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藍如海7

    《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上卷闡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強調聖人之學為身心之學,要領在於體悟實行,切不可把它當作純知識,僅僅講論於口耳之間。中卷有書信八篇。回答了對於知行合一、格物說的問難之外,還談了王學的根本內容、意義與創立王學的良苦用心;講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時,也精彩地解釋了王學宗旨;回答了他們關於本體的質疑並且針對各人具體情況指點功夫切要。另有兩篇短文,闡發陽明的教育思想。下卷的主要內容是致良知,陽明結合自己純熟的修養功夫,提出本體功夫合一、滿街都是聖人等觀點,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它使王學體系齊備。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哲學思想的核心,這在《傳習錄》中都有所體現。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鍊,見諸客觀實際。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王陽明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當然,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給世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但陽明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帶有歷史和階級的侷限性,比如,其中流露出的唯心主義色彩則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辨別。

    總之,《傳習錄》是一本好書,對於其中的思想,也要本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批判的加以學習借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腰圍是幾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