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好
-
2 # 清風明月逍遙客
我們都知道,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山海關,又稱“榆關”,它位於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北依燕山,南臨渤海,位於山和海之間,因此得名山海關。作為萬里長城上一道雄關,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它在地理形勢上又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呢? 長城最東端?
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山海關關城以南五公里處,渤海之濱的老龍頭。萬里長城在這裡與大海相會,登上老龍頭的澄海樓,憑高遠眺,雲水蒼茫、水天一色,美不勝收。如果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橫亙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條巨龍,而直插入海的老龍頭就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因為長城如龍,所以人們習慣性地將這段入海奇城,稱為老龍頭。所謂的天下第一關,是否就是指長城由此起始,從東向西,地理位置上的第一呢?
軍事要塞?
我們來到山海關長城博物館,試圖在這裡找到更多的線索。在這個佔地面積達1.2公頃的長城博物館中,一些古代兵器引起了記者和專家的注意。這些兵器,不僅品種豐富,而且數量驚人。隨行的專家董耀會告訴我們,這些兵器全部都發掘于山海關長城遺址。由此可見,當時的山海關不僅駐有重兵而且似乎歷經過極為慘烈的激戰。山海關之所以號稱天下第一關,是不是因為這裡曾經是關內關外各種軍事力量反覆爭奪的最重要的關隘呢?
商貿重鎮?
其實,這座聞名天下的山海雄關,也是名符其實的商業重鎮。關城內有一座王家大院,佔地十餘畝,興建於清代咸豐年間,主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山西商人。大院內的大型馬車、亭臺樓閣、迴廊花窗都可以看出山海關王家的富足,這也映射出當年在山海關這條“古國道”上商旅的繁盛。
那麼,當時山海關到底是因為地處萬里長城最東端,還是因為它的商貿地位,或是軍事設施而名列天下第一呢?
其實,山海關距離當時的京城大約只有280千米,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於騎兵衝殺的平原為主。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它關乎古代明王朝京師的安全,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而“天下第一關”中所謂的“第一”,不僅指山海關地處萬里長城最東端,更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
正是由於處在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遊牧文化的樞紐位置,山海關在明清時期的商貿地位尤為顯著,中原和少數民族商旅往來頻繁,所以出現了諸如山海關王家這樣的富商巨賈。這也就解釋了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又是商貿重鎮的原因。
然而,作為防禦的重要關口,長城的修築歷經數個朝代。但無論是哪個朝代,設計師和建造者們都遵循一條重要原則:“因地形,用險制塞”。長城的設計者們,善於在兩山峽谷之間,利用山川之險作為天然屏障修築長城。但反觀山海關,地處東北和華北兩大平原的交界處,既沒有險要的山嶺,又沒有大河的阻隔,無險可據的地形地貌,讓山海關暴露在一馬平川的兩大平原之上。
-
3 # 澹奕
明朝洪武十四年建設山海關,這裡也是明長城東部的主要關隘,早在隋朝年間,這裡便建設了關隘稱為榆關,五代之後因幽雲十六州被契丹所奪,這一關隘也失去了功用。
直到明朝,山海關建成之後,稱為了扼守中國北方的一處要衝。作為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山海關是關內與關外的分界線,也是京畿的一道重要屏障,尤其明朝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山海關更是關乎明朝的生死。由於處在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遊牧文化的樞紐位置,山海關在明清時期的商貿地位尤為顯著,中原和少數民族商旅往來頻繁,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又是商貿重鎮。
山海關扼守遼西平原,守衛華北平原,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明朝之後,逐漸贏得“天下第一關”的美稱,當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開啟山海關放清兵入關,也成為了歷史上的最大罵名。
-
4 # 小朋友OR大朋友
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古渝關在撫寧縣東二十里。北倚崇山,南臨大海,相距不過數里,非常險要。山海關是由那些建築組成的呢?山海關為什麼又會被稱會"天下第一關"?
(圖)山海關舊照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西羅城等長城建築。
(圖)滿洲時期的山海關城內鼓樓
(圖)“天下第一關”巨匾
在箭樓之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關”巨匾,樓內外一共三塊匾,一樓內懸掛的為原匾。
“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19米,高1.5米,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鉅作。關於匾額是誰題的字流傳有很多說法, 其中流傳最廣的有以下兩種:
一說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當地的民間傳說中,說是他大筆揮毫之後,叫人把巨匾掛上城樓,一看,卻發現“下”字少了一點,怎麼辦?正當圍觀者議論紛紛之際,只見蕭顯抓起一塊麻布,揉成一團,沾上墨汁,往上奮力一拋,恰好就打到了點兒上,這一下,匾額就更顯得氣勢不凡了。
二說是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書載明代嚴嵩所題的匾,每字大1.7米見方,一向藏放在關城東南角的魁星樓中。日寇攻破山海關時,將其掠往東京,並公開陳列。
(圖)1929年山海關地圖
(圖)山海關長城舊照
山海關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關”?
主要是從地理位置上,從山海關再往南,就是建築在海濱上的老龍頭,1990年以前這裡曾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 山海關就是明長城的東北的第一座關隘。
(圖)老龍頭景貌
而且山海關從地理形勢上,依山鄰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貢,成為明清以來特別是近代史上“關”的代表稱號了,代表最強之意。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間,長城縱貫南北,山海關城緊扼隘口。並且東有峻嶺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為一條自然壕塹,從而構成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
所以人們認為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關”。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
5 # 漢之羽林
謝邀,山海關從地理位置上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再就從地理形勢上依山鄰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在高山大海相距八公里之間長城縱貫南北,山海關城緊扼隘口,並且東有峻嶺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為一條自然壕塹從而構成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選中設山海衛,“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
6 # 天馬行文
山海關修築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由中山王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是明長城最東端的起點,是華夏東北地區最重要的關隘之一,與最西端的嘉峪關遙相對望,共同守護著華夏大地。山海關這座匯聚了萬里長城之精華的“天下第一關”,以氣吞山河的氣勢將山川、大海與之相連,與長城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是“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
山海關與長城相連線構成一整套完整的長城防禦體系,在歷史上堪稱軍事建築的絕唱。山海關城的建築設計真可謂因地制宜,將四方形的城池與長城相連線,並以此為關,匠心獨運。城 牆外部以青磚包徹,內填夯土,城高14米,厚7米。城牆四周封閉,有城門4個,東稱“鎮東門”,西稱“迎恩門”,南稱“望洋門’,北稱“威遠門”,其中儲存最完整的東門城樓上懸掛“天下第一關”的匾額。山海關之所以能聲名遠播,除了它的歷史意義外,這塊巨匾的貢獻也不容小看。它大約6米長,1.5米寬,正中寫有“天下第一關”五個正楷大字,筆力蒼勁渾厚,氣勢豪壯,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但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史書上並無記載。
山海關城樓東西南北四門中,東門的鎮遠樓最為著名。鎮遠樓也叫箭樓,聳立於長城之上,為歇山重簷頂建築,頂脊雙吻對稱,下面是磚木結構,四角的飛簷上有形態各異的脊獸作為裝飾,造型美觀,栩栩如生。登上城樓,雄視四野,眼前是煙波浩的大海,身後是蜿蜒不絕的萬里長城 。
除了鎮遠樓,山海關城樓的四周還設有靖邊樓、牧營樓、臨閣樓等建築,它們共同構成了山海關威武雄壯、無堅不摧的防禦體系。其中,靖邊樓也叫東南角樓始建於明初,在抗日戰爭中被毀,1958年國家又撥專款修復了靖邊樓,1986年才竣工。 隨著歲月的流逝,山海關卸下了歷史的重擔,抹去了一身的肅殺,只有那斑駁的傷痕成為永久的回憶。今日的山海關,因為那奇異的風光、璀璨的名勝古蹟,又再次成為歷史古蹟的名城和旅遊避暑的勝地。歡迎你來山海關旅遊、度假!
-
7 # 一丹流青
現在一般認為,明代成化八年的進士蕭顯題寫了今天城樓上的“天下第一關”牌匾。但是,千百年來華夏有不少雄關,究竟能不能被稱為第一關,關鍵看其對京城的重要性,如果這個關隘一旦被佔據就可以席捲京城,那麼這個關隘就可以成為那個時代的第一關。
比如,對於秦帝國來說,函谷關就是其第一關。丟掉了函谷關,則秦帝國的首都咸陽不保,根基關中盡喪。
而對唐帝國來講,潼關則是它的天下第一關。無論是誰,只要佔據了潼關,則可以席捲長安,進而扼控關中,從而雄霸天下。
由於北宋建都於開封,四周一馬平川,而北方的幽雲十六州早已落入遼人之手,因此,北宋的首都開封,可以說沒有任何關障可以真正拱衛它。
整個開封,除了黃河天險外,幾乎無險可守,而黃河冬季會結冰,讓北方的遊牧民族可以踏破厚厚的冰層前來進攻。
所以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看,北宋處於極其不利的戰略位置。
所以任何國家的首都,除了要有經濟基礎來支撐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還必須四周要有雄關和重要的關口來拱衛。
試想,成天被敵人侵犯首都,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那為什麼說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關呢?
元朝開始,北京成為了中國的首都。對元朝人來講,因為他是主動進攻的遊牧民族,可以說周圍沒有能夠威脅到他的勢力。
但即使這樣,今天的山海關附近仍然有軍隊把守。 到了明朝朱棣當皇帝的時候,本著“天子守國門”的宗旨,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同時重修了山海關防禦體系。
對於京城北京而言,明朝主要的敵人是來自於北方草原蒙古族和東北地區的女真族。這時候,山海關、居庸關等重要關隘就關係到京城北京的生死存亡。
山海關東北是平坦的遼西走廊,南面是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
非常有利於遊牧民族騎兵行動和大規模集結。從這個角度來講,只要遊牧民族拿下山海關,就可以席捲北京,進而入侵中原。
相對而言,居庸關等關口,其背後是漫長的山路,不太利於大規模的集結和行軍,並不是遊牧民族入侵的最佳路線。
所以說,山海關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關,是其軍事地理的重要性決定的。
誰能控制山海關,誰就控制了北京。誰控制了北京,誰就可以虎視中原,進而一統中國。
-
8 # 說歷史講考古
山海關作為萬里長城東部的第一個關口,是中國扼東北、華北咽喉的軍事重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元代的時候就曾在此大量移民,修溝壕,築工事,派兵駐守。明洪武年間,為抵禦來自北方殘元勢力的軍事威脅,大將徐達奉命前往榆關修築軍事體系,到達之後,他看中了這山海相連處的顯要地勢,就將歷代屢修屢廢的長城連在一起,建成一體化防線,築關設防。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在山與海之間,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是中原通往東北的咽喉要衝,也是護衛京津兩城最重要的一道屏嶂。關城是整個城防建築群的中心,利用了西南低、東北高的地形,修築了高大堅固的城牆,護城河外繞全城。整個城池與萬里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形成“鎮關金鎖接長城”之勢。而且城樓之外還有甕城,雖然規模不大,但作用至關重要。它是關城的二道防線,同外圍的羅城一樣,大小城池並守,禦敵於城外,擒敵於城。
-
9 # 風逸塵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依山傍海,故有山海關之稱,為明長城東之起點,與萬里之外的明長城西之起點嘉峪關遙相呼應。
天下第一關為明憲宗朱見深所起,也就是明成化皇帝。到後來後金崛起,防禦關外,山海關都是首當其衝,無疑顯示了它的地位。同時也是明末關寧錦防線的核心位置,為明京師防禦關外後金的一道重要屏障,故有“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
山海關周長約四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七米,無疑顯示天下第一關的氣勢,更是扼東北之要衝,所以關既是城,城既是關,更是建有包括以箭樓為主體、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東邊城、西邊城為輔的長城建築體系。
山海關之所以稱為天下第一關,主要還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它依山傍海,雄關鎖隘,自古易守難攻,為明長城在東北的第一個關隘,更是京師之門戶,軍事之戰略要地。
-
10 # 清汐生活百科
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是因為山海關距離當時的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約只有280千米,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於騎兵衝殺的平原為主。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它關乎古代明王朝京師的安全。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而天下第一關中所謂的第一關,更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
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回覆列表
天下第一關景區位於山海關城中心,是山海關城的東門,又稱鎮東樓。因它地處要隘,又是萬里長城東起第一關,故稱"天下第一關"。
關口為一長方形城臺,高12米,東西向,東為關外,西為關內,南北邊接長城。臺的中部為巨大的磚砌拱門,有關門可以開閉。東面連線城臺為甕城。外接長城又一方城,為東羅城。城臺上築樓,為兩層重簷九脊布瓦頂,高13.7米,南北長20米,東西寬10.10米,建築面積198平方米。樓分上下兩層,外簷桁枋飾明代彩繪,西面下層中間闢門,上層三間均為木製隔扇門。東南北三面有箭窗68個,平時以木帛硃紅窗板掩蓋,板上有白環,中有黑色靶心,同彩繪桁枋相隔配合。
上層額枋前懸有巨幅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字高達1.6米,全額長5.9米,系明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蕭顯所書,字型渾厚,蒼勁有力,把城樓點綴得更加氣魄宏大,雄偉壯觀。北望長城,蜿蜒山巔,直插雲表,令人心目怡霽,為之氣壯。
山海關城古稱榆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軍徐達見此地"枕山依海,實遼薊咽喉",便修築長城,建造關隘,遂更名為山海關。因其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有"山海關關山海"之說,所以自古為兵家必爭之 地,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
"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381年。城樓內儲存著明成化八年(1472年)"天下第一關"匾額一塊,其中"關"字高1.45米,"一"字長1.09米,為當地進士蕭顯的真跡。傳說蕭顯寫這個"一"字,是用頭髮結成"硬刷子",飽蘸墨汁,猛一抬頭,把"硬刷子"打在匾上,一挫、一拖、一頓,這個"一"字就出來了。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可將山海關這座青磚素瓦的古城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