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以自娛2
-
2 # 悅讀越享
李績是歷史上是武將,在小說中是軍師。是一個全能行人才,歷史上的評價“出將入相” 可以說上馬能統兵,下馬能治國;持槍能單挑,執筆能書文;戴著面具能劫道,揹著卦象能坑人……
李績是歷史上是武將,在小說中是軍師。是一個全能行人才,歷史上的評價“出將入相” 可以說上馬能統兵,下馬能治國;持槍能單挑,執筆能書文;戴著面具能劫道,揹著卦象能坑人……
說起李勣,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提及《隋唐演義》那位大名鼎鼎的軍師徐茂公,相信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今天要講的就是《隋唐演義》、《說唐全傳》中的那個“牛鼻子老道”徐茂公。李勣(jì)(原名徐世勣、字茂公,594年-669年),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人,唐朝初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因功,被唐高祖賜姓李,忌太宗李世民諱,故單名為勣。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去世後,唐高宗李治冊贈其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滅高句麗,功勳卓著。唐肅宗將他配享武成王廟。
隋末,隋煬帝窮兵黷武,亂用民力,加上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義烽火四起。隋大業十二年(616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在瓦崗寨(今滑縣南)起義,成為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較強的一支。與翟讓同郡的單雄信、離狐人徐世勣、齊州歷城人秦叔寶、濟州東阿人程咬金等先後投奔瓦崗起義隊伍,他們以瓦崗為根據地,故稱瓦崗軍。徐世勣對翟讓說:“東郡是您和我的鄉里,那裡的人我們大都認識,不宜去侵犯他們;滎陽、梁郡,是汴水流經的地方,我們可以劫行船商人旅客,足以自給”。翟讓同意他的建議,於是就率眾進入滎陽、梁郡的境界,劫公私船隻,因此供給充裕,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徒眾達一萬餘人。王伯當引薦曾參加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加入瓦崗軍。瓦崗軍建立後,各路英雄紛紛來投,後發生內訌,李密殺了翟讓,奪取了瓦崗軍的領導權。李密有膽略,多智謀,在他的策劃下,瓦崗軍很快就壯大起來,併成為中原地區起事軍隊的主力。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自稱魏公,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為右武候大將軍。
隋大業十四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年)十月,瓦崗軍受到隋朝軍隊前後夾擊,李密被王世充擊敗,瓦崗軍終於潰散。李密聚集餘眾歸順唐朝,李密原來所統領的屬地都由徐世勣接管。李勣是一個忠心耿耿、不貪天功的人。李密投降了李淵後,李勣還佔領著李密原來的一大塊地盤,第二年,李勣率眾歸順大唐。他完全可以以此向李淵邀功請賞,但他卻把所屬州縣的軍民戶籍登記出來讓李密獻給李淵,把功勞讓給了李密,李淵知道了實情後,讚揚他說:“感故主之德,為故主推功,實為純臣”!並且賜他李姓。李密反唐被殺後,李勣不避嫌疑,以君臣之禮為他發喪。朝廷認為他有情有義,對他大加讚揚。
李勣一生,征戰無數,早在瓦崗寨時,他從李密征戰,為瓦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歸唐後,李勣跟隨唐太宗討宋金剛、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平定王世充後,李勣的結拜兄弟單雄信被唐軍俘虜,依例叛處死刑,李勣上表稱讚單雄信武藝絕倫,如果從處死的人中收留他,一定會感恩戴德,能為國家效命,並請求用自己的官爵贖回雄信的死罪,李淵不准許。單雄信受刑的時候,李勣對著雄訊號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雄信吃,說:“生死永別,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 他收養了單雄信的兒子,由他撫養成人。
唐太宗貞觀初年,突厥乘隋唐交替,無法顧及邊境之際,大肆搶佔中原地盤,後越來越放肆,攻到長安渭水便橋附近,唐太宗不得已與突厥結盟。貞觀三年(629年),為報此仇,李世民命李勣隨李靖等征討東突厥。李靖與李勣兵分兩路,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土城子古城)。東突厥頡利可汗誤判唐軍兵力,倉促北撤至戈壁沙漠邊緣,其部眾多有叛離。李勣則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在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北)與突厥頡利可汗的軍隊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李靖行軍至磧口,突厥四處潰逃。頡利率部眾一萬多人想逃過沙漠,被李勣阻攔。突厥的大酋長率領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在俘獲五萬多人後,勝利回師。
有一次,李勣突然得病了,郎中開的方子上說用鬍鬚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鬍鬚給他入藥。太宗這一行為,極好地籠絡了李勣等人。於是,李勣便更加賣力地向李唐王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智慧,太宗也讚許他:“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李勣每次指揮行軍作戰,很能籌劃,臨敵應變。所得賞物,大都分賜手下將士,大功成就,常推功於別人。故他所率領的將士人盡死力,拼死效命。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勣與李道宗合攻蓋牟城,至二十六日攻陷,俘獲百姓兩萬多口、糧食十多萬石。貞觀二十年(646年)正月,夏州都督喬師望、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大破薛延陀多彌可汗,薛延陀內部發生動亂。李世民便趁機派李勣等率軍進擊薛延陀。薛延陀遭到李勣與唐屬國回紇的攻殺後,餘眾七萬餘口向西潰逃,擁立真珠可汗之侄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李勣追兵抵達鬱督軍山後,薛延陀部落首領梯真達官率部下投降,咄摩支往南逃竄到荒谷,李勣派通事舍人蕭嗣業招慰其部屬。咄摩支隨即投降,被送至長安。此時,薛延陀殘部仍搖擺不定,李勣縱兵追擊,前後斬首五千餘級,俘獲男女三萬餘人。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重,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麼恩惠,朕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朕死後,你應當授給他僕射之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於是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李治即位不久,急召他入朝,拜為洛州刺史。接著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命李勣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同年,冊拜為尚書左僕射。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其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這年六月,李治先遣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鄉導,一同進討高句麗。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一作浿江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司列少常伯郝處俊擔任副手,龐同善、契苾何力、薛仁貴等統歸李勣調遣。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攻擊“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一連攻陷十六座城。在李勣策劃下,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大破高句麗軍主力,斬首五萬餘級,攻陷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會師。
總章元年(668年)二月,李勣、薛仁貴攻陷高句麗重鎮扶余城,扶余川等四十餘城陸續投降。乘勝攻取大行城,斬獲三萬餘人,後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經過一個多月等戰鬥,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等人持白幡投降,李勣以禮相待,泉男建仍閉門抵抗。九月,李勣發起進攻,一舉攻克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加授為太子太師,獲封食邑共計1100戶。這一年,李勣臥病,同年臘月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李勣一生征戰無數,早在瓦崗寨時,就為瓦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歸唐後,又屢從唐太宗征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後來隨李靖攻亡東突厥、平定薛延陀、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在獨立指揮擊滅高句麗重大軍事戰役中,功績彪炳史冊。李勣死後,陪葬昭陵,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
關於如何評價李勣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摘錄前人和歷史的評價吧。《貞觀政要》、《舊唐書》稱: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資治通鑑》評價: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唐太宗李世民評價:李靖後,當今名將,唯李勣、道宗、萬徹三人。唐高宗李治說:自李勣亡,遂無善將。宋文學家蘇洵在《御將》中說: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明大臣,史學家歸有光在《嘉靖庚子科鄉試對策五道》說:唐太宗舉兵晉陽,平隋之亂,則有劉弘基、李靖、李勣、房玄齡、杜如晦之流致其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