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師老索

    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

    這問題真的好奇怪,當一個人感到迷茫、絕望、孤獨、無助的時候也許可能會發出一聲無奈的感慨“我是誰”?。。但是,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那的確有點危險了。一個人在消沉、失去信心、失去了目標時候,會使自己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以至於找不到了自己。

    我到底是誰?無論到什麼時候,最起碼的要記住一點,你是你父母的兒子或女兒,你是你愛人的丈夫或妻子,你是你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你是你親人的親人,你是你朋友的朋友。。。如果把這些忘了,那麼,你真的就不知道自己誰了!

  • 2 # 一聲佛號一聲心

    能問這個問題,說明你的悟性很好。真我是自性,是本體。無論山河大地,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體~自性。所以無論古今中外,所有聖賢講的道理,雖然文字不同,形式不同,但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巧合,不是偶然,而是因為他們開悟了,他們講的道理都源於一個本體、一個自性。自性究竟是什麼?就是本性,就是本源,就是萬事萬物的本體,是一不是二。佛家常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因為看透了大家都是一個本體這一點。

    那麼,人們所認為的自我、自己的我,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妄想、分別、執著所造成的幻象,也就是佛家講的“阿賴耶識”,是假我而非真我。

    大多數人會執著於“假我”,而不識“真我”,你問這個問題,遭人噴幾句,也實屬正常,切勿放在心上。

  • 3 # 釣魚老童

    因為,我是誰,我就是我,與你不同,與他不同,與世界任何人都不同,就是雙胞胎也有不同,人同個性不同,人同想法不同,人是最獨立的個體,形成了人間世界。所以,我是誰,我就是我,任何人你部無法取代。國與國之間也一樣,西方的文明,西方的意識形態,也無法取代我們的國家意志,只有互相互借鑑,和平共處,求同存異,不能強加於我。

  • 4 # 翩翩慕容公子

    “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會給別人帶來多少傷害!又會給別人帶來多少愉快!

    每個人的存在看似是個體的存在,其實脫離了參照物(別人),“我”是不存在的!我們從別人口中得知了真實的“我”,才能夠了解真實的我,別人口中的“我”是什麼樣子,“我”就是什麼樣子的人!

    如果說“感覺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存在”只能說明你已經陷入無限孤獨中,脫離了與別人的互動感應的能力,也許你已經墮落,墮落到別人對你不屑一顧,你拋棄了自己,拋棄了在別人眼中的“我”,你的存在不能引起別人心中的波瀾,可有可無,所以你只能感覺到世界上只存在一個“我”!

    假如一個人處在自我塵封的狀態下,可以想象是多麼的悲哀!活著只是肉體與時間在抗爭,靈魂已被腐朽,不悲不喜,沒有感情的波動!我想對於“我”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只能讓你更加痛苦!

    心態決定未來!心態改變一切!請做好真實的“我”,上帝賦予我靈魂與肉體!我就要把它負責到底!做好一個有模有樣有感情的“我”!有痛苦也有歡樂,有拋棄也有牽掛!

  • 5 # 瘋人樂

    哲學上說:“自我意識”的問題。

    因為一個人不能進入另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自我內省成為自己認識自己的唯一通道。大哲學家笛卡爾則主張“我思,故我在”。康德則倡導“自主意識”,沙特更是叫囂“人生取決於自我選擇”。中國的儒家學說則認為,君子要一日三省,物我與一。道家則宣稱,返樸回真,我與道同。佛教則宣揚,物我皆空,明心見性,識得自我,便可成佛。

    由此可見,人生認得自我,此其一;外界無法控制人的精神自由,此其二;人能創造精神產品和物質財富,此其三。;當然,客觀環境的存在,還有一個自我選擇的問題,此其四。

    佛學:我想佛家才能給你答案!

    你誰是你?我不是我誰是我?

    因為我不是你,所以只能作我自己!

    因為你不是我,所以只能作你自己!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我不會!但是誰又會呢?

    會的人也不是他自己了!

    一是一、二是二,數字他自己也沒得選擇!那為什麼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

    不必執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何必鑽牛角尖呢?

    一定要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什麼樣的書才能稱之為有用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