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這三個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曹操長於軍事和外交,短於政治

    曹操的軍事才能很突出,被譽為當世的孫臏、吳起,他一生征戰三十多年,“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儘管也打過不少敗仗,但以勝仗居多,打過一些苦仗、漂亮的仗,除官渡之戰外,潼關之戰也是他最經典的戰例。曹操善於出奇兵,經常身先士卒,是將才也是帥才,本身也是一流的謀士,其在軍事上的綜合成就三國時代無人能比。

    曹操在外交方面做得也還可以,源於他心胸較為開闊,能相容並收,除了用武力消滅群雄外,也注意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在處理關中、遼東、泰山、漢中等邊緣地帶方面,他採取了柔性的、更為靈活的手法,成為軍事手段的補充。當然,曹操在這方面的成就遜色于軍事成就。

    曹操在政治方面卻顯得有些被動,始終沒能處理好與士大夫集團的關係,這一方面緣於他的出身,儘管他努力撇清與家庭的關係,但畢竟不如世族出身的袁紹、士人出身的劉表、宗親出身的劉焉等人能佔到政治上的便宜。另一方面,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既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之處,那就是與漢室之間的關係難以處理,容易遭受詬病,所以曹操在政治上一直很被動,不僅生前如此,身後也一樣。

    劉備長於政治、軍事,短於外交

    劉備最大的長處就是會打“政治牌”,很早的時候就很重仁義,注重推崇漢室,在滯留許縣期間,儘管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但劉備仍不願意阿諛曹操,而是秘密參加了董承等人謀劃的政變,雖然沒成功,但表明他是站在漢室一邊的。佔領成都後劉備仍尊漢室為正統,稱王漢中時不忘遙向漢獻帝上表,以明臣下之心。聽說漢獻帝遇害,在眾人反覆催促之下才稱帝,但定國號為漢,稱繼位而非登基,表明自己是以劉氏宗親的身份延續漢祚,這些政治手段比曹操強硬稱魏公、魏王來得高明。

    劉備也是出色的軍事家,雖然他一生打的敗仗更多,但那都是情勢使然,是勢不如人的情況下只得奔命的結果,不能反映他真實的軍事水平。劉備軍事生涯的頂峰是漢中之戰,先是一戰奪漢中,後老對手曹操親自率兵來救,劉備打得不慌不忙,信心十足,迫使曹操不得不撤軍。劉備的軍事才能是相對而言的,綜合起來較曹操當然差得較遠,較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成就也顯遜色,尤其最後的夷陵之戰,更是劉備軍事上的嚴重敗筆。

    劉備最大的問題是在外交上,赤壁之戰前迫於形勢他不得不聯合孫權,後在諸葛亮的竭力維護下孫劉聯盟得以保持,但劉備對此似乎並沒有足夠重視,先在益州問題上多次與孫權發生衝突,引起孫權不快,後任命輕視孫權的關羽坐鎮荊州,關羽以武力與孫權對抗,劉備不僅不制止,反而由成都前至公安為關羽撐腰,矛盾雖暫時化解,卻加深了雙方心中的鴻溝,終於造成後來的荊州事件。關羽被殺後劉備不顧一切復仇,孫劉聯盟徹底瓦解,不是後來諸葛亮及時對聯盟進行百般修復,蜀漢的外交環境將一踏糊塗。

    孫權長於外交、政治,短於軍事

    孫權是三人中最會運用外交手段的人,前期羽翼未豐,他接受曹操以朝廷名義任命的官職,但悄悄發展壯大自己,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打敗了曹操,從劉備手中奪取荊州後他仍然向北方稱臣,並勸曹操稱帝,曹丕繼位後多次欲以武力解決孫權,但孫權及時向曹丕稱臣、表決心,化解了幾次危機。夷陵之戰孫權大敗劉備,但他卻讓人意想不到地突然派使臣又與蜀漢和好,這種對外交時機的精準把握讓人歎服。

    孫權在政治方面做得也還可以,這裡主要指他駕馭江東文武、處理與大族關係方面,孫策生前以武力席捲江東,由於殺伐過猛,造成江東大族、舊官僚、地方勢力的強烈反彈,孫策之死既是意外事件,其實也不意外,這就是激烈矛盾釀出的惡果。孫權接手後,一改孫策重軍事不重政治的做法,採取許多措施籠絡各方勢力,把大家統一在一起,形成一個堅強團結的整體,這是孫吳力量不斷壯大的根本。當然,孫權晚年與江東大族發生了矛盾,在廢立太子一事上這些矛盾得以爆發,為孫吳政權的短命埋下了禍根。

    孫權在軍事方面比較差,這裡指的是他個人的軍事才能,孫吳不缺頂尖的將領,周瑜、呂蒙、陸遜等人都很出色,孫權能駕馭他們去打勝仗也是一種能力和智慧。但是,孫權親自上戰場指揮戰績就很一般了,早年曾以優勢兵力攻陳登,被陳登連破兩次,顯示孫權並不具備軍事天賦,後來被張遼大敗於逍遙津,慘狀不忍描述,成為孫權軍事生涯的恥辱。

    當然,以上分析是從宏觀面來說的,長與短也是相對而言的,說曹操短於政治,並非說他在政治上毫無作為,說劉備短於外交、孫權短於軍事,也不是說他們在這些方面都不行。三個人都很優秀,某些方面做得稍差一些就顯得在這些方面不那麼不優秀了。

  • 2 # 熊熊的家

    喜歡劉備,白手起家,屢敗屢戰始終堅持光復漢室江山,得民心得軍心得人才,無奈大漢氣數將盡,生不逢時子孫補賢,縱使諸葛神人相助也無力迴天,所以詩曰:長使英雄淚滿襟!!!

  • 3 # 巴山夜雨涮鍋

    曹操打江山,這裡就不多說了。操哥用五千人馬起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以弱勝強,20年中先後攻滅呂布、袁術、袁紹、劉表、韓遂,佔領三分之二的天下,併為隨後的曹魏皇朝奠定基礎,這份能耐確實了得,也真讓我佩服。所以我在大學之前的偶像就是曹操。當然,曹操動輒屠城,這一點是值得詬病的。而在滅袁氏後,明顯老態將至,不但戰略判斷不如之前準確,連執行也不如之前果斷犀利,被孫權、劉備坐大,直到在漢中被劉備逼退,讓人感嘆英雄遲暮。自己死後,兒孫相互猜忌,政權很快落入司馬氏之後,最後曹氏成為六朝的“禪讓專業戶”,也令人搖頭。

    劉備哭江山,純屬是汙衊了。劉備愛哭,是演義給劉備安插的特性,歷史的劉備比這個藝術形象要厲害得多。劉備才能出眾,文武雙全。他的畢生對手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曾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袁紹這種根本不算啥。後來曹劉翻臉,曹操又評價說,劉備水平和我差不多,就是智謀方面稍微遲鈍一點。

    劉備的性格也是相當果決,敢作敢當,絕非《演義》中的鼻涕蟲。當初參加鎮壓黃巾起義時,劉備有一次全軍覆沒,躺在屍體堆裡面裝死人才逃過一劫,算是從鬼門關上爬過來的。劉備當安喜縣尉(縣公安局長)時,就敢綁架毒打上級派來的督郵(紀檢人員),哪裡有半點婆婆媽媽的作風?劉備很能打仗,從20多歲參加鎮壓黃巾,戎馬生涯半輩子,稱得上經驗豐富的老兵油子。他曾先後被呂布、袁術打敗,更曾多次輸給曹操,但依然不屈不撓,抗爭到底,曹操的部將蔡陽、車胄、劉岱、王忠都曾敗在他手上。(後來《演義》中把劉備的這些事蹟全放到了關羽、張飛等人頭上,這是出於藝術加工需要。)

    劉備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人格魅力。無論是有權有勢的軍政官員,普通士人,草莽豪傑,還是一般平民,劉備都能與他們坦然相交。早年有仇人派刺客到劉備這邊臥底,準備刺殺劉備,結果那刺客被劉備一番真誠接待,推心置腹,頓時感動得眼淚鼻涕嘩嘩的,當場把客戶的計劃和盤托出。靠了這種人格魅力,劉備前半生雖然經常被打得跟喪家之犬一樣,但走到哪裡都能得到很好的接待,鎮守哪裡也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援。這種能耐不是一般人可以學的。

    “皇叔”的頭銜是文學家送給劉備的。歷史上的劉備,只是一個擁有漢朝皇室血統的窮光蛋。有這種血統的人,在當時天下沒有幾萬也有幾千,值不得幾個錢的。劉備能崛起成為一路諸侯,靠的是他自個的非凡才乾和非凡毅力。

    所以現在的我,對劉備的佩服,其實超過了曹操。

    孫權夢江山,倒是有點意思。孫權確實是沒法和劉備曹操相比的。他能得三分天下,一半以上靠的是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給打下來的基礎。到孫權繼位時,就已經擁有江東六郡十萬之兵,到他死,也不過擴張到了荊州和交州,二十多萬人馬。這種增幅,比起曹操和劉備白手起家打下一片天下,自不可同年而語。當然,能在二十歲接手江東,安定江山,然後抓住機會擴張,孫權也還是很了不起了。他比曹劉佔便宜的另一個方面是年輕。曹劉都有老了犯糊塗的時候,孫權在自己二十多歲到四十歲多的盛年對付這倆老對手,是有優勢的。不過他老了之後糊塗更厲害,東吳的內亂來得比曹劉都早。因為這些,我對孫權的佩服,遠不如對曹劉兩人。

  • 4 # 糖果視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認同這句話。劉備哭也好,孫權夢也罷,曹操打也成,都是過眼雲煙,沒有一個是萬世萬代的。他們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也都有自己的不足,無所謂佩服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挽冬留獨自悲,日月星辰幾輪迴,花間媚影誰留戀?待看紅塵誰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