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武岡花塔可與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齊名。花塔高30.5米,傾斜度6.22°。花塔共七層,各層尺出短簷、翼角高翹,簷口構形圖案,七層各異。塔有八面,各面用白泥塗漫,瑰麗多彩的壁畫繪飾其上。
11
回覆列表
  • 1 # 邵陽的那點事

    花塔原名泗洲塔,宋元豐元年(1078)建,她微微斜立,位於古州城東門外的雲臺嶺上。即現在的市氣象局與保養廠之間圍牆邊的公廁位置。

    關於泗洲塔的斜而不倒的秘密,可以從下面兩張珍貴照片上尋找答案。

    上圖由原佛教協會會長劉求和先生拍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左為泗洲塔,右為凌雲塔。從圖中可得一個資訊:拍攝地點在資水南岸或者渡船上,也很可能在玉帶橋上,為泗洲塔的南面。人們看不出她是斜的,說明塔是朝南或朝北傾斜。

    上圖由德國牧師司德庀攝於1939年,1989年其女司伯桃女士訪問武岡時,送給教友李守義。據《法制週報》首席記者朱春先2010年報道:李守義早年是張學良的侍衛官,曾親歷西安事變,與萬毅將軍義結金蘭,為抗日鐵血英雄。李老解放後曾擔任武岡縣副縣長。經兩次實地採訪調查,多位原保養廠老員工認定,此圖為泗洲塔的正面,其傾斜的方向為南方。另外塔坐落在緩坡之上,坡為南高北低。有圖示可知,塔的傾角大抵與地基的坡度相當,此為塔傾而不倒的原因了。如是向北(下坡)傾斜,那就必倒無疑!

    ☟☟☟

    武岡古城外城三元宮巷裡住著一位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後裔---周賢政老先生,現年87歲。他是原武岡皮鞋廠職工,父親曾在武岡文史館工作,受其父親言傳身教影響,他也讀過很多古籍,因而對武岡的古蹟相當瞭解,他身體依然硬朗,聲音洪亮。三次拜訪了他老人家,他不厭其煩,一一解答大家的疑問。

    他說他曾兩次進入到花塔遊玩。他的記憶中泗州塔是中空的,與凌雲塔一樣為“雙柱形”,兩個圓柱之間有甬道盤旋而上。兩塔的區別在:泗州塔只有一條甬道盤旋而上,而凌雲塔卻有陰陽兩條甬道交錯盤旋而上。這與劉倫至(魯之洛)先生花塔為實心之說有異。

    周老說泗洲塔曾被整修過三次。於宋朝煦寧九年(1076年)修建後將近200年,宋末(約1270年)開始向南(河邊)傾斜,當政召人研究對策,想辦法想扶正她是不太可能了,唯有從南面打三仞之樁(約7米左右)二十四根入其腹,以防其繼續傾斜。但於事無補,塔繼續傾斜,40年後,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由施公寺(東塔寺)方丈組織雲舞、康平兩個文化社團募資又整修一次。

    560年後的清光緒初,塔頂掉落。當時的方丈向縣裡報告,知縣召集全縣紳士開會,決議對泗洲塔再進行一次大修。當時的野墅子(工程師)拿角尺一測,說塔身與地平線已傾成直角,不會再斜,非特殊原因是不會倒的了。於是用石灰、糯米、桐油、河沙將塔頂修好,再以白泥粉刷外牆,繪以三賢圖、二十四孝圖和飛鳥走獸、樓臺亭閣、草木花卉、繚繞祥雲等瑰麗多彩的壁畫於其上,皆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遠遠望去,如同纏上了色彩斑斕的七條彩練,“花塔”的美稱由此而得。在此之前,武岡百姓通常俗稱泗州塔為東塔的,因為她位於武岡古城東門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各地大部分塔被毀,武岡泗洲塔傾而不倒屹立了近700年,卻連同南塔在同一天未倖免於難。

  • 2 # 從天而降2218

    這座武岡三塔之一:世界著名的斜塔之一,它的傾斜度超過義大利比薩斜塔。據說在修建三層後建四層因地基原因向北傾斜,由於開始斜角不大,沒引起過多注意,而是加快程序繼續修建。建成後原本傾斜並不明顯,而是假以時日慢慢加速傾斜日久形成的。也因為它的壓力使地面緊實後即停止傾斜。三百多年後才有了這張德國傳教士之女拍攝的美麗清晰照!是武岡州的一張靚麗名片,它和東塔相距一里,遙望著三公里南山腰上的南塔。那時整個中國只有雲南大理有三塔,再就是湖南省武岡州有三塔。武岡三塔和武岡城牆(大型石灰石所建)均為湖南傳奇古蹟!加上貢品武岡銅鵝,使武岡名揚四海!

    可惜歷史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文化大革命時期因帝國主義戰爭威脅,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在深挖洞時缺乏建築用磚,縣委書記趙景山(南下幹部)一聲令下:炸掉三塔,用磚修王城大地洞。於是幾聲炸藥爆響之後,斜塔和南塔灰飛煙滅,千年古蹟香消玉殞。只有東塔屹立赧水江邊,怕它炸後磚傾江中只好作罷!嗚呼,武岡因失去了鎮宅之寶身份掉價,從此淪落成各項物資資源,人文資源均稀缺的情況下,失去了封建社會時期的榮華名稱,直到一九九五年武岡勉強劃市,借改革開放四十年,武岡也慢慢有些起色,現在武岡機場建成,武岡步入發展快車道!現在國逢盛世,重修武岡斜塔又提上日程,展開民間討論,成敗以待分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玩圈都有哪些主流文玩,大家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