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惟德是崇
-
2 # 小號哥
有人說是所謂的劉備和曹操在煮酒論英雄當中的表現,其實毫無道理,難道曹操就這樣的白痴,能隨隨便便地就讓劉備糊弄過去嗎?如果真是那樣,他曹孟德的智商也和平常人無異。關鍵是曹操當時還沒有對劉備產生殺心,他認為劉備現在已經成為其掌中之物,而且劉備當時被漢獻帝親口加封為皇叔,有一定的影響力,殺之會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才放過了劉備。
如果說能夠體現劉備,心裡素質強,臨時處事能力的應該在他和劉表的關係當中。本來,自從劉備從袁紹處投奔劉表之日起,就收到劉表的外戚蔡氏宗族的嫉恨,特別是,劉表的妻弟蔡冒早就看出劉備的野心,欲除之而後快。另外,雖然劉表表面上對劉備以同宗來看待,可劉表內心也對其有防備。
所以,針對這樣的局面,劉表怎樣應付就看他的應變能力了。也包括他的政治智慧,從最初劉表試探性地問劉備“孤欲身後把荊襄九郡讓給賢弟,望弟能提攜下侄,共守宗土,以勉百姓,莫負孤望”。其實,這完全是劉表試探性的言語,如果他劉備智慧膚淺,野心外露,欣然接受。肯定會引起劉表的疑心,反感,產生除掉劉備的戒心,那他的麻煩就大了。所以,劉備的回答充滿了智慧_兄可盡保虎體,不可妄言立後之事,備才疏學淺,安敢接兄遺產,願呈駑鈍之力輔佐兄,侄固守荊襄,以慰兄望。
這是劉表第一次試探性的觀察劉備,他也算順利過關了。
可後來,隨著劉表病重,曹操幾次派兵侵犯新野,劉表在病榻上數次欲託孤劉備,實際上,劉表家族內部早就矛盾重重,他現在,他的文武和內親之間的矛盾。而劉表政治集團實際上是由以他的夫人蔡氏所把握,劉表就是一個傀儡和招牌。這可以從在他病重的時候,欲把後事託付給自己的長子劉琦,而這一點願望都做不到。可見,蔡氏家族的權利之大。
最後,一次劉表欲託付劉備,詢問應該怎樣安排後事,劉備當然從有利於自己的觀點出發,主張將權利留給大公子劉琦。這引起躲在屏風後面偷聽的蔡夫人的極度不滿。由於發出響動,引起劉備的警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備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他立刻就說“備以年近五十,臀下鼓鼓之贅肉,何談率騎馳騁。吾以醉,不勝言語”,就及時化解了眼前的危機。即便是後來蔡冒率軍追趕劉備,可也畢竟為他逃走贏得了時間。
總之,自從劉備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就身處在劉表和蔡氏這兩大集團的矛盾當中,怎樣才能左右逢源,全身而退,應該是對他的遇事處置能力最大的考驗。如果劉表把他留在身邊(荊州),這對於劉備是最大的風險。一方面,劉表可以隨時監控劉備,使他根本不可能發展自己的事業。
而另一方面,他還會受到蔡氏家族的威脅。
所以,這應該最能體現出劉備政治智慧的地方,他即沒有引起來投劉表的真實意圖,使劉表充分放心,而同時也鼓動劉表給自己一塊自主之地,以便於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就有了後面的新野,同時,以此為跳板,後來獲得諸葛亮的輔佐,使自己的事業真正走上了正途。
回覆列表
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仍然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依據。
劉玄德隨機應變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當曹操說到當今世界只有他和劉玄德是英雄時,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這一幕。書中寫道,劉備為了不讓曹操發現自己有雄心壯志,也防止曹操對自己多心、謀害,故意把自己裝扮成胸無大志的樣子:
“(劉備)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略之計。”劉備這樣做,關羽和張飛不解其意:“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劉備是這樣告訴關羽和張飛的:“此非二弟所知也。”關羽和張飛不懂劉備這樣做的真正用意,而曹操卻心知肚明。有一天,曹操讓許褚和張遼帶著幾十個人來到劉備的菜園:“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是什麼原因,許褚和張遼不清楚。
實際上,就是曹操要用這個機會和劉備談一談有關英雄的問題。曹操想透過這次談話告訴劉備:你不要再演戲了,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心中是有數的。當曹操問劉備“今天下英雄”是誰的問題時,劉備先後提到了這些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曹操對劉備提到的這些人都予以否定。
題主提到的劉玄德隨機應變的事情,就發生在書中提到曹操說劉備和他是“今天下英雄”的時候。書中是這樣寫的: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筯,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大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筯曰:‘一震至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筯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從這段引文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曹操先給“英雄”下定義,然後再對號入座。對號入座的結果只能是:他和劉備才是“今天下英雄”。聽到曹操說自己是“當世英雄”的話後,劉備“吃了一驚”,手中的筷子掉到了地上。換了別人,也許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此事了。而劉備就是劉備,在此情形之下,他巧妙地利用了“雷聲大作”的時機,隨機應變、化險為夷:“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正因為劉備的回答合情合理,才會有“操遂不疑玄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