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你相娛
-
2 # 使用者50864164842
那是因為我們除了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外 其實還有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才是我們真正的性別 比如有些男性天生喜歡化妝漂亮的衣服 但是他們是男性 社會會有阻力 來自家庭和親人朋友的壓力 他們的出路要麼我行我素 要麼選擇變性手術 但是選擇變性代價真的太大了 我們後悔自己的性別原因是性別的固化和傳統思想封建 但在人性化和包容理解方面 全世界目前做的最好是泰國
-
3 # 唐映紅
先修正一下題主的問題,每個人的生物性別並非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不存在後悔不後悔的問題,只存在接受不接受,認同不認同的問題。從生物學角度,決定一個人胚胎髮育成什麼性別的嬰兒,取決於男性性染色體Y染色體上的性別決定基因SRY。受精卵發育的初期,前一個月胚胎性別未分化,大約4~6周左右,具有SRY基因的胚胎會開始分泌雄性激素,沒有SRY基因的胚胎則沒有這個過程。激素環境影響了胚胎的性別分化,女嬰的發育不需要任何激素環境,而男嬰的發育必須依賴穩定濃度的激素環境。問題就出在這裡,無論男嬰還是女嬰,母體本身的諸多因素都可能影響胚胎髮育的激素水平,如母親的情緒水平、健康水平、內分泌、藥物使用甚至飲食使用等等。對於不需要激素的女嬰發育,如果母體因素導致雄性激素水平過高,就可能對女嬰發育產生影響;反過來,男嬰發育需要仰賴穩定的、一定濃度的激素環境,如果母體因素導致胚胎激素水平不足,或者不穩定,則可能對男嬰發育產生影響。
生物學家利用老鼠做過實驗,透過注射改變胚胎後期的激素水平,雖然不會改變胚胎的性別,但卻能夠改變出身鼠崽性成熟後的性行為方式。例如,改變雌鼠胚胎的激素環境,使之沉浸在高激素水平中,這樣的雌鼠出生性成熟後會主動去爬別的老鼠的背,而不是像正常雌鼠一樣等著被別的老鼠爬背。這反映了什麼?被實驗人員人為改變胚胎激素水平的雌鼠認為自己是雄鼠。
當然沒有辦法在人類做同樣的實驗,但哺乳動物胚胎的性別分化發育原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胚胎激素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更微妙。老鼠不會說我不要做雌鼠,我只想做一隻安靜的美雄鼠,但人類會說,會表達,哪怕是細微的沒那麼認同也可以表達出來。
換言之,一個人對自己出生性別是否接受,是否認同其實是天生的,一出生就註定了。對自己出生時的生物性別是否接受、認同也被稱為心理性別。強烈的不認同,被稱為跨性別者,也就是LGBT中的那個T。有些跨性別者不僅不認同,而且完全不接受,像金星老師,透過變性手術改變解剖結構,成為變性人。中國大陸法律承認變性人的新性別,金星老師是優秀的女舞蹈家,知名的女主持人,但她的出生性別是男性。金星老師這樣挨一刀改變身體解剖結構的跨性別者,被稱為Transsexual MTF。
有些跨性別者強烈不認同,但尚能接受身體保持出生性別特徵,也就是說不透過變性手術,不挨那一刀。目前中國大陸法律不承認這一類人的性別改變,但美國一些州,以及英國的法律承認他們的性別變更。像紐約法律規定只要透過臨床心理醫生的評估,就可以變更護照上的性別。像這樣不改變身體解剖結構的跨性別者,如果出身性別為男性,被稱為Transgender MTF。
雖然傳統認為兒童期把男孩當女孩養會導致成年後的性別認同,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一點,一般認為後天社會化因素可能會造成性別困擾,但典型的跨性別者是先天的。這也是為什麼加拿大一些省會在給教師的兒童性別發展指導手冊裡要求學校教師不要為兒童性別社會化設定預先目標,應該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先天傾向。
所以,無論出生時的生物性別,還是表現出來的性別接受與認同,即所謂的心理性別,都不是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瀟灑選擇的。
以上。
回覆列表
國家地理雜誌公佈了2017年一月份雜誌的封面。這是一期關於“性別革命”的特刊。封面上的主人公是來自堪薩斯城的9歲變性女孩艾弗裡·傑克遜。“做一個女孩最好的事就是,無須再將自己偽裝成男孩了。”封面上印著艾弗裡的變性感受。
看來眾多讀者還是把國家地理當成兒童向的科普雜誌,對太前衛生猛的題材接受度還是低。一部分推特使用者留言認為國家地理這是在支援虐童和同情精神病。而另一邊LGBT倡導組織Freedom For All USA則對國家地理表示聲援:“我們為9歲的艾弗裡感到驕傲。”
新年第一期的雜誌關注的是兒童跨性別群體。變性人的概念和新聞早已屢見不鮮,或許真正讓大眾驚訝的還是主角艾弗裡的年齡:只有9歲。恐怕這也正是眾多家長怒不可竭的原因了。大家對變更感到不安,而不是理性探討緣由。
“兒童的性別意識大約形成於3~6歲之間。”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精神病學家帕特里克·凱利說。大多數孩子都會度過一個自然的過程,少數會經歷性別不安症,也叫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不安症患者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所引申的社會期待與標籤,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其他性別。性別不安症多在兒童時期出現,不過具體年齡階段很難判定。“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展開現象,最早在學齡前階段就可能出現。”舊金山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伊恩薩夫特說。2014年2月,密蘇里州跨性別研究所所長卡羅琳·吉布斯見到了這個名叫艾弗裡的6歲男孩。
“我是個女孩。”男孩說。
“什麼讓你認為自己是女孩?是衣物和玩具麼?”
“不。我就是。”
“你對父母用‘我兒子’和‘him’稱呼你有什麼感覺?”
“我真的是‘her’,”艾弗裡答道。“我是女孩,我是女兒。”
小小年紀的艾弗裡已能理解性別對話的複雜性。國家地理雜誌主編蘇珊·古登堡認為艾弗裡簡直是性別革命的絕佳詮釋。近年來跨性別者開始登上主流雜誌封面。2014年,女演員拉弗恩·考克斯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變性人。一年後,變性成功的前奧運冠軍凱特琳·詹納登上《名利場》封面。同年夏天,馬拉松運動員阿米莉亞·加潘登上《Women’s Running》封面,成為首位在健康雜誌露面的變性人。
男的想變成女的國家地理雜誌公佈了2017年一月份雜誌的封面。這是一期關於“性別革命”的特刊。封面上的主人公是來自堪薩斯城的9歲變性女孩艾弗裡·傑克遜。“做一個女孩最好的事就是,無須再將自己偽裝成男孩了。”封面上印著艾弗裡的變性感受。
看來眾多讀者還是把國家地理當成兒童向的科普雜誌,對太前衛生猛的題材接受度還是低。一部分推特使用者留言認為國家地理這是在支援虐童和同情精神病。而另一邊LGBT倡導組織Freedom For All USA則對國家地理表示聲援:“我們為9歲的艾弗裡感到驕傲。”
新年第一期的雜誌關注的是兒童跨性別群體。變性人的概念和新聞早已屢見不鮮,或許真正讓大眾驚訝的還是主角艾弗裡的年齡:只有9歲。恐怕這也正是眾多家長怒不可竭的原因了。大家對變更感到不安,而不是理性探討緣由。
“兒童的性別意識大約形成於3~6歲之間。”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精神病學家帕特里克·凱利說。大多數孩子都會度過一個自然的過程,少數會經歷性別不安症,也叫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不安症患者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所引申的社會期待與標籤,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其他性別。性別不安症多在兒童時期出現,不過具體年齡階段很難判定。“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展開現象,最早在學齡前階段就可能出現。”舊金山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伊恩薩夫特說。2014年2月,密蘇里州跨性別研究所所長卡羅琳·吉布斯見到了這個名叫艾弗裡的6歲男孩。
“我是個女孩。”男孩說。
“什麼讓你認為自己是女孩?是衣物和玩具麼?”
“不。我就是。”
“你對父母用‘我兒子’和‘him’稱呼你有什麼感覺?”
“我真的是‘her’,”艾弗裡答道。“我是女孩,我是女兒。”
小小年紀的艾弗裡已能理解性別對話的複雜性。國家地理雜誌主編蘇珊·古登堡認為艾弗裡簡直是性別革命的絕佳詮釋。近年來跨性別者開始登上主流雜誌封面。2014年,女演員拉弗恩·考克斯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變性人。一年後,變性成功的前奧運冠軍凱特琳·詹納登上《名利場》封面。同年夏天,馬拉松運動員阿米莉亞·加潘登上《Women’s Running》封面,成為首位在健康雜誌露面的變性人。
這是某次偶然看到的一件事,講的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性別不滿意。
(圖為任意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