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
2 # 王奶奶說小兒推拿
1、飲食。因為吃涼的太多容易傷陽氣、吃熱的太多容易傷陰助火,因此飲食以平性食品為主,不適合選擇太熱氣或者太寒涼的食物。
2、艾灸。可經常艾灸關氣、氣海、足三里、湧泉穴,目的就是把上面陽氣往下引。
3、穴位貼敷。可用肉桂、生薑打粉、加醋調成糊狀、每晚貼敷湧泉穴,膠布固定、貼敷時間2個小時左右為宜(如果有面板過敏、刺激潰爛等現象,要減少貼敷時間和頻率)。
4、泡腳。可用生薑、艾葉煮水,每晚用來泡腳,能夠引熱下行,減少四肢冰涼等症狀。
5、調節情緒。不宜太操勞、急躁;因為人一著急緊張,陽氣容易上浮,加重“上熱“的現象。
6、順應自然。大自然的規律是白天陽氣升發、晚上陽氣收斂;因此要順應自然,儘量選擇白天活動以鼓舞陽氣、晚上保持安靜不熬夜,以將上面的陽氣熱氣收斂回來。
引火歸元是中醫特有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虛火上浮火、火不歸元,以及由此產生的相關症狀的一種治療手段。
在傷寒論裡面的四逆湯,其主要的功效是溫陽治療少陰病,也有引火歸元的作用,這個方被後世廣泛應用,以及由此演變出來的多個方劑,都是有這種思路。
首先引火歸元,需要引的這個火,又稱為離源之火,在不同的醫家有不同的說法,又稱為陰火、浮陽、浮火之類的,其發生的大概的機理就是因為元陽虧虛,陰陽互損,導致陽氣無所依附,不能內守,浮越於外,而形成浮火的現象。
所以發生的症狀,有上熱下寒、虛實兼雜的一些表現,看似諸多症狀互相矛盾,比如下身陰涼上身燥熱等;但是,這種浮越於上的火併不是真正的火,屬於真寒假熱之類的症候,所以過往很多名醫在治療此類的病種多使用四逆湯之類溫陽的方藥加減,以快速回陽,破除陰寒,之類的方藥的基礎上,往往加上肉桂、細辛、砂仁、牛膝等,以增強引火歸元的作用,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
後來醫家創立的潛陽封髓丹、交泰丸,這些方藥在治療上熱下寒等都有比較不錯的療效,這都是引火歸元方法的具體應用。
因此,陰寒在下,浮火在上,就用溫陽、潛陽、引火歸元的方法,這是一個重要的思路;而有些寒熱錯雜的現象是中焦鬱結不通導致的鬱火,這種情況是需要梳理肝膽脾胃,才能使鬱火消除,這個跟引火歸元的方法不一樣,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