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一個不易下定義的概念,只能大體理解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簡稱.
文化既包含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也是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的載體.其實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生命體,一代代的國民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民族意識、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向文化體系中不斷注入時代的資訊.如果用空氣比喻文化是再貼切不過了,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將環境的資訊不斷地注入於原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中沉澱出具有環境特色的文化.在現在看來,這種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對現代的人來說只是在享受著傳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思維方法,而成為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們才對祖國有認同感.文化給予人們民族感、歷史感和自豪感,人們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總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和認知人類自身的生命體,它包含了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從文化、民族和地域(國家)的層次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就會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古印度是由於外族的入侵帶來了外族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擱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歷史上迅速消亡,雖然種族還在,但民(種)族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生了轉變.為了區分這個變化,只能把外來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稱之為古印度,以區別現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證.古印度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因其經阿拉伯傳入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稱為“阿拉拍數字”.這也許是印度的一個悲哀,但更深層次的悲哀是今天的印度人已經讀不懂古印度文了.還有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有相似的命運.
國學是一個不易下定義的概念,只能大體理解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簡稱.
文化既包含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也是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的載體.其實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生命體,一代代的國民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民族意識、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向文化體系中不斷注入時代的資訊.如果用空氣比喻文化是再貼切不過了,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將環境的資訊不斷地注入於原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中沉澱出具有環境特色的文化.在現在看來,這種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對現代的人來說只是在享受著傳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思維方法,而成為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們才對祖國有認同感.文化給予人們民族感、歷史感和自豪感,人們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總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和認知人類自身的生命體,它包含了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從文化、民族和地域(國家)的層次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就會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古印度是由於外族的入侵帶來了外族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擱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歷史上迅速消亡,雖然種族還在,但民(種)族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生了轉變.為了區分這個變化,只能把外來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稱之為古印度,以區別現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證.古印度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因其經阿拉伯傳入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稱為“阿拉拍數字”.這也許是印度的一個悲哀,但更深層次的悲哀是今天的印度人已經讀不懂古印度文了.還有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有相似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