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羽居士
-
2 # 花子伊
當然,一直溫暖著。
去年夏天有幸和宮崎駿工作室合作,在香港落地9套宮崎駿、高畑勲經典電影的展覽。
為了展覽,我重溫了其中幾套電影,《千與千尋》、《龍貓》等。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小時候只覺得新奇,現在覺得其實人生處處有美好,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
千尋與無臉男搭電車的場景是我最喜歡的,籌備過程中與日方開會時,竟然發現這個場景的畫師就坐在我面前,突然感覺電影中的溫暖在現實中得到延續,這種感覺很奇妙。
希望這種溫暖能一直延續下去,讓每個人都有發現美麗的勇氣。
就在前天1月5日,宮崎駿度過了他的80歲生日。從童年到成年,這位鬍子花白的老爺爺用動漫帶給了我們很多溫暖和治癒,現在老白已經有了一雙兒女,他的作品還將陪伴他們渡過童年的美好時光,溫暖前行。跟白羽一起了解一下。
一、童年的記憶,《龍貓的誕生》跟大多數80後一樣,我們小時候看到的不是來自美國的《變形金剛》、《非凡的公主希瑞》就是來自日本的《聖鬥士星矢》、《鐵臂阿童木》,題材幼稚,情節簡單、基本都是以暴力堆砌而成。就連被譽為中國產之光的《葫蘆兄弟》、《金剛葫蘆娃》,不是在和妖精打架,就是在尋找的妖精打架的路上。真正能夠帶給人溫馨、純淨、明麗感覺的,真正能拿來當做“觀後感”作文題材的動畫片,也只有宮崎駿的《龍貓》了。
宮崎駿一家本來住在東京,他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二戰中父親帶著全家搬到了位於鹿沼市的鄉下。正是在鄉下的歲月裡,他開始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我們也透過他的畫筆清晰地觸控感覺到自然界的神奇。1947年,宮崎駿的母親患了肺結核,在床上整整躺9年時光。
銀幕上,那一對在雨中等待巴士的小姐妹其實就是宮崎駿和哥哥的真實寫照。因此,這一對小姐妹明顯就要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加乖巧。姐姐經常主動分擔家務,照顧年幼的妹妹,妹妹在課堂旁聽的時候,也不吵不鬧,獨自畫畫就好。
讓白羽感到溫暖的一幕是,獨自玩耍的妹妹在雨中跌倒後,跟姐姐說:“我沒哭,很勇敢吧?”沒有媽媽在身邊,她們不像同齡孩子那樣可以任性的撒嬌,反而要努力讓自己更勇敢。其實,這段影片折射出的就是宮崎駿在那段缺少母愛的日子裡的最真實的心情寫照,雖然有無奈和苦澀,卻又充滿歡笑。
當母愛缺失的時候,孩子就會自行腦補出一個虛幻的朋友陪伴自己。因此,當妹妹一個人玩耍的時候,就無意中發現了龍貓。從此,生活中有了更多、更美妙的樂趣。妹妹可以舒服地趴在龍貓的大肚皮上睡覺,就像媽媽一樣溫暖、柔軟。由此可以看出,人在人類社會中缺失的東西可以在自然處得到補償,也是宮崎駿在提醒親情,關注生命的成長。
二、少年的成長,《千與千尋》在溺愛的父母身邊,永遠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從小就獨立的宮崎駿認為,當今過剩的娛樂正在使孩子們的知覺淡化,並不斷地削弱孩子們天賦的創造力。
因此,宮崎駿的很多故事都是從主人公的“離開”開始的。讓他們在困境中漸漸學會長大,在困境中的感受必然使他們把關注點轉向自我。《魔女宅急便》中的小魔女琪琪在13歲就要離開父母,獨自開始自己的修行生活。《千與千尋》才10歲,就要與各路神仙鬥智鬥勇。
這個平凡的女孩,剛出場就蜷縮在汽車的後座上,性格冷漠、怯情、嬌氣。一看就是終日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和寵愛中成長,是現代社會中同齡人的典型代表。
而當她和父母身陷困境之後,才意識到需要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救出父母。於是一個纖細小女孩的身體中,立刻開始爆發出全部的生存意志和生命潛能,在一個神性的世界開始自己的成長曆程。
拯救的父母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場自我救贖。經歷了千難萬險之後,小女孩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當走出隧道後她已經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有愛心的女孩了。成長本就是一種美麗的疼痛,當她褪去了父母的那層保護殼開始獨立成長的時候,已經破繭成蝶化為一個美麗的姑娘。這就是宮崎駿作品中的對現代兒童的期望——做回自己。
三、成人世界的突破,《幽靈公主》在宮崎駿的大部分影片中,都有一個明顯的情感傾向——即人與自然的融合,他表現出的是人類只有融入自然,在與自然的融合過程中,才能獲得精神生長的力量,來抗拒當代鋼筋水泥的成人世界給人類帶來的精神阻隔、感情的冷漠和溝通的艱難。
《天空之城》中,隨著雷帕特文明的日漸繁盛,卻離人類文明越來越遠,直至最終毀滅。宮崎駿借影片中少女希塔說出了雷帕特城消失的原因:沒有植根泥土,沒有清風的沐浴和吹拂,不能呵護著種子度過寒冷的冬天,也沒有鳥兒來歌唱生命的春天……即使有極度發達的科技手段,有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最終還是會滅亡。只有沐浴在自然中,時刻聆聽來自自然界的聲音,才能盪滌人心中的貪慾,讓人類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生存空間,反省人類自身對自然生命的不負責任,讓人類不斷在修正自身中求得發展以至永存。
在《幽靈公主》中,宮崎駿幾乎將人與自然關係的人文主題發揮至極致,透過再現同日本“室町時代”開始,人類放棄了對自然的敬畏,開始向大自然無休止地掠奪資源的歷史性時刻,來開始他關於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命運的思考。
在此影片中宮崎駿展示出了一幅原始森林式的自然環境來體現人與自然的血肉相連,如參天的古樹、靜謐的湖水、調皮的樹精靈、繁衍生息的鳥、獸、蟲等,它們共同維護著自然的生態環境。幽靈公主桑是森林的主人,在靠近森林的不遠處是一個由女首領幻姬領導的、與自然對時的鐵鎮,這裡的人們勤勞、善良,為了生存他們日夜勞作,而少年阿席達卡作為局外人,既理解自然,又同情人類。
雖然處境孤獨,卻還是堅持著用生命來維繫人與自然的關係,就如《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一樣,他們都是片中的救世主形象。而影片中的自然,一改以往宮崎駿影片中溫和、寬容的態度,開始對人類進行無情的反擊,揭示出人類社會和自然之間互相排斥、互相殺載、水火不容的緊張關係,此時的自然成了人類的生命啟示錄。
宮崎駿在最後藉助阿席達卡對幽靈公主桑的話表明了他的世界觀:“無論怎樣,讓我們共生。”體現出他嚮往人類和自然成為一體的一種境界,人類只有理解自然,尊重自然界中一切生靈的生命,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母性胸懷。在這部影片中,宮崎駿已經突破了原有的以環保為主題的單一模式,以一種更為博大的人文關懷來呼喚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白羽點評:當千尋乘坐著行駛在茫茫海面上的火車,看著乘客模樣的影子一站站的上車、下車,直到最後剩下她一個人,看到車窗外寂靜的海面,讓人感覺到滲入骨髓的寧靜與祥和。人生也應該是這樣,當人生的列車載著我們從一個驛站駛向另一個驛站的時候,中間有什麼人會遇上什麼事,誰都不能預料到,只是要勇敢的面對,從他的電影中我們會跟隨他的水上火車、能夠帶路的路燈、會飛的掃把讀出他對人生,對未來的思考。在宮崎駿的這趟列車上,我們可以放下一切,靜靜地坐下來,多一些對人類本身思考,對生命的意義多一番自我解讀。畢竟,老爺子今年8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