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法雨禪樂

    趙州禪師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常以以“平常心”、“本分事”接引學禪者。

    一日,兩位剛到寺院的行腳僧人慕名來找趙州禪師,請教修行開悟之道。

    趙州禪師先問其中一人:“以前來過這裡沒有?”那人回答沒來過。趙州禪師便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的回答讓第二個僧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連在身邊的寺院監院這時也懵了, 悄悄問趙州禪師:“師父,新來的你叫他吃茶去,這來過的人為什麼也叫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心知監院未理解其中真意,便突然喊了一聲監院的名字,監院趕緊答應,趙州禪師接著便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這樣做,是為了警示人們學習佛法不是一個知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對禪的體驗也同樣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須親自去喝那茶。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為河北趙縣柏林寺趙州從諗和尚影像碑題詩:“平生用不盡,拂子時時豎,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趙州三稱吃茶去,截斷了一切向外尋求的心思與智巧,讓學人在一杯茶中感到當下的生命情境,那是無限悠閒,無限自在的佛學三昧。也是茶禪之道的真諦。

    “茶”字的寫法,是上草下木中為人。然而,草木之中有幾人?絕去機心,完完全全地融入大自然,從古到今,能得此中趣味者,實在是少之又少。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分。兩晉之際,寺僧開始用茶作為待客的禮儀。茶有“三德”:一是可驅睡魔方便坐禪,二是利腸通氣有助消化,三是恬淡和雅抑制慾望。

    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成為禪門茶道的特色。

    飲茶的技巧、規範、品茶方法,是茶技;表現飲茶的技巧、透過文藝的形式表現飲茶情景的,是茶藝。透過飲茶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將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是茶道。

    趙州一碗茶 今古味無差

    根植菩提種 葉抽智慧芽

    瞿曇曾記莂 鴻漸復添蛇

    甌注曹溪水 薪燒鷲嶺椏

    虛空為玉盞 雲水是生涯

    著意嘗來淡 隨緣得處佳

    正清和雅氣

  • 2 # 為自己的荒唐感到羞愧

    這句話得讓多少人傷腦筋瞎胡扯?趙州老練了,不耐煩瞎忽悠,忽悠也白忽悠,才叫人吃茶去。你經歷過了就知道了,所有的語言都是瞎掰。他又不走開,你懶得理他,支開他就是了。和讓人問取賣豆腐的那個禪師如出一轍。

  • 3 # 淝水之岸

    禪學典故的“吃茶去”的由來

    趙州從諗禪師是唐代禪宗大德,他說的“吃茶去”三個字被世人看成是“趙州禪關”,關成為禪林以及茶文化一大著名典故。趙州從諗禪師“吃茶去”公案誕生的地方河北趙縣也被尊為“禪茶一味”的故鄉。

    這則公案講述的是趙州禪師在禪學領域被人敬仰,所以常有僧人前來請教,一次有兩位僧人來到趙州向禪師請教如何是禪。從諗禪師問其中一個以前是否來過,那個人回答沒有,從諗禪師於是便說:“吃茶去!”

    從諗禪師又問另一個僧人是否來過,這個僧人回答曾經來過,從諗禪師還是說:“吃茶去!”當時在身邊的監院也問從諗禪師:來過的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也讓他吃茶去,是何道理?趙州禪師叫了聲“院主”,監院答應了一聲,從諗禪師依然說:“吃茶去!”

    其實這一句“吃茶去”就是代表著從諗禪師的禪心。禪的修證,在於體驗和實證。語言表達無法與體驗相比。參禪和吃茶一樣,茶的滋味要自己體會,禪的滋味也是如此,別人說出的滋味終究不是自己的體悟。所以,萬語與千言,不如“吃茶去”三字。本文有茗山生態茶業整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同所是指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