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沙看劇

    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在江夏鎮劉八女就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那麼劉八女為何非要得罪四爺和十三爺,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服軟呢?

    此事得從康熙四十三年說起,這年黃河發大水可朝廷戶部卻無錢糧可調,故康熙排皇四子和十三子,下江南籌措錢糧。

    如今的朝廷“九龍奪嫡”已經開始,江南特別是揚州那可是八爺黨裡九爺的小金庫。

    江南鹽道任伯安便是九爺的門人,這個任伯安任江南鹽道每年可以為八爺黨提供鹽稅一百萬兩。

    於是便和十三爺給了任伯安個下馬威,之後四爺和十三爺找鹽商們要錢,任伯安在其中暗中使壞。

    四爺等人便設計拿出九爺給任伯安的書信作為要挾,讓任伯安帶頭認捐二十萬賑災銀,並把借他的頂戴花翎給被其免職的田文鏡。

    這樣一來鹽商和官員們見事不妙,紛紛便是認捐最終籌集購糧款項200萬兩。

    這兩百萬兩裡就有任伯安要進獻給自己主子九爺的一百兩銀子,因此任伯安和劉八女對四爺和十三爺那是恨得牙癢癢。

    就在四爺和十三爺返程途中,需要透過江夏鎮而劉八女在和任伯安弟弟喝酒的時候,聽說了自己姐夫被四爺和十三爺整這件事,本來就氣不打一出來。

    又聽說四爺等一行人在莊子上不安生,非要幫張五哥一家,於是便想要好好羞辱四爺他們一番。

    劉八女有何本事竟然敢讓當朝皇子下馬過江夏鎮,而敢怒不敢言呢?

    那是因為他有個好爹劉煥芝,其父本事前朝進士承蒙康熙南巡的時候伺候過皇上,所以康熙爺給江夏鎮賜了“禮儀德化”四個大字。

    劉八女又見四爺等人不簡單,出身士紳家庭的他又怎會猜不出他們可能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又聽他們提到什麼九也,但是囂張跋扈慣了得劉八女可不管,只說了個不知者不怪罪。

    便藉著皇上御賜的四個大字,劉八女命人舉著牌匾在出江夏鎮的城門口,非要四爺等一行人下馬過江夏鎮。

    另外對於不怎麼出名的四爺,想必作為任伯安妹夫的劉八女對朝廷的事情還是有所耳聞的。

    此時的四爺還不是炙手可熱的皇子,落到他劉八女手上怎麼能放過羞辱的機會的。

    四爺一行人便在劉八女等人的嘲笑聲中,充滿怒氣的離開了江夏鎮!這也為後來年羹堯剿滅江夏鎮,埋下了伏筆!

    古往今來“酒色財氣”四大關,一個“氣”字便是不同結局。

    正如蘇軾在《留侯論》中所寫: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劉八女因氣不過逞一時之強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最終害得自己和家族覆滅,而四爺隱忍而不發成大事者成了後來的勝利者!

  • 2 # 曉嘟

    劉八女的底氣在哪兒?那就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時題寫的匾額“禮儀德化”。以皇上壓皇子,老四和老十三這哥倆這個虧吃的爆。

    作為老九在江南的門人代表任伯安的一派人物,劉八女可能從小在小小的江夏鎮為所欲為慣了。所以竟然因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強制捐銀200萬兩賑濟災民,心中居然有替姐夫任伯安乃至九阿哥出氣的念頭。對於身份一方不願意說,一方不打算死氣白咧的明知故問藉著康熙的“禮儀德化”的牌匾強行壓制兩位皇子下馬透過江夏鎮。誰給他的膽子敢以如此的方式羞辱兩位皇子,他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不重用的皇子要報復他一個小小的莊主也是好不吃力的事,果然最後被年羹堯藉機血洗江夏鎮。

    都說無知者無畏確實是有道理的,劉八女等人這種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性格最終還是受到了懲罰。因為追查《百官行述》,為了保密和財富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劉八女在這場災難中被殺。

  • 3 # 武松打虎景陽岡

    劉八女不知道他們是皇子!他們的靠山是皇子,除了皇上,再大的官也不怕,何況當時社會是個官就耍微風,就算是當官的僕人,在外面也牛的很。但是劉八女沒想到的是,他們也是皇子。雍正從始至終沒告訴他們自己的身份:我們的身份,你們不配問!雍正覺得,如果告訴他們是誰,一是有失身份:劉八女再有錢有勢,可是沒有任何官方身份,被詢問,就老實回答,太跌份。二是說出身份,等於洩漏了行蹤。

  • 4 # 青燈問史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社會,頭上有一片雲就是實現所謂“價值”的最好保護傘。年羹堯如此,劉八女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更何況,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當中,那位八賢王具有“眾望所歸”的帝王之相。

    其實諸如劉八女之類的豬玀螻蟻不過就是想在保護傘下面能夠混吃混喝罷了,他們的真實目的帶有強烈的私慾,無論在何朝何代,這樣的人都不曾“絕種”。他們是幫兇,是走狗,更是寄生於社會各階層的蛔蟲。

    《雍正王朝》裡,對劉八女的刻畫,真實凸顯了寄生於各朝各代的蛔蟲,從而將故事的矛盾更加深化。在江夏鎮,劉八女等人應該是知道四爺等人的身份的,可是為什麼還不惜得罪皇子,讓他們下馬過鎮呢?原因莫過於小人道長罷了,究其原因,諱莫如深。

    一是朝野局勢,八爺黨名聲在外。劉八女是任伯安兄弟任季安的小舅子,同是八爺黨九爺門人,是操縱江南鹽道的狗腿子。老八胤禩的名聲當然很響亮,朝野皆知,可能除了太子黨和大千歲黨外,是朝中最大的黨派了,有這樣大的保護傘支撐,旗下的小鬼自然放得開手腳,萬事皆有朝中的八爺黨罩著,誰還敢說個不字。江南鹽道每年給八爺黨上百萬兩的孝敬,可不僅僅只是行賄這麼簡單,這是雙面交易,出了事,還需要八爺黨來擔待。所以,這種利益關係使得劉八女心裡忽視了其他更多可變因素,在小人道長的刺激下,寧願得罪四爺胤禛也要撐起八爺黨的門面。

    二是禮儀德化這塊“遮羞布”。其實,劉八女等人和八爺黨的關係只是一種利益交換,而康熙皇帝當年給江夏鎮的題字“禮儀德化”才是劉八女的“定心丸”。還記得《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宜妃給族人兄弟的一件繡品麼?這件繡袍卻成為族人作威作福的頂蓋,搞得民不聊生。康熙當年的想法是表彰江夏鎮淳樸的民風,可不曾想卻讓劉八女等人拿來擅作威褔。皇帝的題字在古代可能是天下最大的褒獎和榮耀,莫說你是孤王胤禛,就算是太子駕到,也不得不下馬臣服。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劉八女才有這個膽子,在皇子面前撒野。

    三是四爺胤禛等人的處境並不妙。黃河一場大水衝開了“九子奪嫡”的堤防,老四胤禛深入戶部,搶了老八胤禩的風頭,得到康熙皇帝的認可,這段戲看起來波瀾不驚,事實上問題嚴重,這表明,老八與老四的爭奪正式擺上檯面。透過這件事,老八已經深知,自己在奪嫡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個陰狠的對手,要知道,如不是康熙皇帝的應允,老四如何深入得了水潑不進的八爺黨領地——戶部。所以,老八胤禩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解決老四這個絆腳石的。如此推斷,老八是否有半道幹掉老四的想法不得而知,劉八女等人制造機會除掉老四卻是板上釘釘。在張五哥家裡,他們假扮強盜,打算行截殺之道,被李衛偷聽到就可證明,暗殺不成,又打起阿蘭的主意,幸虧老十三還有幾把刷子,能鎮得住場子,要不然,老四一行只怕早就做了劉八女的刀下之鬼。

    在張五哥家裡,劉八女從背地裡走上前臺,事實上意味著矛盾擺上了明面,劉八女深知他得罪的是一個皇子,既然暗殺不成,一時半會兒又拿不下胤禛等人,要是四爺胤禛等人回了京,查究起來,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在極其矛盾的心態糾結下,只好抬出那塊“禮儀德化”的牌子,向四爺等人暗示自己的“德行”,為自己的行為“縮減違法成本”。劉八女不知道的是,一旦抬出那塊匾額,就意味死亡的氣息已經來臨。

    綜上所述,除了劉八女的狗腿子心態之外,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在為八爺黨掃清障礙的過程中,劉八女遇到了硬茬,拿不下四爺等人,抬出康熙皇帝的“禮儀德化”匾額,無疑是給四爺暗示自己的行為,期望在自己失敗後能夠受到這塊匾額的庇護,很多人沒有想到這一點,始終認為劉八女僅僅是為了扳回一點臉面,事實上,也可以這麼認為,劉八女暗殺四爺失敗後,為自己在找退路,只不過他所處的層級太低,反而給自己留下了禍患。

  • 5 # 雍親王府

    江南籌款賑災,讓雍正與以任伯安為首的江南地區的官員和富商們,關係變得非常緊張。

    《雍正王朝》中的劇情一開始,黃河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患,而此時的朝廷在太子胤礽的昏庸領導以及八阿哥胤禩等人的背地掣肘下,已然是國庫空虛、無錢賑災,康熙皇帝只得同意了雍正的建議,進而安排其與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籌款賑災。

    然而,江南地區八爺黨的“傳統底盤”,其中最為富庶的揚州地區更是八爺黨重要成員九阿哥胤禟的“小金庫”,揚州地面的富商豪強,要麼與九阿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要麼就是其門人或者包衣奴才,可以說整個江南地區的經濟命脈全部為八爺黨所控制著。這其中,九阿哥胤禟的門人、時任江南巡鹽道的任伯安就是八爺黨在這一地區實際利益的代理人,控制並掌握著上述的一切,同時由他組織向八爺黨“進貢”。

    就這樣,伴隨著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到來,局勢也發生了變化。

    到任後的雍正,先是臨時提拔了田文鏡,罷黜了原來的揚州知府,給當地官員們以巨大的威懾力。而田文鏡一方面就此協助雍正展開了賑濟災患,安置災民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成為了雍正佈置、實施計劃的先鋒,與年羹堯相互配合,逐漸掌握了局勢。

    與此同時,一封任伯安與其主子九阿哥胤禟的書信為雍正所截獲,而其中九阿哥關於抵制雍正的籌款賑災的言論,如果擺在康熙面前,不僅僅是任伯安等人官職不保,就連整個八爺黨也將受到巨大的打擊。雍正也正是以此為要挾,迫使任伯安就範,一個人就認捐了二十萬兩白銀,其他的官員和富商們見此情況,也只得紛紛將自己的家底翻了出來,紛紛捐款。

    就這樣,雍正順利籌集到了超過兩百萬兩白銀的賑災款項,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平穩度過了這次危機。

    而實際上,這筆錢原本是任伯安等一眾江南的官員和富商們,用來巴結和孝敬八爺黨的眾位阿哥的,結果卻以如此方式被雍正“巧取豪奪”了過去,九阿哥等人的實際利益受到了損失,還是吃了一個啞巴虧,都不知道如何去申辯。

    當然,任伯安等人也是非常的氣憤。特別是任伯安,利益上的損失是一方面,大庭廣眾之下為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如此的脅迫,不管是面子上還是心理上,都對其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於是任伯安等人對於雍正,也必然是非常的記恨。

    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在江夏鎮,可以說是坐等雍正等人的到來。

    雍正等人回京覆命,江夏鎮可以說是必經之地,而坐鎮江夏鎮的便是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

    劉八女,劉老太爺的兒子,因為此前生的七個全是女兒,擔心排行老八的這個唯一的兒子有所不幸,於是給他起了一個女孩子的名字,劉八女。而他也在劉老太爺去世後,繼承了其全部才財富,並且將周邊的土地盡數收購,築起高牆,同時與地方官員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甚至還獲得了淮安營千總阮必大的統兵駐防,儼然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而劉八女的姐姐正是借給了任伯安,所以任伯安成了劉八女的姐夫,而劉八女不僅同任伯安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他也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因而也是徹頭徹尾的八爺黨成員。

    所以,當雍正在江南的所做所為,劉八女必然是非常的清楚的,同時也是知道雍正回京必然是要從這裡經過的,而這一切應該就是任伯安所告知的。

    於是可以說劉八女早就等待著雍正等人的到來,希望自己的地面上為自己的姐夫和八爺黨找回這個面子。

    而雍正等人在江夏鎮的一系列行為,更是堅定了劉八女要在江夏鎮動一動雍正的想法。

    雍正等人到達了江夏鎮,可以說是一直沒有安生。

    先是張五哥違反莊規,擅自留宿雍正等人。隨後,在江夏鎮的胡教頭派人想要進行劫掠的時候,又被李衛和高福及時察覺,進而挽救雍正與危急之中。之後又在胡教頭與張五哥的打鬥中,十三阿哥胤祥是大大出手,迫使劉八女現身。

    而雍正與劉八女的一番對話,一方面向劉八女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讓劉八女又一次的在自己的屬下面前折了面子。畢竟,自己作為江夏鎮的莊主,被外人喝阻於此,顏面上多少有些掛不住。

    可以說,這次的交鋒也讓劉八女確認了雍正等人的身份,畢竟在此之前他也是隻得到了訊息,但是並沒與其謀面,屬於素不相識,同時,也就此更加堅定了要動一動雍正的想法。

    然而,劉八女也提出了讓雍正等人連夜離開的要求,畢竟“強龍鬥不過地頭蛇”,雍正也只好同意。

    就在雍正等人準備過江夏鎮的時候,劉八女拿出了那塊由康熙親筆書寫的“禮儀德化”的匾額,這是康熙皇帝送給劉八女的父親劉老太爺的,而這塊牌匾對於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產生了巨大的威懾力。

    如果不下馬,那就會視為對於康熙的不敬,劉八女立馬可以將雍正等人拿下,同時,作為雍正和胤祥而言,即便是不被劉八女拿下,見到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的御賜之物,不加以尊重的話,也會被人扣上不孝的名聲。

    而此時,當這塊牌匾亮出來的時候,雍正和胤祥是不得不從其下透過的,不僅僅是因為不走江夏鎮就要繞行數十里的路程,更是因為這是康熙皇帝親筆書寫,既然見到了就如同見到了康熙皇帝本人,已經是逃避不開了。

    於是,縱然是揹負了極大的屈辱,雍正也只得乖乖的下馬,徒步通過了江夏鎮,劉八女想要以此羞辱雍正,為自己的姐夫任伯安和八爺黨的眾位皇子找回面子,同時給予雍正警告的目的也就此達到了。

    只不過,令劉八女沒有想到的是,此後,雍正的門人年羹堯率領的四川的兵丁前往江夏鎮捉拿自己,或許是處於當時受辱的報復,同時也是為了江夏鎮的鉅額財產,年羹堯不僅將江夏鎮洗劫一空,然後付之一炬,更是將劉八女、任伯安等江夏鎮上下七百餘口全部屠滅,也算是幫著雍正報了此前的一箭之仇吧。

  • 6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之所以讓胤禛等人必須下馬走出江夏鎮,是因為劉八女已經識破了胤禛等人的身份,為了給姐夫任伯安出氣、報仇,所以要求胤禛等人必須下馬走出江夏鎮。

    任伯安、劉八女等人是八爺、九爺的門人,自認為自己有靠山,而且“八爺黨”黨羽眾多,八爺奪嫡的機會很大,所以對其他人,哪怕是皇子也不放在眼裡。 四爺胤禛召集江南各位官員商量賑災事情的時候,任伯安就敢當眾拂袖而去,後來如果不是被四爺抓住了把柄,也不會乖乖就範。

    任伯安無奈之下屈服了,其他人也只好進行捐款。

    任季安到江夏鎮和劉八女一起聽戲的時候,給劉八女講了這件事情。因此劉八女也就和胤禛結了仇怨。

    胤禛等人夜宿江夏鎮後面的客棧裡面,被當成“肥羊”,險些被打劫了,劉八女的管家胡管家死了幾名手下,帶人前來挑事,發生了打鬥。 劉八女趕到現場和四爺胤禛互相試探,雖然四爺沒有透露身份,但言語之中還是透露出了自己身份尊貴的意思。

    劉八女也不傻,當然聽了出來,劉八女非常聰明立即想到了四爺胤禛的身份。這個身份不但沒有嚇到劉八女,反而激起了劉八女為姐夫等人出氣的想法。

    於是劉八女利用康熙御賜的匾額“德化人家”逼迫胤禛等人下馬低頭,變相的羞辱了胤禛等人。給自己的姐夫出了一口氣,但是也給自己埋下了滅門慘禍的種子。

  • 7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個人感覺這個劉八女就是被被家長慣壞的熊孩子,雖然歲數也不小了但是情商明顯不夠。也許是他老子前面生了七個姑娘,老來得子才如此嬌慣吧。作為老九在江南的門人代表任伯安的一派人物,劉八女可能從小在小小的江夏鎮為所欲為慣了。所以竟然因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強制捐銀200萬兩賑濟災民,心中居然有替姐夫任伯安乃至九阿哥出氣的念頭。對於身份一方不願意說,一方不打算死氣白咧的明知故問藉著康熙的“禮儀德化”的牌匾強行壓制兩位皇子下馬透過江夏鎮。誰給他的膽子敢以如此的方式羞辱兩位皇子,他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不重用的皇子要報復他一個小小的莊主也是好不吃力的事,果然最後被年羹堯藉機血洗江夏鎮,700餘口無一生還。這就應了那句話:NO 作 NO die .歷史背景: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災民無數。由八阿哥胤禩管理的戶部存銀不足五十萬兩,遠遠不夠賑濟災民和修河堤。其他庫銀都被官僚們借了去花天酒地。最後四阿哥胤禛請旨去富庶的江南籌款賑災。

    富庶的江南是八爺黨的財富來源,每年大量的財富從江南鹽道、漕運等方面抽取傳遞到京城。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江南鹽道任伯安,也是九阿哥的門人。而江南這些貪官或者派系上的人包括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等人透過八爺黨的保護而愈發的為所欲為。很多犯罪的案件屢有發生,但是都被官官相護給掩蓋了下來。

    所以劉八女等二線人員形成只知道八爺黨,只知道九爺不知道朝廷的自大、目空一切的毛病。這就為劉八女為了給姐夫任伯安出氣就敢故作不知的發作兩位皇子埋下了伏筆。而後來惹出的殺身之禍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阿哥、十三阿哥為了籌集這兩百萬兩賑災不得不施展一些手段

    江南的這些貪官一見要捐款,個個扣扣索索的捐個三瓜倆棗的就是不肯出血。但是災民的賑濟刻不容緩,心急如焚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不得不出下策。他們利用截獲九阿哥的信來威脅任伯安等官員才湊出了兩百萬兩賑災銀兩。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任伯安等江南官員包括九阿哥都忿忿不平總想找個機會把這口氣出出來。

    劉八女在為給姐夫任伯安出氣,用康熙題寫的匾額強制兩位皇子下馬透過江夏鎮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辦完差之後由年羹堯押送糧食去往再去,一行人要返回京城。到傍晚來到了江夏鎮,但是守城的莊丁不讓入城讓投客棧。這樣才被張五哥給安排住了下來。

    與此同時莊主劉八女正和姐夫的弟弟任季安在一起吃酒聊天兒,還不知情的劉八女還給任季安白活說把美女獻上去九爺一定“龍心大悅”。你看劉八女用的這詞,龍心大悅明顯應該是皇上用到九阿哥身上就是僭越。因此可以看出他們這種只知道九爺的坐井觀天的心理。在看任季安的話:

    “從京城來了個什麼四貝勒,還有一個十三貝子。變著法兒的從我大哥手裡還有那些鹽大爺手裡弄走了二百萬兩銀子。那其中一百萬是孝敬九爺的”

    從任季安對四阿哥和九阿哥的稱呼中就能看出他的只對九阿哥重視,其他的都無所謂這是和劉八女犯得一樣的毛病。因為對兩位皇子的不敬,因此劉八女才膽敢回到江夏鎮強迫兩位皇子低頭給他姐夫出氣。

    兩位皇子和胡教頭的衝突引來了早就準備好套路的劉八女

    兩位皇子一行也是夠倒黴的,現實被胡教頭盯上打算殺人越貨弄點錢花。被發現後居然倒打一耙並引來了莊主劉八女。也許一開始劉八女還真不知道兩位皇子的身份,還打算盤盤道瞭解一下對方的底細。但是四王爺胤禛時個驕傲的人,在痛斥了對方魚肉鄉民的行為後來了一句“我的名字你不配問”。這一下就讓劉八女把任季安口中的“四貝勒和十三貝子”和眼前的二人畫上了等號。

    前有強取200萬銀兩之仇,後有大眾侮辱自己之恨這讓劉八女忍無可忍。熟知附近道路的劉八女含恨回到江夏鎮坐等兩位皇子的到來。強迫兩位皇子下馬從江夏鎮穿過去。看看他們之間的對話是針尖對麥芒,火藥味很濃啊:

    “我不管你是誰,要從我這個江夏鎮過去都得乖乖的下馬”“你放肆”“我看你還是不要放肆,抬起頭來看清楚一點,你要敢騎馬敢從這過去我劉八女就敢對你不客氣”

    劉八女的底氣在哪兒?那就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時題寫的匾額“禮儀德化”。以皇上壓皇子,老四和老十三這哥倆這個虧吃的爆。

    小結:

    都說無知者無畏確實是有道理的,劉八女等人這種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性格最終還是受到了懲罰。因為追查《百官行述》,為了保密和財富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劉八女在這場災難中被殺。

  • 8 # 宋安之

    何止是讓老四下馬過鎮那麼簡單呢,劉八女是立在城牆之上,特意使老四他們低著頭過城門,如同鑽褲襠一般的過去,簡直就是侮辱人!

    劉八女這樣做的動機在於老四和老十三下江南賑災將他姐夫任伯安給害慘了,所以他要報復。

    因為老四下江南賑災是劫富濟貧式的賑災,將主意打在八爺黨的小金庫上面了。而小金庫的負責人任伯安被迫捐了二十萬兩銀子,其他鹽商跟著一共捐了二百萬兩銀子,使老九氣的不輕,而任伯安自然因此不能升官,更不能進一步發財了。

    正好老四他們假扮成為客商來到江夏鎮,還不說自己的身份,劉八女猜到了他們身份,所以藉機整了老四他們。

    可能有人認為劉八女應該沒認出老四來吧,其實不論是從劉八女刻意對老四說的那句“既然不肯相告不知者不怪罪”,還是專門拿出康熙御賜的匾額拿到城門壓迫老四他們低頭過去,很明顯就不是對付客商的方法,說明劉八女肯定知道老四的身份。

    至於劉八女為什麼敢這樣呢?

    因為劉八女背後是八爺黨的老九,八爺黨當時可謂是如日中天,老八這個賢王可是連太子都壓不住他。

    再加上老四和老十三當時沒什麼名氣,劉八女認為他們就是普通皇子,所以才敢這樣做。

    而且毒蛇老九睚眥必報,劉八女這樣做既可以替姐夫任伯安出氣。又可以討老九歡心,所以自然膽大包天了。

    不過劉八女這個一方土皇帝還是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就算是普通皇子他也惹不起。更何況老四和老十三哪個普通了?

    而老四說出“從此以後不要再提江夏鎮三個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劉八女自然是死去,整個江夏鎮也跟著陪葬。

    只能說劉八女太過井底之蛙,最後只能是咎由自取。

  • 9 # 品讀春秋001

    一個莊主,竟然要求當朝四貝勒爺和十三貝子下馬穿過江夏鎮的城門,他有什麼樣的背景和能量?

    劉八女的父親是劉煥芝,順治年間進士第一名,康熙南巡時,在江夏鎮住宿,禮儀待遇頗周,康熙御筆“禮儀德化”四個大字送給江夏鎮。

    劉煥芝一共生有七個女兒,當生下第八個孩子時,發現是一個男孩,劉煥芝老而得子,欣喜若狂,擔心孩子活不長,就給他起了個女人的名字,叫劉八女。

    劉八女利用官紳後代的身份,不納糧不交稅,積累了大量財富。加上自己的姐夫是江南鹽道任伯安,而任伯安又是九爺的門人。劉八女在江夏鎮幾乎無人可以約束。

    康熙四十三年,黃河爆發洪災,康熙帝要求賑災,無奈戶部庫銀只有可憐的50萬兩。四阿哥胤禛向康熙提議,先撥出40萬兩,派人到富裕的直隸富商那裡購糧,在派人到江南籌款賑災,這件差事落到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身上。

    兩人初到揚州,即發現有人強買民女,經過打探才知道,這是揚州知府車名車大人買下來送給江南鹽道任伯安的。這位任伯安是九爺的人,也是八阿哥集團的小金庫,每年向八阿哥進獻100萬兩的鹽稅。這也怪不得八阿哥平時出手竟然如此大放了。

    抓住強買民女事件,四阿哥給了任伯安一個下馬威,逼迫任伯安捐了一年的俸祿,並且把車名的官服借給了被他肆意免職的知縣田文鏡,由田文鏡幫助募捐、救助災民。

    也是在揚州,四阿哥收錄了年羹堯、鄔思道、張五哥等人,初步構建了自己的政治班底。

    四阿哥用計鼓動災民搶了揚州富戶的糧食,京城內的九阿哥急忙給任伯安去信,讓他穩住。誰知,這封信半路上被年羹堯截獲,送給了十三爺。

    正是憑藉這封信,十三爺逼迫任伯安就範,乖乖的帶頭捐款20萬兩,揚州各級官員頓時心驚肉跳,翻出家底積極捐款。

    此次募捐,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共籌集購糧款項200萬兩,一舉解了朝廷救災的燃眉之急。這其中就有獻給九爺的100萬兩。任伯安和劉八女之流能不懷恨在心?

    回到京城之後,康熙大喜,立馬冊封四阿哥為雍郡王,具有組建自己幕僚的資格。田文鏡也被四阿哥帶回京城,被康熙留用。這是後話。

    再回到揚州,籌款賑災完成之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需要路過江夏鎮回京。因為劉八女和任季安(任伯安的弟弟)物色了一批美女,打算進京送給九阿哥,江夏鎮戒嚴了,不許任何人住宿。

    此時,劉八女家的佃戶張五哥出現了,此人熱心腸,具有江湖大哥的俠義之氣,並且練有一身好功夫。看到四阿哥一行,與眾不同,加上欽差來揚州募捐的事傳的沸沸揚揚,便猜出他們的身份。

    在張五哥的擔保下,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住進了莊子外面馬老闆的客棧。

    無奈此舉惹惱了護院的胡教頭,帶領眾人來找張五哥興師問罪,胡教頭抓住了張五哥的老爹,並且要非禮妹妹阿蘭,危急關頭十三爺蹦了出來,一陣拳腳,把胡教頭打翻在地。

    此時,劉八女領著眾人趕來,察言觀色之餘,他已經猜出這些人是四爺跟十三爺。

    劉八女放下了張五哥一家人,並且下逐客令,要求四阿哥他們今晚必須離開江夏鎮。

    當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起馬經過江夏鎮時,劉八女在城頭截住了四阿哥一行,要求他們下馬走過城門。

    十三爺火冒三丈,正要開打,此時,有一塊匾出現在了江夏鎮的城門上,這塊匾是康熙下江南之時賜給劉八女他爹劉煥芝的,上面書寫“禮儀德化”四個大字。

    見到康熙題寫的牌匾,如同見到康熙,必須下馬。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等人下馬穿過城門,劉八女眾人在城門哈哈大笑。

    這如同胯下之辱,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永遠記住了“江夏鎮”這三個字。

    這件事也成了以後年羹堯受十三爺手諭血洗江夏鎮的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