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天來了7270

    在評書中只是提到岳飛的幾個兒女,主要講了岳飛出世,到被奸臣秦檜殺害的一些抗戰事情!書中也提到了大兒子岳雲的英雄事蹟,八大錘大鬧朱仙鎮的故事,還有岳飛被破害後,岳飛一家人發配雲南中也有,嶽雷和剩下的這幾個孩子故事…岳飛的兒子有:岳雲、嶽雷、嶽霖、嶽廷、嶽震,有一個女兒好像叫銀萍…好像在岳飛死後,為了免受汙辱跳井了…這個岳珂書中也沒有仔細介紹,也許是岳飛這幾個孩子們孩子吧…

  • 2 # 歷史哨聲

    第一點記載:完顏宗弼會稱呼岳飛為“嶽少保”嗎?完顏宗弼和岳飛作為敵我雙方,這個稱呼合理嗎?

    在《宋史》中,真正和完顏宗弼兩軍對壘的只有劉錡、韓世忠。張俊和岳飛都沒有直接和完顏宗弼正面對戰鬥的記錄。

    嶽爺爺這個稱呼,是民間稱呼。按照正史的嚴肅性,是不應該有這種下里巴人的稱呼的。

    嶽爺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價,確實只在岳飛傳中記錄,在其他史書中並沒有相應的佐證。

    在本人文章《為什麼說《宋史 岳飛傳》有很多虛構的歷史?——還原真實的岳飛》一文中有過一些比較。以下是文章的摘錄:

    說《宋史 岳飛傳》中在郾城之戰之後到岳飛被殺的記載是演義小說的證據:

    1、本部分行文與岳飛傳前面行文不一樣,有太多的細節描寫,而岳飛傳前部分都是精簡筆法;《宋史》列傳中的人物,和岳飛傳前部分筆法一致,沒有過多的細節描述,都是精簡史筆。

    試看這些細節描寫:

    “兀朮大懼,會龍虎大王議,以為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欲誘致其師,併力一戰。中外聞之,大懼,詔飛審處自固。飛曰:"金人伎窮矣。"乃日出挑戰,且罵之。兀朮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與韓常之兵逼郾城。飛遣子云領騎兵直貫其陣,戒之曰:"不勝,先斬汝!"鏖戰數十合,賊屍布野。

    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柺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兀朮益兵來,部將王剛以五十騎覘敵,遇之,奮斬其將。飛時出視戰地,望見黃塵蔽天,自以四十騎突戰,敗之。”

    這純粹就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的筆法。你把名字換成關羽、張飛、薛仁貴都可以,內容依然精彩。

    一個嚴謹的史官會有“龍虎大王”“蓋天大王”這些不知道名字的人出現在筆下嗎?

    2、《宋史 岳飛傳》中稱呼完顏宗弼為“太子”,稱呼岳飛為:嶽少保,不符合實情。

    完顏宗弼並非太子,年紀、輩分都比金熙宗高,如何能是金國太子?就算以完顏宗弼作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的身份,金人應該稱呼完顏宗弼為元帥,或其官職。因為完顏宗弼能夠在淮南戰線上就有權力答允南宋議和,除了金熙宗,無人能比。《金史》用兩個字描述“便宜”,即可知道完顏宗弼答允趙構的和議,根本沒有和金熙宗,或其他金國大臣商議,就自行決策。

    而金華人不會稱呼岳飛為“嶽少保”,南宋官場也不會這樣稱呼岳飛,只有南宋的民間普通人才會這樣稱呼。可見這些都是民間演義小說的詞語。

    3、《宋史 岳飛傳》郾城之戰至岳飛被殺的部分,是《三國演義》、《楊家將》、《薛仁貴徵東》等演義小說的結合體。內容純粹是抄襲字跡, 應該是明朝土木堡之戰明英宗被俘後新增進去的內容。

  • 3 # 秉燭讀春秋

    岳飛之孫岳珂記載有沒有?

    岳飛之孫岳珂歷史記載當然有了,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字肅之。是岳飛之孫,嶽霖之子,南宋文學家。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嘉泰三年(1203年),在父親嶽霖死後,岳珂回到了家鄉,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岳飛遺文,撰寫《籲天辨誣錄》、《天定錄》並上書朝廷。

    第二年,岳珂赴京省試,開始在京都與岳飛的同事朋友的後代接觸,更廣泛蒐集岳飛的遺事。然後寫下了爺爺岳飛的私傳。

    岳珂一邊從政,一邊蒐集整理岳飛遺文,為其辨誣,向宋寧宗上書《金佗粹編》二十八卷、《桯史》四卷。

    寶慶元年(1225年),宋理宗諡岳飛忠武,岳珂升朝奉大夫司農少卿,官品為從六品。

    紹定元年(1228年),岳珂升為朝請大夫,權尚書戶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

    紹定六年冬,岳珂因發表不當詩文,罷官回到廬山從事寫作。端平元年(1234年),金國滅亡,岳珂撰《金佗續編》三十卷。

    嘉熙二年(1238年),岳珂被重新起用,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

    嘉熙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岳珂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升為鄴侯。嘉熙四年七月,岳珂任權戶部尚書淮南、 江、 浙、荊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鎮姑蘇(當塗),官品為正三品,轉官為通議大夫。

    岳珂所寫的文章,神化了岳飛。遺憾的是,岳珂晚年成為貪官,屢屢被彈劾。

  • 4 # 縹緲孤鴻影45

    《宋史》,《金史》都是元人修的,宋是南人,金是北人,所以元人總是離金人近而與南人遠,明顯地具有貶低岳飛,抬高金兵的傾向,《金史》中嶽飛就打了兩仗,順昌與郾城大捷,在《宋史》中嶽飛率軍打了一系列的勝仗,包括多次平亂,有二十多年的戰爭經歷,岳飛的孫子岳珂認為宋史對岳飛的描述不公正,大大貶低了岳飛的功勞,於是親自修增了《岳飛傳》,卻招致了後世的懷疑,認為岳珂好象在寫小說,更有人以《金史》為準繩來量《岳飛傳》,說它全都是假的。

    孫子給自己的爺爺作傳,失真也是難兔的,就是任何作史的人,也決不是那樣公允,《金史》就那麼真實嗎?難道岳飛打仗還不如韓世忠,劉光世等人嗎?尤其是張浚,他憑什麼能進入中興四將?一開始岳飛完全有能力北伐,收復黃河以北,投降派十二道金牌將他召回,不由分說把他殺死,後來讓張浚北伐,一出兵就被打得大敗,所以《岳飛傳》拋開一些小的細節,基本上是可信的,當然有一些東西應該懷疑,比如提到的所謂"龍虎大王","蓋天大王",是不應該進入正史中的,這可能是岳家軍給金兵將領起的外號,至於背嵬軍,遊奕軍應該也是真實的,但《宋史》比較嚴肅,就不會以這種方法描述,還有那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應該是真的,這句話太重要了,而無論《金史》還是《宋史》都不可能把這句話放到史書中,雖然是元人所修,但來源還是金人與宋人編輯的,金人固然不會這般壓低自己,抬高岳飛,而南宋文人同樣不會,他們也是反對岳飛的,沒有什麼不同,所以岳珂才重修《岳飛傳》,從大破"柺子馬“那段看,我是基本相信的,因為當時的岳家軍士氣極為高昂,真正是在用腦子打仗,是符合戰場規律的,歷來贏家,都是興奮而好戰的,岳飛對岳雲說,如果你打了敗仗,我就殺了你,這完全真實,當然並不是岳雲打了敗仗,岳飛就會殺了自己的兒子,不可能的,但一定是這麼說的,意思是如果現在這種情況你還不能勝,你就該死,隱含著岳飛高超的指揮藝術,他已經在精神上壓倒了金兵。

    確實有一些值得懷疑之處,但岳珂作為罪人之後,被蒙恩平反,又能奉命修史,諒他不敢寫小說一樣抬高岳飛,要知道當時的人可是什麼都知道,如果現在有汪精衛的兒孫要修史抬高汪精衛,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乾的事人人都知道,象《滿江紅》那樣的詞難道也是岳珂替岳飛寫的?那樣想的話我們就太陰暗了,有人說十二道金牌招岳飛也是假的,理由是史書上沒記載,如果金牌是編造的,那十二這個數呢?為什麼是十二呢?投降派眼看岳飛連戰連捷,河北地區震動,太行山的義軍與降金的遼軍都主動約岳飛渡過黃河北伐,因為岳飛在朱仙鎮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阻止岳飛進取是投降派最緊急的事,決不能讓岳飛過黃河,所以才連用十二道金牌招他回去,說到這兒我們更應該相信那句話"直抵黃龍,與諸君痛飲耳!"原話肯定不是這麼說的,但岳飛肯定說過這種話。

    這就尤其讓人痛心,本來是可以打過黃河,收復失土的,是可以雪靖康之恥的,甚至是可以打敗金國的,卻讓一幫投降派搞到割地稱臣的地步,高宗趙構還認為佔了便宜了,因而很是得意,確實,他利用岳飛打退了金兵,取得了談判的資格,又不顧道義殺了岳飛,談判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權勢,確實是佔了兩家的偏宜,但他沒有為子孫後代考慮,人民與民族就更不管了,他的罪責,後人永遠也還不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韶羞法師為何不能養成玫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