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德語: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譯弗里德里希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普魯士王國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歐洲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名作家、作曲家。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強,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以普魯士一個小國之力,獨抗法、俄、奧三大強國,其瘋狂程度,可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美。羅斯巴赫會戰更是腓特烈斜線陣勢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國西點軍校選作那個時代的經典戰役,以大模型重現在它的軍事博物館陳列中。軍事史家亦把此戰與洛伊滕會戰許為腓特烈大帝軍事藝術的巔峰之作,就象拿破崙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一樣。僅憑這兩場會戰,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為古今最偉大名將之一的地位,普魯士的一個永遠的軍事神話,從此誕生。後世拿破崙評價腓特烈大帝的時候說:“越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就越顯得他的偉大,這是我們對於他能說的最高的讚譽之詞”。在戰術層次,腓特烈可以說是近代歐洲第一戰術家,比之拿破崙毫不遜色。尤其是在戰役層次上:當時歐洲在戰略和戰術之間,沒有戰役學這個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戰術的創始人,德華人口中的「大戰術」,就是現代軍事科學中的戰役學。歐洲軍事學從古斯塔夫開始走入近代化,經過杜倫尼、馬爾巴勒、歐根、薩克斯等歷代名將的探索與嘗試,到腓特烈手中,不僅從實踐上,而且從理論上給以總結。他所確立的作戰原則,例如「保護你的側翼和後方、迂迴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我們注意力的目標,應該是敵人的軍隊」等等,直接指導了拿破崙。可以說在戰役指揮上,腓特烈是拿破崙的啟蒙老師。擴充套件資料腓特烈二世生於普魯士首都柏林,少年時擅長樂器,1740年即位。曾兩次發動西里西亞戰爭。1756年發動對法蘭西王國、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公國等國的七年戰爭。1772年同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大公國乘波蘭內政危機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獲得西普魯士的領土。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聯邦國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腓特烈一生都生活在高度虛偽的面具下,他自己認為自己從來都不能也不敢成為自然使他成為的那個人,他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夢想(成為音樂家,哲學家詩人),而是去走自己父親期望的道路,無情的消滅敵人,為了偉大的德意志而不是為了自己,對於他的評價很難公正,作為德意志之父,他無疑客觀上讓許多人崇拜,後世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把他當作偶像,甚至連俄羅斯的貴族們也相當崇拜他。但是從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角度來說,他的人格無疑是有很大缺陷且難以彌補的,一生活在痛苦中的腓特烈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長達40年。不過作為德華人,他確實很符合尼采關於“超人”的典範,也是德華人精神中“把詩人的外表藏在裡面,而在生活中竭力遵守的維護discipline”的體現。正如康德的哲學觀點:“只有遵守準則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隱忍,把反抗藏在內心化為現實中更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德意志精神。
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德語: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譯弗里德里希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普魯士王國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歐洲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名作家、作曲家。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強,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以普魯士一個小國之力,獨抗法、俄、奧三大強國,其瘋狂程度,可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美。羅斯巴赫會戰更是腓特烈斜線陣勢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國西點軍校選作那個時代的經典戰役,以大模型重現在它的軍事博物館陳列中。軍事史家亦把此戰與洛伊滕會戰許為腓特烈大帝軍事藝術的巔峰之作,就象拿破崙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一樣。僅憑這兩場會戰,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為古今最偉大名將之一的地位,普魯士的一個永遠的軍事神話,從此誕生。後世拿破崙評價腓特烈大帝的時候說:“越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就越顯得他的偉大,這是我們對於他能說的最高的讚譽之詞”。在戰術層次,腓特烈可以說是近代歐洲第一戰術家,比之拿破崙毫不遜色。尤其是在戰役層次上:當時歐洲在戰略和戰術之間,沒有戰役學這個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戰術的創始人,德華人口中的「大戰術」,就是現代軍事科學中的戰役學。歐洲軍事學從古斯塔夫開始走入近代化,經過杜倫尼、馬爾巴勒、歐根、薩克斯等歷代名將的探索與嘗試,到腓特烈手中,不僅從實踐上,而且從理論上給以總結。他所確立的作戰原則,例如「保護你的側翼和後方、迂迴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我們注意力的目標,應該是敵人的軍隊」等等,直接指導了拿破崙。可以說在戰役指揮上,腓特烈是拿破崙的啟蒙老師。擴充套件資料腓特烈二世生於普魯士首都柏林,少年時擅長樂器,1740年即位。曾兩次發動西里西亞戰爭。1756年發動對法蘭西王國、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公國等國的七年戰爭。1772年同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大公國乘波蘭內政危機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獲得西普魯士的領土。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聯邦國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腓特烈一生都生活在高度虛偽的面具下,他自己認為自己從來都不能也不敢成為自然使他成為的那個人,他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夢想(成為音樂家,哲學家詩人),而是去走自己父親期望的道路,無情的消滅敵人,為了偉大的德意志而不是為了自己,對於他的評價很難公正,作為德意志之父,他無疑客觀上讓許多人崇拜,後世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把他當作偶像,甚至連俄羅斯的貴族們也相當崇拜他。但是從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角度來說,他的人格無疑是有很大缺陷且難以彌補的,一生活在痛苦中的腓特烈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長達40年。不過作為德華人,他確實很符合尼采關於“超人”的典範,也是德華人精神中“把詩人的外表藏在裡面,而在生活中竭力遵守的維護discipline”的體現。正如康德的哲學觀點:“只有遵守準則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隱忍,把反抗藏在內心化為現實中更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德意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