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甫其人:
《三國志·後主傳》中,曾經提到過蜀漢“國不置史,註記無官”。而且劉禪投降後不久,蜀地便發生了“鍾會之亂”,憤怒的曹魏士兵,不僅殺掉鍾會姜維,還四處縱火搶掠,成都一片狼藉。這場動亂造成數目不詳的蜀漢官方資料散佚,所以《三國志》中很多蜀漢人物的傳記出現事蹟不清等問題。
蜀漢後期有一位官員,名喚楊戲,此人頗有才幹曾受蔣琬重用,因酒後對姜維多有嘲諷,被姜維奏報後主,將其貶為庶人。此人曾寫下一篇文章,名為《季漢輔臣贊》,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篇文章附在《蜀書》最後,用於說明補充。
關羽
劉璋擔任益州牧時,王甫便在其麾下效力,擔任益州書佐。214年,劉備奪取益州,王甫跟隨主公劉璋一道歸降。劉備起用益州士族,王甫被任命為綿竹縣令。王甫能力卓著,劉備委以重任,將他調往荊州,擔任荊州議曹從事,命其襄助關羽防守荊州。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王甫在益州的經歷,倒是寫明他在關羽身邊擔任隨軍司馬的官職。關羽北伐中原,攻破襄陽,欣喜非常。但王甫這位智囊擔心呂蒙垂涎荊州,出言勸諫,這無疑是往關羽頭上澆了一盆涼水。王甫對關羽的人事任命提出了異議,他認為糜芳、傅士仁能力不足,坐鎮荊州的潘濬貪圖利益。王甫認為前都督趙累,忠實可靠,可以勝任。
不怒自威的關羽
但關羽執意不聽,並反感王甫指手畫腳,便打發王甫去江邊修築烽火臺。結果不出王甫所料,呂蒙白衣渡江,趁夜襲破荊州,潘濬被勸降後,投奔孫吳。傅士仁、糜芳變節降吳。回師的關羽,在半路遭遇伏擊,得知荊州已失,關羽頓足捶胸,後悔不聽王甫的逆耳忠言。
惦念家屬安危的關羽部下,思鄉心切,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士兵甚至的將官們組隊逃亡,關羽無法制止。前有東吳軍攔截,後有曹操軍追擊,進退不得的關羽只能撤往麥城。但上庸的救兵不至,關羽麾下僅剩二三百人,還缺衣少食,多半帶傷。
趙累建議關羽棄守麥城,回西川重整旗鼓。王甫和周倉率殘兵百人守城,為關羽突圍爭取時間,王甫勸說關羽小路險峻難行,恐有埋伏,應走大路。但關羽自恃武藝高強,於是率二百人突圍出城。果不其然,關羽在小路遭遇東吳軍伏擊,山路崎嶇無法策馬馳騁,結果趙累死於亂軍之中,關羽、關平父子被擒遇難。
關羽和周倉
東吳兵挑著關羽、關平父子首級前來勸降,王甫周倉得知關羽遇難,王甫從城樓跳下自盡,周倉拔劍自刎,以身殉義。部分地區的關帝廟,除關平、周倉外,也將王甫、趙累的塑像也供奉其中。
3、守麥城的王甫主動提出,關羽留下週倉應是給王甫加強實力,因為這支守軍的多是老弱病殘,人數僅有百餘人,王甫也是隨軍司馬,戰力一般。周倉膂力驚人,可堪重用,身為關羽親信留下幫助王甫守城,可安人心,又可牽制東吳軍兵力,多半凶多吉少。王甫屢次三番提出逆耳忠言,關羽並非樓下所說,看穿王甫投吳之心。要知道,關羽軍士氣低落,土崩瓦解,王甫有機會逃出,何必冒著生命危險,追隨關羽直到麥城再去投誠,多此一舉。
1.王甫其人:
《三國志·後主傳》中,曾經提到過蜀漢“國不置史,註記無官”。而且劉禪投降後不久,蜀地便發生了“鍾會之亂”,憤怒的曹魏士兵,不僅殺掉鍾會姜維,還四處縱火搶掠,成都一片狼藉。這場動亂造成數目不詳的蜀漢官方資料散佚,所以《三國志》中很多蜀漢人物的傳記出現事蹟不清等問題。
蜀漢後期有一位官員,名喚楊戲,此人頗有才幹曾受蔣琬重用,因酒後對姜維多有嘲諷,被姜維奏報後主,將其貶為庶人。此人曾寫下一篇文章,名為《季漢輔臣贊》,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篇文章附在《蜀書》最後,用於說明補充。
在《季漢英雄贊》中,提到一位叫做王甫的蜀漢官員。此人是廣漢郪(今四川三臺縣)人,表字國山,楊戲稱其為“國山休風”(擁有美好的品格),並讚美他“濟濟修志,蜀之芬香”。關羽
劉璋擔任益州牧時,王甫便在其麾下效力,擔任益州書佐。214年,劉備奪取益州,王甫跟隨主公劉璋一道歸降。劉備起用益州士族,王甫被任命為綿竹縣令。王甫能力卓著,劉備委以重任,將他調往荊州,擔任荊州議曹從事,命其襄助關羽防守荊州。
荊州淪陷後,沒有交代王甫怎麼回到益州。222年劉備替關羽報仇,發兵伐吳,勢要收復荊州。王甫隨同劉備出征,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東征軍被陸遜擊敗,王甫死於亂軍之中。其子王祐,在蜀漢官至尚書右選郎。2.演義中的王甫《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王甫在益州的經歷,倒是寫明他在關羽身邊擔任隨軍司馬的官職。關羽北伐中原,攻破襄陽,欣喜非常。但王甫這位智囊擔心呂蒙垂涎荊州,出言勸諫,這無疑是往關羽頭上澆了一盆涼水。王甫對關羽的人事任命提出了異議,他認為糜芳、傅士仁能力不足,坐鎮荊州的潘濬貪圖利益。王甫認為前都督趙累,忠實可靠,可以勝任。
不怒自威的關羽
但關羽執意不聽,並反感王甫指手畫腳,便打發王甫去江邊修築烽火臺。結果不出王甫所料,呂蒙白衣渡江,趁夜襲破荊州,潘濬被勸降後,投奔孫吳。傅士仁、糜芳變節降吳。回師的關羽,在半路遭遇伏擊,得知荊州已失,關羽頓足捶胸,後悔不聽王甫的逆耳忠言。
呂蒙又使用心理戰,關羽的部下多在荊襄當地成家。呂蒙嚴令不得騷擾關羽軍將士的家眷,並有意讓關羽派出的使者將這些家眷的家信捎回,在關羽的軍中報平安。惦念家屬安危的關羽部下,思鄉心切,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士兵甚至的將官們組隊逃亡,關羽無法制止。前有東吳軍攔截,後有曹操軍追擊,進退不得的關羽只能撤往麥城。但上庸的救兵不至,關羽麾下僅剩二三百人,還缺衣少食,多半帶傷。
趙累建議關羽棄守麥城,回西川重整旗鼓。王甫和周倉率殘兵百人守城,為關羽突圍爭取時間,王甫勸說關羽小路險峻難行,恐有埋伏,應走大路。但關羽自恃武藝高強,於是率二百人突圍出城。果不其然,關羽在小路遭遇東吳軍伏擊,山路崎嶇無法策馬馳騁,結果趙累死於亂軍之中,關羽、關平父子被擒遇難。
關羽和周倉
東吳兵挑著關羽、關平父子首級前來勸降,王甫周倉得知關羽遇難,王甫從城樓跳下自盡,周倉拔劍自刎,以身殉義。部分地區的關帝廟,除關平、周倉外,也將王甫、趙累的塑像也供奉其中。
3、守麥城的王甫主動提出,關羽留下週倉應是給王甫加強實力,因為這支守軍的多是老弱病殘,人數僅有百餘人,王甫也是隨軍司馬,戰力一般。周倉膂力驚人,可堪重用,身為關羽親信留下幫助王甫守城,可安人心,又可牽制東吳軍兵力,多半凶多吉少。王甫屢次三番提出逆耳忠言,關羽並非樓下所說,看穿王甫投吳之心。要知道,關羽軍士氣低落,土崩瓦解,王甫有機會逃出,何必冒著生命危險,追隨關羽直到麥城再去投誠,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