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薛亞萍老師,京劇名家、有小張君秋的美稱、張派第一弟子、有名京劇張派旦角表演藝術家、張派名家、張君秋的弟子、當代“中國八大名旦”之一、張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

    介紹她的時候,有兩個詞看起來挺矛盾的,但是在她身上呢,表現得特別和諧,一個是梨園世家,一個是書香門第,這是怎麼回事,先從這梨園世家開始說起,應該是三代從事同一個行業,可以叫梨園世家了,咱們先從她外祖父說起,她的外祖父就是說姥爺,就是她媽媽的父親,是著名的花臉演員,他在郝壽臣之後是著名的架子花臉,叫李春恆,後來嘛,就是在中國戲曲學院教戲,一直任教,教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其中包括李長春、李欣,都是他的得意學生。她媽媽是於連泉老師,也就是藝名筱翠花這個先生的徒弟、筱派花旦,跟那個陳永玲老師是師兄弟了,應該說是。可是她媽媽好像是很聰明,人很聰明,所以她學的流派也很多,梅派戲和尚派戲也都唱過,主要是宗筱派,但是梅的尚的都唱。她小時候在家裡經常玩她媽媽踩的蹺,因為那時候學筱派,蹺功很厲害,所以受她媽媽影響也很深,到她這一代,就是整整三代了,第三代,真是梨園世家了。剛才說的是媽媽這一支,姥爺還有母親,爸爸這頭呢,她父親是搞、搞過醫學、中醫,另外主要是搞金石、碑帖、字畫,她(薛亞萍)小的時候就出生在琉璃廠那個寶古齋,她父親原來就是寶古齋的主人,以上介紹大家就恍然大悟了,為什麼說梨園世家和書香門第在她身上能夠達到和諧和統一,但是我們知道,她是從小跟媽媽學的戲,她媽(媽)應該說是個慈祥的母親又是個嚴厲的老師,因為她從小她媽媽那會兒就是自己組班在外邊演戲,什麼全國各地都去,她還小的時候、四五歲就跟著媽媽有時候出外,保姆抱著她到後臺或者看戲啊,在臺下看戲,所以那種環境下薰陶啊,在後臺在前臺那種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培養起來了,就好像對京劇有種特別的感情。可以說在家裡邊她受到應該是兩方面的薰陶,一方面是媽媽這邊的藝術的薰陶,再一方面呢,覺得家裡既然父親是從事這個古玩、還鑑賞書畫藝術的,那肯定家裡有一些這種字畫古玩,但是這個東西對她的吸引力好像不如這個京劇大,是這樣嗎,應該說是她父親和她母親一個爭奪戰,她爸爸是非常希望她繼承他,小時候教她畫仕女,畫了好幾年,希望她好好上學,上大學、將來做一個外科醫生,或者是做一個那個古董鑑賞鑑賞家、或者畫家,反正總之就是不喜歡她學戲,但沒辦法她自己喜歡,是她媽媽當初也是反對不支援她,可是她自個就是偷偷地自己紮上板帶去練功,或者去練嗓,模仿她媽媽來一段什麼《紅娘》,什麼來一段《宇宙鋒》,自個在那兒瞎唱,後來她媽媽覺得是塊材料,就開始每天晚上教她一段唱,她第二天早上就會了,所以她媽媽覺得這孩子有點慧根,可是還沒有決心讓她幹這一行,所以那時候呢,她就白天還要去跟別的孩子一樣去唸書,晚上再學戲,所以一點玩的時間那時候小時候都沒有,類似於現在小孩要上課,然後下了課還要練黑管、練鋼琴的那感覺,也要學藝術。

    那跟觀眾見過沒有,見過觀眾嗎,比方說演過哪齣戲啊,到這個固定的劇場有沒有,有一次,那是她13歲的時候,文化宮,這是宣武區文化宮組織的一次活動,她媽媽就說,你借臺演戲,實踐一下我教你的《宇宙鋒》,那她不敢,還小,小時候覺得剛排幾遍,媽媽教我的能行嗎,後來媽媽還鼓勵她,小時候膽也大,反正就上去了,結果好些人都說,這孩子是有這個藝術細胞,應該讓她幹這行,就給她媽媽做思想工作,可能她媽媽那時候就慢慢堅定下來了,覺得是塊好材料我就別淹沒她,要培養她,所以在薛亞萍她14歲那年,她媽媽在安徽藝術學院那教學就辭職了,毅然決然辭職回來給她上私塾來了。那麼她一開始教她很多的基礎戲、基本功也有,那麼她後來喜歡張派藝術和媽媽把她領進張派藝術的大門也是有關係的,按照媽媽的路子走,她開始是很聽話的,後來有一天,她媽媽忽然發現她唱的那個、在屋子裡唱的,她媽(媽)聽不懂她在唱什麼,說你剛才在唱什麼,她說我在唱《望江亭》,什麼《望江亭》,你從哪兒聽來了,她說隔壁那個陳叔叔他家有一章密文唱片,是張君秋、一個叫張君秋老師唱的,我覺得太好聽了,我就把它學來了。她媽(媽)說你再唱一遍我聽聽,她就把獨守空幃啊、“獨守”就給她媽媽唱了一遍,她媽(媽)當時一聽就愣了,說你是自個聽來了,她說是自己聽來的。從這兒以後,她媽媽就開始觀察她這個聲音和運腔的變化,就發現她整體呢,就開始從媽媽教她的方法就開始在變了,自己就在、自己發展了,在變化一種新的唱法。因為什麼當時她內心是深深地被張派震撼和吸引了,她覺得本來以為媽媽教自己的是最美好的東西,怎麼在這個世界外邊還有這麼美的、另外一個世界的,所以她就從內心被張派所震撼震懾,所以她一心想追隨張先生學張派去,後來又有一個機會,她媽媽帶她到人民劇院看了剛剛上演的張君秋老師、葉盛蘭老師、杜近芳老師三個人新改編的《西廂記》,在人民劇場剛剛上演,她看完了以後,簡直覺得太美了,無論從唱腔、這個身段、舞蹈和整個舞臺,她覺得簡直是美不勝收,而且那個唱腔,簡直是天外之音,她覺得她那一刻她自己下定決心就非要改張派不可,她就跟媽媽說,她說媽不行,我一定要堅持學張派了,不管您怎麼說,您願意或者不願意,我都希望您成全我,後來她媽媽看她決心這麼大,就說,孩子,媽既然支援你幹這一行,就一定滿足你。但你也得答應我一樣,她說什麼呀,她媽媽說,就說你要學就得給我學好,你要給我丟人,你站不到中間,你就別、別吃這碗飯,後來陳少霖老師當時在北京京劇院和那個她的老師張君秋先生正好在一個團演戲,後來她媽媽就說,我帶你先上陳叔叔家看看,看看他能不能給你引薦引薦,或者看你有沒有學張派的天分,後來她就去了,那是棉花小六條好像是,到陳老師家裡去了,後來給陳叔叔唱了一段,陳叔叔感覺很滿意,說,好,說這個介紹人我是當定了,她媽媽說那就全仗您了,後來沒有過三天,陳叔叔就給他們迴音了,說後天下午我帶你去張君秋老師家裡見面,她高興得不得了。後來一進門,就看老師坐在、坐那兒,當時張老師才42歲,她覺得可能是她的心理的關係,她就覺得他頭上罩著一層光環一樣,覺得真是、因為在她心裡她覺得他就像神一樣,就很崇拜那種感覺、特別崇拜,所以就覺得他的頭上有光環,她當時就愣了站在那兒,她媽媽說怎麼不快鞠躬,她就說不出話來了,張老師問她你多大了,她說15了。15了,老師說你會唱什麼呀,她說跟我媽學了好多出戲了,那您唱一段給我聽,她說好啊,也沒胡琴伴奏,就清唱、清唱了一段。她記得是唱《蘇三》那個二簧散板,“忽聽得"、“忽聽得喚蘇三"唱了四句,張老師哈哈地笑,笑完了說什麼,這小孩還真行、還真有點慧根,我今天呢,就破例收下這個最小的小徒弟,哎呀,她當時一聽就愣住了,咕噔就跪下了,她媽說你先別忙,說這個你這頭磕下去,就是老師就如同再生父母一樣,我們一定要鄭重其事地搞一個拜師儀式,她老師說,大家現在都很緊張,國家現在也各方面有困難,就免了那些俗套吧、免了那些禮節吧,她媽媽說這個禮節不可廢,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定要拜。那麼從此以後,她就追隨著張君秋先生學藝,大概在三年多的時間、不離左右。

    後來現在回想起來,自己能在老師鼎盛時期我跟隨左右,白天看他吊嗓丶練功,喊嗓子,跟何順信老師他們說唱腔,研究新的唱腔劇本,然後晚上、那時候他一個星期要演兩三場戲、或者甚至四場戲,那每場戲她能跟到後臺,有時就坐在他黃包車的腳底下,到後臺去,看他化裝、穿衣服,幫他拿著那個小茶壺,到那個上場門,他上臺以後呢,她就趕快跑到那個大幕旁邊蹲在地下,一看一個晚上,這樣呢,她白天能夠觀察他在生活中的舉止動作發音,因為自己能近距離地觀察、她能看到他,就是自己的唇齒舌用得怎麼不對,他的那腔口、口腔結構,他是怎麼來科學地運用的,他的發音用的是哪個地方來發出的共鳴;晚上看戲,她又能看到他在舞臺上的風采,他的每一臺戲,同樣是一個戲,在每天演出的時候,他都有即興的創作,都不一樣,所以現在有時候她錄音,人家會說,張老師那句不是這麼唱的,她就老想說,當時啊,你沒聽到那天他是這麼唱的,他曾經有過,他嗓子好的時候他會唱一個高的,發一高腔。今天不舒服,他就走一個低腔,那也許正好是低腔那天做了錄音,做了記錄,所以後邊傳下來就沒有他後來那個高腔的東西,所以薛亞萍她覺得這三年半她的受益真是不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對辦公室戀情怎麼看呀?希望能得到您的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