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趙秀君老師,張派傳人、有名張派青衣、張派名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今舞臺張派傳人中的佼佼者、有名京劇名家、有名青衣演員。

    在京劇界當中,有一句話叫十旦九張,這個張呢,就是張君秋先生創立的張派藝術,可見呢,無論是業內的專業演員,還是我們的廣大戲迷和觀眾對於張派都是非常的喜愛和推崇的。趙秀君是這個張派藝術的繼承者、也是優秀的傳人。趙秀君現在是公認的,他們這個張派藝術最優秀的傳承者了應該是。不知道她小的時候,是不是也特別喜歡文藝,還是從小就喜歡京劇,從小就很喜歡文藝,家裡父母也特別熱愛文藝,覺得幹文藝是特別快樂的一件事情,所以呢也希望他的女兒能夠幹文藝,她呢,從小就愛唱歌跳舞啊,朗誦等等,還在他們天津市少年宮練了兩年芭蕾,結果呢就是舞蹈沒有招生,命運之神把她引入了戲曲,所以1980年考入了天津戲曲學校,說起來這個天津戲曲學校可是藝術家的搖籃,從這兒走出了不少的專業的藝術家,全國都非常有名的。在這個學校的學習是不是很順利呢,基本上很順利。老師啊、文戲的老師、武戲的老師對她都是非常厚愛的,非常就是說細心地教導,使她在文戲方面呢,就是嗓子能夠出來,能夠唱出來,能夠使自己嗓音呢,尤其唱張派,它要求嗓子比較嚴格,所以有了很好的這種基礎訓練呢,就嗓子打開了,武戲呢也有了系統的練習,使她在今後排《金.斷.雷》當中呢做了很充分的準備,她的母校給她很多的營養吧,她也祝她的母校能夠培養更多的人才,使京劇繁榮昌盛。

    她對於母校懷著非常深厚的感情,這個天津人大部分這個嗓子都非常好,你看那麼多歌唱家,還有這個戲曲藝術家都是天津的,她的嗓音條件就是天賦比較好,但是進入到戲校之後呢,得到了科學系統的訓練之後呢,就更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學校都有哪些老師教過她,有孫榮慧老師、有李近秋老師、還有袁文君袁老師、李俊林李老師,孟憲榮孟老師等等,還有田玉珠田老師等等很多老師。還有賈麗、賈老師什麼的,各個方面的老師,都是對他們這些孩子非常愛護,用真心來澆灌他們,還有班主任薛召老師,這些老師給她細心的教導,幫她成才,但是一個人才的誕生,除了自己的天賦,還有自己的努力,機遇也是特別重要的,有的人等了一生,可能沒有機會唱出來,那麼她覺得在這方面她遇到好機遇了嗎,她言自己真是非常感謝給予她很大的一個機遇,那是在她歲數還不大,20歲吧,19、20歲的時候,1990年他們全國舉辦大型的京劇的展演,是徽班進京200週年,都要進京演出嘛,當時各地都拿出非常精彩的戲,他們天津拿出了《秦香蓮》這個戲,《秦香蓮》張派戲,在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上吧,他們天津市的領導還有劇團的領導,各個方面的,他們選中了由她趙秀君來擔任秦香蓮這個角色,當時她歲數非常小,但是有這個機遇呢,她也特別地高興。但是也非常地緊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可是透過領導的往上推,還有又為她找到張君秋老師、蔡英蓮老師還有何順信何老師為她來加工提高,還有何順信何老師為她來加工提高,使她在這方面,得到很大的一種補充,她當時呢,憑著年輕人的一種就是說精力、體力上的旺盛、衝勁啊、把平時自己積累的等等,還有自己的有一定的自信心吧,拿出來一定要把這個任務完成好,當時在北京演出是12月23號,在工人俱樂部演出,23號24號兩天,那是她第一次在北京亮相。她覺得觀眾給她那種掌聲還有老師對她那種肯定,還是對她這種一個多月的這種提高吧,還是比較滿意的,她也算平平安安的,順利地完成了順利。後來回頭看起來覺得真是不錯,還是覺得稍微有點遺憾,當時來說已經是超水平的發揮了,但是透過這麼多年的再磨練嘛,自己再看看錄影,覺得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從那以後,咱們天津的領導也好,還是咱們的劇團的領導也好,有沒有為她的進一步的發展創造什麼好的機會,比方找老師啊,是,他們又為她請了一系列的老師,有李金鴻李老師、蔡英蓮,還有張逸娟張老師等等這些老師來為她在不同的行當當中加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再博採眾長。

    都知道她是張君秋老師的徒弟了,還沒有正式拜張老師了吧,那是在1993年,張老師舞臺生活60年那麼一個機會,當時也是她演唱《秦香蓮》這一個唱段吧,得到了北京的觀眾又一次的肯定,當時的那個掌聲啊,她唱完之後長達於十多分鐘吧,所以張老師那天挺高興的,就收她為學生,她也特別激動,那天拿了一盆花獻給老師,老師在那個請帖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想這句話一直在激勵著她自己。

    那她在沒有拜張老師以前,比如說在戲校學戲的時候,接觸過張派,或者說喜歡張派嗎,非常喜歡,那時候她在聽錄音,就是張老師唱的《起解》,這聲音一下子就把她給迷住了,就是從那時起,她才對京劇才有了興趣,在一開始對京劇沒有多大興趣,還懵懵懂懂的,有時候上完戲課,由於練功累了,還有點兒小打盹,是這樣,是張派唱腔使她真正的領悟到了京劇的魅力。所以她就是,打那時候起呢,愛上這個文戲了。在學校呢,教授她的老師有李近秋李老師對她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也是張老師的學生,還有後來張老師的女兒張學華又在戲校任教兩年,教了她《雷峰塔》還有《狀元媒》等等。那時現在有很多的青年的演員拜名師,但是有一部分,不能說很多了,有一部分都是類似於掛名的,比方說由於這個客觀原因,離得比較遠了,或者說是怎麼講,師出無名,就是真正教戲學戲的機會不是特別多,那麼張老師和她這種師徒關係是不是也是這樣的,不,張老師他就是,要不他就不收你,因為收她的時候已經是他們天津提出第二次,第一次張老師因為覺得跟她相差的歲數比較大,大概有50歲吧,他可能認為覺得溝通起來或者什麼不太方便,但是呢,他們天津第二次提出來呢,他既然答應了,他就會特別地細心的來指導你,他不會敷衍,他經常有時候去天津,他們把他請到天津,為他們來傳授,也經常把她叫到北京,有的時候聽一盒錄音帶,聽完之後就發現不好,馬上就給她打電話,把她叫到家裡來,又給做飯,又是什麼的,並且還很耐心地給她講解劇情啊,探討這個人物的心理等等,使她明白了很多的藝術創作的手段。並且他還給你做示範,有的時候他們在音配像的過程當中,像《打漁殺家》呀,《法門寺》,她排的戲《金.斷.雷》,《秦香蓮》等等,就上去,上到舞臺上,他覺得你做的不到位,他上到舞臺上親自給你做示範,因為他年齡已經很高了,所以更使她這小輩來說,她特別地感動,就是連身段都給她做出來了,傾注了老師的心血了,對她的期望也非常高了。

    她當時是在天津市青年京劇團,青年京劇團在全國也都是響噹噹的,這也是李瑞環同志非常關注丶非常關心、非常支援的,而且他們這個團的宗旨記得是六個字,叫先繼承後發展。那趙秀君對於這六個字是怎麼理解的,這六個字呢,她覺得對他們年輕人來說,非常的實惠,因為藝術呢,要會、通、精、化,你會了,通了,精了,你才能夠自己化了之後才能夠發展,才能夠變化,如果年輕人,我(他)們知道的比較少,這樣呢先把老一輩藝術家的這種最根本的一些科學道理還有一系列京劇的組合繼承下來,對於我們今後的變化來說,她覺得非常有用,而且這是最根本的。那她具體的在傳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比方說是不是也經常的觀摩一些老藝術家的錄影錄音,這些是必備的。那也是經常的在家裡來看,來通過錄像向老一輩藝術家來學習、來體悟。

    那麼在她拜了張老師之後,有沒有再跟其他的一些大家學戲,學了,就是張老師親自打電話給李金鴻老師讓他來教她《金山寺》,還有就是叫張正芳老師教她花旦。還有,她記得在1996年的時候正好是新春的晚會,張老師也在,杜老師也在,這兩位大師坐在一起,杜近芳老師,張老師把她叫到跟前,就跟杜近芳老師說,這是我的學生最小的一個徒弟,你今後呢多指教她,化妝上、表演上等等,多給她說說,她就體會到這兩個大師在一起之間就是沒有門戶的那種感覺,並且是真的,在張老師去世之後,他們團在排《西廂記》呢,請到了杜老師,杜老師而且是義不容辭的,而且是真正的把自己,因為她當時跟張老師一塊兒排練,她演紅娘,她的體會,她對崔鶯鶯的一點一滴的傳授給她,趙秀君她特別的感動,她也特別感謝杜老師。她在2002年的時候,又特別榮幸的拜了杜老師為師。她後來回憶說,兩位老師都說過,透過自己的勤奮,來填補藝術,不能夠憑著一時的小聰明或者是就小有名氣,就自己懶惰了。兩位大師給她的總體感覺,她覺得他們都是對藝術非常的認真,非常的慎重,而且,一生的精力為藝術奮鬥,她呢,受到大師的薰染,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cs75,吉利遠景suv,哈佛h2,這三款車親們給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