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縮寫,指的是美國明晟公司,總部在紐約。這家公司編制了數百種全球各個市場的指數提供給市場投資者。所謂行行出狀元呀,雖然市場上編指數的公司很多,但是因為MSCI指數最受大家認可,所以全球的投資專業人士,包括投資商組合經理、經紀交易、交易所、投資顧問、學者及金融媒體都會使用 MSCI指數。根據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標的的。
如果明晟大夥沒怎麼聽說過的話,還有一家指數公司你肯定有耳聞,就是富時。富時是由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全資持有的全球重要指數公司,這家公司也很厲害,大夥平時聽到的新加坡富時A50指數就是這個公司的作品。
總體來說,MSCI與富時兩家公司的資產規模相當,MSCI在美洲、亞洲的影響力更大,富時則被大部分歐洲機構投資者作為投資基準並跟蹤。
美國明晟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網站www.msci.com: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機板上市,今年以來漲了不少:
MSCI系列指數覆蓋了全球80個主要的發達、新興、前沿及獨立市場,據MSCI的測算,全球共有約9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以MSCI為基準標的,其中約1.7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
目前,MSCI指數涵蓋23個發達市場、23個新興市場、23個前沿市場和11個獨立市場,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市場的成熟和規範程度是:
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前沿市場>獨立市場
這些市場都有一個MSCI地區指數,然後根據市場分類,又組合出了7大主要市場指數,具體如下圖:
比如,藍色的23個發達地區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全球指數,棕色的23個新興市場地區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綠色的23個前沿市場地區指數,就組成了MSCI前沿市場指數。進一步組合,MSCI全球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又組成了MSCI全部國家全球指數,以此類推,想了解清楚的小夥伴點開大圖好好研究下吧。
由於新興市場投資機會多,MSCI最具有影響力的兩個指數就是MSCIACWI指數(明晟全部國家全球指數),包括了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以及明晟新興市場指數。
中國目前處在排名第二的新興市場分類中,不要不服氣,幾十年前,我們還和我們的好兄弟巴基斯坦一起在前沿市場裡呢。和我們一起在新興市場的亞洲地區還有: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和泰國。我們的香港當然是在發達國市場的分類中了。
等一下,新興市場指數中既然已經包括中國了,那我們這次還納入什麼?
MSCI新興市場指數涵蓋了23個新興國家市場,分別是5個美洲國家市場,10個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以及8個亞洲市場。其中,亞洲新興市場在指數中佔比最高,排名前4的中國大陸、南韓、臺灣和印度在新興市場中的佔比高達59%,中國大陸在整個新興市場指數的佔比就高達23.64%。
新興市場各地區佔比
是不是覺得中國很神氣?跟蹤中國市場的指數就是MSCI中國指數,英文是MSCIChina Index。組成MSCIChina Index的是160只成份股,他們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部分B股,以及14只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問題就在於,完全不見我大A股的身影,缺了A股難道能代表中國市場嗎?這也是為什麼從2013年開始我大A股一直喊著要被納入MSCI的原因。
當然,目前MSCI裡有一個專門的“MSCIChina A Index”跟蹤A股,但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境內指數,並沒有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里,所以從重要性和吸引全球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沒什麼意義。 所以我們這次想要的,是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其實在去年6月的時候,媒體大肆渲染,以至於我們都以為A股要被納入MSCI指數是板上釘的時候,現實給了我們重重一擊。MSCI稱因為一些遺留問題,A股暫未被納入MSCIChina Index和新興市場指數。為什麼沒被納入?
第一, 資本准入與流動性不暢。目前歪果仁投資A股只能透過QFII和RQFII,能投多少額度都需要中國審批,因此A股存在投資准入問題。此外,從流動性看,QFII、RQFII現在還不能實現完全的資金跨境自由流動。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那些跟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都要配置A股。但由於被動型基金必須完全複製所跟蹤的指數,需要根據申購和贖回進行高頻調整來儘量減少跟蹤誤差,如果不能靈活進出,必然影響跟蹤的準確性。最近證監會急著搞深港通,就是想改善准入這一問題。
第二, 監管不健全。對於中國A股市場來說,還有個大問題就是監管和法律體系不健全。比如去年股災的時候政府強力干預救市、上市公司隨意停牌,行政命令搞殘股指期貨等等,此外還有IPO稽核制度向註冊制的過度的不確定性,這些都讓外華人覺得A股並沒有完全的市場化,包含了過多的政策風險。最近證監會急著搞的停復牌制度改革,就是想改善這一問題。
第三, 稅收規則不清晰。目前中國跨境資本利得稅怎麼繳納還不清晰,海外投資者會產生較多顧慮。 當然,證監會一直在努力完善投資環境,除了前面提到的措施之外,還對QFII的規模、審批推出了一批放鬆的政策,總之,是在逐步改善上面的問題。
雖然這些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但由於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果中國和新興市場指數里沒有A股,總是說不過去,所以想來明晟公司也很糾結,今年6月是否能納入,將是博弈與平衡的結果。
“小韭跟大家明確一點:A股如果成功被納入,情緒影響會遠重於資金影響。
這個事件的成功,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更大程度的開放,將更為廣泛的被國際投資者關注與參與,能夠有效的提振市場情緒。但客觀來說,對A股實質性影響並不大。 一開始,即使把A股納入,MSCI也只會讓A股以一個很低的比率納入,要想被完全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是個長期過程。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國際經驗,以最具借鑑意義的南韓和臺灣地區來看,自首次一定比例計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到全部比例計入,分別耗時6年與9年。由此可見,一個市場要被納入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一般都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市場逐漸接納和適應國際投資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要測算A股納入MSCI指數後能帶來的資金,首先要知道A股在指數中所佔的份額。根據市值和外商投資限制等政策估算,如果A股全部納入,那麼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大約在18%。本次MSCI可能提議按照A股流通市值的5%來納入,那麼A股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大概在1.1%左右。有小夥伴問了,按5%來納入,那權重為什麼不是18%*5%?很簡單,因為按照5%納入的時候,除了分子縮小到5%以外,新興市場總體規模裡面的A股部分也要縮小到5%,所以分母也縮小了啊。
如果你算不清也不要緊,總之記住結論就好啦,按照1.1%來測算,大概會帶來187億美元,大概1200億元人民幣。這187億美元中,大部分都是主動型基金,只是將新興市場指數作為業績參照基準,以目前A股這麼多限制,不一定會那麼快跟進,而其中被動型指數基金需要投進來的錢大概只有10-15億美金,也就是大概60-100億人民幣,相比A股35萬億的流通市值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此外,如果今年6月MSCI決定納入A股,也要等到2017年5月半年度稽核會議上才會執行,因此外資的流入是個緩慢的過程,單純指望歪果人來為我們抬轎,那就是YY的有點多啦。
好了,看完這些,相信你心中MSCI的形象立體起來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客觀理智的去看待這件事,謹慎獨立做出自己投資判斷。
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縮寫,指的是美國明晟公司,總部在紐約。這家公司編制了數百種全球各個市場的指數提供給市場投資者。所謂行行出狀元呀,雖然市場上編指數的公司很多,但是因為MSCI指數最受大家認可,所以全球的投資專業人士,包括投資商組合經理、經紀交易、交易所、投資顧問、學者及金融媒體都會使用 MSCI指數。根據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標的的。
如果明晟大夥沒怎麼聽說過的話,還有一家指數公司你肯定有耳聞,就是富時。富時是由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全資持有的全球重要指數公司,這家公司也很厲害,大夥平時聽到的新加坡富時A50指數就是這個公司的作品。
總體來說,MSCI與富時兩家公司的資產規模相當,MSCI在美洲、亞洲的影響力更大,富時則被大部分歐洲機構投資者作為投資基準並跟蹤。
美國明晟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網站www.msci.com: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機板上市,今年以來漲了不少:
MSCI系列指數覆蓋了全球80個主要的發達、新興、前沿及獨立市場,據MSCI的測算,全球共有約9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以MSCI為基準標的,其中約1.7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
目前,MSCI指數涵蓋23個發達市場、23個新興市場、23個前沿市場和11個獨立市場,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市場的成熟和規範程度是:
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前沿市場>獨立市場
這些市場都有一個MSCI地區指數,然後根據市場分類,又組合出了7大主要市場指數,具體如下圖:
比如,藍色的23個發達地區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全球指數,棕色的23個新興市場地區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綠色的23個前沿市場地區指數,就組成了MSCI前沿市場指數。進一步組合,MSCI全球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又組成了MSCI全部國家全球指數,以此類推,想了解清楚的小夥伴點開大圖好好研究下吧。
由於新興市場投資機會多,MSCI最具有影響力的兩個指數就是MSCIACWI指數(明晟全部國家全球指數),包括了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以及明晟新興市場指數。
中國目前處在排名第二的新興市場分類中,不要不服氣,幾十年前,我們還和我們的好兄弟巴基斯坦一起在前沿市場裡呢。和我們一起在新興市場的亞洲地區還有: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和泰國。我們的香港當然是在發達國市場的分類中了。
等一下,新興市場指數中既然已經包括中國了,那我們這次還納入什麼?
MSCI新興市場指數涵蓋了23個新興國家市場,分別是5個美洲國家市場,10個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以及8個亞洲市場。其中,亞洲新興市場在指數中佔比最高,排名前4的中國大陸、南韓、臺灣和印度在新興市場中的佔比高達59%,中國大陸在整個新興市場指數的佔比就高達23.64%。
新興市場各地區佔比
是不是覺得中國很神氣?跟蹤中國市場的指數就是MSCI中國指數,英文是MSCIChina Index。組成MSCIChina Index的是160只成份股,他們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部分B股,以及14只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問題就在於,完全不見我大A股的身影,缺了A股難道能代表中國市場嗎?這也是為什麼從2013年開始我大A股一直喊著要被納入MSCI的原因。
當然,目前MSCI裡有一個專門的“MSCIChina A Index”跟蹤A股,但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境內指數,並沒有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里,所以從重要性和吸引全球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沒什麼意義。 所以我們這次想要的,是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其實在去年6月的時候,媒體大肆渲染,以至於我們都以為A股要被納入MSCI指數是板上釘的時候,現實給了我們重重一擊。MSCI稱因為一些遺留問題,A股暫未被納入MSCIChina Index和新興市場指數。為什麼沒被納入?
第一, 資本准入與流動性不暢。目前歪果仁投資A股只能透過QFII和RQFII,能投多少額度都需要中國審批,因此A股存在投資准入問題。此外,從流動性看,QFII、RQFII現在還不能實現完全的資金跨境自由流動。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那些跟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都要配置A股。但由於被動型基金必須完全複製所跟蹤的指數,需要根據申購和贖回進行高頻調整來儘量減少跟蹤誤差,如果不能靈活進出,必然影響跟蹤的準確性。最近證監會急著搞深港通,就是想改善准入這一問題。
第二, 監管不健全。對於中國A股市場來說,還有個大問題就是監管和法律體系不健全。比如去年股災的時候政府強力干預救市、上市公司隨意停牌,行政命令搞殘股指期貨等等,此外還有IPO稽核制度向註冊制的過度的不確定性,這些都讓外華人覺得A股並沒有完全的市場化,包含了過多的政策風險。最近證監會急著搞的停復牌制度改革,就是想改善這一問題。
第三, 稅收規則不清晰。目前中國跨境資本利得稅怎麼繳納還不清晰,海外投資者會產生較多顧慮。 當然,證監會一直在努力完善投資環境,除了前面提到的措施之外,還對QFII的規模、審批推出了一批放鬆的政策,總之,是在逐步改善上面的問題。
雖然這些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但由於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果中國和新興市場指數里沒有A股,總是說不過去,所以想來明晟公司也很糾結,今年6月是否能納入,將是博弈與平衡的結果。
“小韭跟大家明確一點:A股如果成功被納入,情緒影響會遠重於資金影響。
這個事件的成功,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更大程度的開放,將更為廣泛的被國際投資者關注與參與,能夠有效的提振市場情緒。但客觀來說,對A股實質性影響並不大。 一開始,即使把A股納入,MSCI也只會讓A股以一個很低的比率納入,要想被完全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是個長期過程。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國際經驗,以最具借鑑意義的南韓和臺灣地區來看,自首次一定比例計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到全部比例計入,分別耗時6年與9年。由此可見,一個市場要被納入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一般都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市場逐漸接納和適應國際投資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要測算A股納入MSCI指數後能帶來的資金,首先要知道A股在指數中所佔的份額。根據市值和外商投資限制等政策估算,如果A股全部納入,那麼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大約在18%。本次MSCI可能提議按照A股流通市值的5%來納入,那麼A股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大概在1.1%左右。有小夥伴問了,按5%來納入,那權重為什麼不是18%*5%?很簡單,因為按照5%納入的時候,除了分子縮小到5%以外,新興市場總體規模裡面的A股部分也要縮小到5%,所以分母也縮小了啊。
如果你算不清也不要緊,總之記住結論就好啦,按照1.1%來測算,大概會帶來187億美元,大概1200億元人民幣。這187億美元中,大部分都是主動型基金,只是將新興市場指數作為業績參照基準,以目前A股這麼多限制,不一定會那麼快跟進,而其中被動型指數基金需要投進來的錢大概只有10-15億美金,也就是大概60-100億人民幣,相比A股35萬億的流通市值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此外,如果今年6月MSCI決定納入A股,也要等到2017年5月半年度稽核會議上才會執行,因此外資的流入是個緩慢的過程,單純指望歪果人來為我們抬轎,那就是YY的有點多啦。
好了,看完這些,相信你心中MSCI的形象立體起來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客觀理智的去看待這件事,謹慎獨立做出自己投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