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哥讀史
-
2 # 半仙153400863
清朝滅亡是內憂外患,誰做也一樣。要說清朝滅亡的責任,我看還得從思想上說,因為有什麼思想就有什麼行為,因這個行為得出一個被動挨打的結果。這是一個民族整體的問題,不能推卸給個人。
-
3 # 啃大象的螞蟻2
清亡和隆裕毫無關係。籠統的說是二個原因,1,西方的興起。2,清的封閉和衰敗。一群興起強盛的土匪對付一個病厭厭的老人,除了以老被打死還會有第二中結局嗎?而造成這種局面的無疑是起於乾隆,終於那拉氏。乾隆在位對外實行全面禁海,當洋人準備大量新科技禮物,包括手槍,給大清皇帝時,這位十全老人看都不看、只一頓嘲諷。而對內大興文字獄,一味黑明朝,殺的漢人即不敢怒,又不敢言。華人的血性是被文字獄滅掉的。並且支援和申貪汙。如果說和申是中國最大的貪官,那麼乾隆帝是中國最貪的皇帝。李隆基是梨圓祖師,而愛新覺羅,宏歷就是貪汙祖宗。大請衰敗正式開始。如果說從嘉慶帝到咸豐帝是因為能力不足以及這種那樣的原因致使大清一年不如一年的話,而慈禧則純粹是為了敗家而存在的。只要大清能的賣錢的都被她吃了,拉了。等大清空了,她也老了,大清也完了。乾隆,慈禧,都對新疆用過兵,守住新疆。這是他們的功。兩人又都只追求享樂和沽名釣譽。一個為了享樂培養了和申,一個為了享樂拿沙子造大炮。一個自封十全老人,一個自稱老佛爺。一個始,一個終。而隆裕,我不太瞭解,但我知道她只是一個開完會後來掃地的人。會開的好不好或者會場到處是菸蒂,酒瓶關掃地人什麼事。說到底,對整個大清來說,所為的隆裕也好,宣統也罷都是局外人。
-
4 # 近現代史愛好者
隆裕太后,清末最高領導班子成員之一,和另外一位最高領導人監國攝政王載灃,領導清末最後三年新政改革,最突出的兩件事是鐵路國有案和立憲設定責任內閣(皇族內閣)。這對中國家經濟建設和政冶改革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教訓。隆裕最重大最突出的大事是代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按照《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之規定退位詔書和清室優待條件構成憲法補充檔案。國家政體由君主立憲制轉為共和立憲制。隆裕被尊為女中堯舜。大清滅亡和她有直接關係,但不能認定是她的責任。因為按照《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規定皇帝和國會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只有皇帝和國會才有權頒佈退位詔書。國家在君憲和共和爭戰中選擇了共和。大清滅亡換來了共和立憲制,對於國家,人民來講她是沒有責任的。
-
5 # 諶人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靜芬;是光緒的表姐,慈禧的侄女,性情柔弱,姿色一般,被慈禧欽點成婚。可光緒只寵幸珍妃,她既討不到皇帝的歡心,也使慈禧不悅。
隆裕一生不善交際,親信不多。作為皇后,朝廷由慈禧控制;作為太后,朝廷由監國攝政王載灃把持。內因外因造成,隆裕一生很少干預朝政。大清滅亡,她不應負責任。
隆裕知書識禮,雖沒有統治駕馭能力,但開眼看世界潮流強於慈禧。當攝政王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職,隆裕太后成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她哭訴說過;“不論家事,只要天下太平”,作出清帝遜位決擇(1912年2月12日),是她一生所做的唯一的、也是正確的大事。
清帝遜位後,隆裕悲痛不已,一病不起,一年後(1913年2月22日)在長春去世。被譽為“女中堯舜”。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於清西陵。
-
6 # 滿樓書坊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皇太后,隆裕太后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記載並不多。
如《清史稿》也只有寥寥數語:
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后侄女也。
光緒十四年十月,孝欽顯皇后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為皇后。
二十七年,從幸西安。二十八年,還京師。三十四年,宣統皇帝即位。稱“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
上徽號曰隆裕。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遜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
在一些影視作品裡,隆裕往往被描述成一個嫉妒成性、愚蠢昏庸而又熱衷於權力的女人,說她“因失寵而生妒忌,又因妒忌而生怨恨。
她利用自己統攝六宮的地位與慈禧姑侄的身份,‘頻頻短之於慈禧’,向姑母、慈禧太后告珍妃的狀……”。
譬如電影《清宮怨》中,隆裕就被刻畫成一個監視光緒並盲目反對維新變法的反面角色。這種形象,實則是一種被“慈禧太后化”的結果。
但是,隆裕皇后真的能與慈禧太后相提並論嗎?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在宮中,隆裕太后並不是慈禧太后最喜歡的人,而她扮演的主要角色,也就是管理後宮而已。
辛亥革命爆發後,攝政王載灃退位,在袁世凱的主導下,南北議和,隆裕太后釋出退位詔書,宣佈清帝退位。
由此,清廷最終止步於268年。
公道地說,無論是攝政王載灃還是隆裕太后,他們治國或許無方,但從人品上說都不是什麼壞人。
至少,他們順應了時代的潮流,首創了中國歷史上以談判和平移交政權的先例,而這也使得國家免於分裂對立,人民免於兵燹浩劫。
這種姿態與舉動,無疑是識大體的,不應抹殺,更不應貶低。
1913年2月22日,在清廷覆亡一年零十天之後,隆裕太后因痰症發作去世。
從歷史上看,她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鑑於中國的王朝史在這位才智平庸的女人手中終結,她的去世無疑具有強烈的歷史象徵意義。
有鑑於此,隆裕太后死後,民國政府給予了極為隆重的禮遇。
-
7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1913年2月28日瀋陽《盛京時報》,在隆裕逝世後對她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隆裕太后薨後,輿論界頗為惋惜。《中華時報》雲:已丑年嫁光緒帝為嫡後,秉性柔懦,失西后歡,猶與光緒帝感情不洽,抑鬱深宮二十餘年。
既無可譽,也無可譏。惟清廷退位,後力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亞細亞日報雲》:隆裕太后去歲不為親貴浮言所動,實為有造民國。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國民當同情哀悼雲。
清太后薨逝後,群閹紛紛盜物,以首領太監小德張為猶甚。現為世續已函知大總統,派江朝宗嚴傷翼兵,會同禁衛軍在皇城各門彈壓,並責搜查盤詰等事故。各禁門異常嚴肅,而群閹在內仍覬覦不已
-
8 # 衣賜履讀通鑑
忍不住先噴一句,看過隆裕的照片,真是太醜了!也許,上天為了補償她,讓她當了太后。
其實,大清朝總體還是不錯的,至少沒有出現大明朝幾十年不上朝了皇上,也沒出現過泥瓦匠皇上、唱曲兒皇上、畫畫兒皇上等,雖然出了一個花柳病皇上,但他享國時間短,而且,得花柳病和治國之間也沒什麼矛盾衝突。
那為什麼亡國?只能說西方人進來了,從1840年開始,英華人扛了幾條槍,就可以從南打到北,大清是真幹不過人家啊。然而,大清是亡於西人嗎?不是。西人,似乎並沒有以領土為最重要的目標(日本除外,那是後話),主要是要掙錢。關鍵是,西人的出現,讓華人有了對比,原來,除了天朝的生存方式,還有另外的生存方式啊!原來,一個國家沒有皇上,天也不會塌啊!原來,所謂的奇技淫巧,特麼的那麼厲害啊!我朝無敵的僧格林沁大王,能在馬上翻著跟頭玩兒雙刀,也頂不住人家一個小槍子兒啊!……
民智一開,壞了,再加上出現了孫中山一眾人等,另一個想當皇帝的袁大人,稍微縱橫捭闔一下,這一套,對洋人沒用,對華人,都是被奉上殿堂的智慧,於是,大清亡了。
隆裕,能從袁大總統那兒要倆錢兒花花就不錯了,還能有什麼責任?呵呵
-
9 # 青年史學家
清王朝的一頭一尾有一個非常弔詭的有趣現象,那就是清王朝開國的時候是一位皇太后和一位攝政王,到了滅亡的時候還是一位皇太后和一位攝政王,可以這樣說,清朝真是成也皇太后,亡也皇太后,不過和清朝的開國皇太后孝莊相比,清朝的亡國皇太后隆裕或許不是那麼傑出的一位皇太后。
隆裕皇太后是光緒帝的遺孀,不過光緒帝對於隆裕並沒有什麼感情,二人的結合完全是慈禧太后的命令。隆裕皇太后長相非常普通,甚至按照今天的審美觀來說有點兒醜陋,曾經見過隆裕太后的美國在華傳教士赫德蘭曾經在其所著《一個美華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裡面這樣評價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所以,後來有些電視劇請范冰冰來演隆裕太后也是一種不尊重歷史的表現。
在大廈將傾、危機四伏的1908年,隆裕太后成為了大清朝的皇太后,不過隆裕太后對於政治那是一點兒都不熟悉,所以基本上後三年的政務都是由攝政王載灃以及其他皇族親貴在打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隆裕太后慌了神,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解除了攝政王、慶親王以及其他皇室成員的權力,將全權交由袁世凱處理,不過隆裕太后對於儲存大清還是充滿希望的,因為當時朝中還有良弼等滿族少壯派來牽制袁世凱,不過隨著1912年2月6日良弼被刺殺,加之當時北方又發生了灤州兵諫,段祺瑞等通電錶示贊同共和,所以隆裕太后被逼無奈頒佈了退位詔書。
所以我們來重新梳理清朝滅亡的過程,隆裕太后並不是導致清王朝滅亡的主要責任者,一個缺乏政治經驗和智慧,又沒有什麼人可以真正信賴和依靠,他只能選擇結束大清以求得皇室的和平。
-
10 # 炙羽
隆裕太后相比慈禧來說 只能是一個絲毫沒有政治敏感度的柔弱女子 在她當上太后後只是本分的盡一個小皇帝的監護人的角色 也沒有過多的干涉政治 當她發現必須把持軍國大事才能守住權益之時只是被動的籠絡大臣 但是卻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 反而沒有能力再幹涉任何國家大事 她就像舊中國許多婦女 只知保護好自己的小皇帝 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母親形象 至於說清朝滅亡 更多是因為滿族政權的不得人心和相互內訌 隆裕太后更多的就像他的丈夫光緒一樣 是清政府實權人物的傀儡 所以清政府的滅亡隆裕太后沒有責任 反而在南北共和中她起了很大作用 被清政府內部實權人物 丟擲來承受國家滅亡的苦果 又被袁世凱等野心家所利用。
回覆列表
說到大清太后,讀者朋友們第一個想到的恐怕就是那垂簾聽政的慈禧。慈禧從一個小小的貴人出身,一步步走上了中國權力的頂峰,牢牢把控了同光兩朝,並深刻影響了光緒死後大清和中國的命運。
不過,慈禧雖然出名,但出的卻是“臭名”,她的死顯然不會引發全國哀悼。因此,這裡要講的這位太后,並非慈禧,而是慈禧的繼任者,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名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正是憑藉著這層關係,她才被慈禧安排為光緒的皇后。但隆裕雖貴為一國之後,母儀天下,但她的一生都在失敗和挫折中度過。
首先,光緒皇帝雖尊稱慈禧為“親爸爸”,但其實內心非常嫉恨這個將他當作傀儡的老女人。面對慈禧的安排,光緒不敢明著抗旨,但私心裡是非常牴觸的。
而隆裕就成了慈禧和光緒間政治爭鬥的犧牲品。光緒寵愛珍妃,不喜歡隆裕,不肯與她圓房,因此隆裕沒有機會為光緒生下一男半女。
到光緒和慈禧相繼死亡後,這家國天下的擔子,卻又一下子落到了隆裕和溥儀這對孤兒寡母身上。慈禧臨死前,經歷了幾十年的內憂外患,大清已經基本是個七零八落的爛攤子。
南方革命黨迅速發展壯大,朝廷內袁世凱又手握重權,隆裕本人根本無力挽回局面,只能在各大勢力的夾縫中生存。最終,在袁世凱的逼宮下,隆裕被迫代溥儀頒佈退位詔書,結束了大清近300年的統治歷史。
大清亡國後,隆裕太后非常自責,認為是自己葬送了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又無力挽回,只能帶著溥儀終日以淚洗面,不久就憂鬱而死了。
然而,雖然隆裕太后對清朝而言有過無功,但對全華人民來說,她的深明大義,和平退位,成立民國,卻是順應天道民心的壯舉。隆裕死後,包括孫中山、黎元洪、閻錫山等人,都為其致哀,稱其為“女中堯舜”。民國各地政府,以及駐華各國使館,均為這位太后的去世下半旗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