濟的“喜連成”班,虛心請教,刻苦練功,深得葉春善喜愛。1908年,葉春善率“喜連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蘭芳,看他功底深厚,氣宇軒昂,料定日後必成大器。牛子厚向葉春善詢問梅蘭芳的來歷,知他藝人世家出身,帶藝入班,牛子厚囑咐葉春善要注意培養,幫他早日走紅。葉春善有意安排十四歲的梅蘭芳飾演《白蛇傳》中的重要配角———青蛇,梅蘭芳演得極為成功,令牛子厚十分高興。
牛子厚認為梅喜群這個藝名不夠豁亮,為之改名“梅蘭芳”,並大作宣傳工作,令“梅蘭芳”這個名字一炮打響,在戲迷中廣為傳揚。“喜連成”班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蘭芳受到熱烈歡迎,人們爭相一睹當紅名旦的風采。回到北京時,梅蘭芳已成為紅極一時的京劇名角兒。牛子厚便是造就名角兒的伯樂。
梨園新秀,與“譚祖”同臺漸漸的梅蘭芳初露鋒芒,算得上是梨園新秀。一次在北京廣德樓的演出,這場演出名角兒薈萃。當時的武生泰斗楊小樓大軸,老生鼻祖譚鑫培壓軸,當時年僅19歲的梅蘭芳貼軸。也就是說楊小樓最後出場,譚鑫培倒數第二,梅蘭芳倒數第三。
可當時梅蘭芳太火了,一天趕四場堂會就來晚了,他一來晚了,就得讓別人先給他頂場,這個時候譚鑫培不高興了。就說:“梅蘭芳是誰啊?!來的這麼晚才剛唱幾天戲,就擺架子來的這麼晚,一個黃毛小子居然讓我們這些老傢伙幫他頂著往前唱戲!”
這個時候梅蘭芳姍姍來遲,趕緊上臺唱戲,這個時候譚鑫培在後臺看梅蘭芳唱戲,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也不怎麼樣嘛!”扭身就走了,可後來譚鑫培不止一次當眾表揚梅蘭芳說他戲好。自此“梅譚”結緣直至今日兩家仍然是世交。之前梅蘭芳一直在上海,北京京劇圈還沒他位置,這時候譚鑫培提出讓梅蘭芳到他的班子裡來給他搭旦角,自此梅蘭芳在北京算是紮下腳跟了,名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紅。
組班搭臺,提攜後人
漸漸的梅蘭芳名氣正紅,也就自己組班唱戲,不再在老譚先生那唱了。可他自己搭班唱戲的時候在1916年前後,有一位當時算得上童星出道,可到倉以後再復出遠不如從前,這位就是餘派老生創始人餘叔巖,可他想復出唱戲就得搭一個好班子當時最好的戲班子也就是梅蘭芳的班子。
餘叔巖就說:“也只有一個人我能心甘情願的為他跨刀,那就是梅蘭芳。”就此餘叔巖就和梅蘭芳唱戲,可當時梅蘭芳已經有老生搭檔,當時很有名的老生王鳳卿,江湖人稱“鳳二爺”這也不能讓“鳳二爺”面子上掛不住,就想了個辦法和餘叔巖唱對戲,就這麼樣把餘叔巖捧起來了。
美國巡演,開宗立派就在1930年梅蘭芳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去美國世界巡演。可當時的1930年國際金融危機,很多人都勸梅蘭芳別去了,很有可能血本無歸可梅蘭芳堅持要去美國演出,並把京劇的工尺碼改為五線譜,在美國演出反響特別好。最後在百老匯做到場場爆滿,算起來梅蘭芳是百老匯演出的中國第一人。
後來梅蘭芳的名氣在國際上打響了,到日本蘇聯登國演出,最後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即分別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蘇聯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德國戲劇家),梅蘭芳為代表的三種表演體系。三個人對戲劇表演分別做了交流闡述,自從奠定了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蘭芳的京劇表演也成為了三大表演體系之一,自此梅派藝術走向成熟。
唱唸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的京劇藝術徹底走向世界。梅蘭芳體系的確立標誌著世界表演體系的完善與發展,京劇表演是演員即在角色之中,又有和觀眾的共鳴,是與其他兩個表演體系的根本區別。梅蘭芳體系是東方表演藝術的集大成者,體現了梅蘭芳一個男性演出來了東方女性的柔情,展現了東方的細膩之美,展現了男旦藝術的中正平和。
成名立腕,卻仍然謙虛平和
享譽中外梅蘭芳成名後,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好學,刻苦鑽研京劇藝術,不斷創造發展旦角演技,形成風格獨特的“梅派”藝術。梅蘭芳演出上追求精益求精,使京劇藝術日臻完美,為京劇藝術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1915年秋,梅蘭芳被推薦參加外交部宴會廳舉行的聯歡會,為美國駐華大使芮恩斯及教職員演出《嫦娥奔月》。
頭一次看到京劇的美華人深深地被梅蘭芳高超的演技所折服,他們不禁讚歎中國竟有如此精彩迷人的藝術劇種,令人大開眼界。聯歡會後,梅蘭芳的大名在外華人中間傳頌。1930年,梅蘭芳應邀去美國友好演出。當時的美國正被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困擾,經濟惡化,市場低迷,一片蕭條。梅蘭芳也是心有顧慮,害怕演出不理想。
出乎意料,他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的演出極其成功,美華人民被他精湛的藝術表演所傾倒,由此對東方藝術文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深深歎服中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戲票銷售一空,黑市票價被炒至十六美元。梅蘭芳還被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波摩拿學院授予文學博士學位。此後,梅蘭芳還應邀去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蘇聯等國演出,轟動一時。
梅蘭芳在蘇聯演出時,蘇聯元首斯大林率國家要員到場觀看,大文豪高爾基、托爾斯泰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高度評價,整個莫斯科都在談論中國藝術大師梅蘭芳。梅蘭芳作為中國京劇界的驕傲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京劇藝術走向世界作出積極貢獻,他也成為享譽中外的京劇藝術大師。
火遍梨園,經久不衰
梅蘭芳的梅派京劇表演流派確立以後,在很多傳統戲做了很多改革,融會貫通自成一派,譬如《貴妃醉酒》很多名角兒都唱過,但沒有任何一位達到梅蘭芳的高度,還有《玉堂春》也是一出傳統的摺子戲,梅蘭芳的演繹使蘇三更多了幾分血肉之美。還有就不得不提到《霸王別姬》,《霸王別姬》本來是展現項羽壯志難酬的花臉戲,可自梅蘭芳以後很多人便不再關注項羽,更多人去感受虞姬的悽美,原來十幾場的戲,不得不縮減到七場,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第六場第七場就虞姬自刎了,梅蘭芳演的虞姬不再出場,後面的項羽烏江自刎觀眾都不看了。可見當時梅蘭芳是有多紅,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還有當年和俞振飛合演的《白蛇傳》有一個意外得救場,就是白素貞水漫金山以後和許仙相見,有一個用手指退一下許仙的額頭,可梅蘭芳一下使大勁了,俞振飛險些摔倒。
這時候梅蘭芳機智救場水袖一甩很嫵媚的扶了許仙一下,這個意外的動作現在恰恰成了經典,現在所有唱《白蛇》的演員都把這段動作還留了下來,可見梅蘭芳對京劇藝術的功力之深厚,一代大師招招試試皆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