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其結果如何?
4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宣統三年四月初五日(即1911年5月8日),清廷頒佈《內閣官制》,並公佈了第一屆的內閣名單,這屆內閣由十三人組成,慶親王奕劻擔任內閣總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為內閣協理大臣。十三人名單中只有四名漢人,其餘有七名皇族和二名滿洲貴族,因此招致了立憲派的不滿,稱之位“皇族內閣”。

    (群眾祝賀實行立憲)

    “皇族內閣”的成立,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要追溯到日俄戰爭時期。日本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讓清廷上下都十分震驚,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認為日本之所以能戰勝俄國是因為建立起了君主立憲政體。於是在1906年6月底7月初,端方、戴鴻慈等人聯合上《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裡面提及中國遭受外國欺侮的主要原因在於“內政不進步”,由此建議清廷要儘快確立君主立憲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此折一出,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於是形成了對立的兩派,一派就是端方等人主張君主立憲;另一派是以鐵良為首反對設立責任內閣,反對廢除軍機處。雙方相持不下,清廷沒有認可設立責任內閣這一方案,但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的呼聲日益高漲。

    (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

    客觀原因則是日本對中國的威脅日益加深, 1906年日本就在東北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和關東州都督府,清廷急需尋找挽救時局危機的方法。到了1910年9月,各省代表在資政院會議上提出要頒佈憲法,組織內閣,認為現有的軍機處責任不明,要求設立新的責任內閣,同時開始國會請願活動,要求開國會。這時時局日益危急,即便在清廷內部,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要求設立責任內閣的聲音,最有代表性的是1910年9月30日,廣西巡撫張鳴岐上奏朝廷,認為籌備憲政應從本源入手,而本源就是實行責任內、開國會。可以說地方督撫的“發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朝廷的決策。1910年11月4日,清廷宣佈宣統五年(即1913年)召開國會,並要將九年預備立憲期限縮短為五年,並在第二年的5月8日正式成立責任內閣。

    只是如前所述,這屆內閣名單的公佈,引起了立憲派的紛紛不滿,後者透過各種方式向清廷請願,希望重回憲政軌道,結果屢次遭到了朝廷的置之不理。地方的漢族大員也有很大的意見,因為所謂“皇族內閣”的成立即將剝奪他們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權利,而且各省交由內閣統轄,也是他們不能接受的。立憲黨人和平請願失敗的情況下,部分倒向了革命陣營,最終武昌城頭槍炮聲響,清末新政也隨之流產。

  • 2 # 端木賜香

    按照君主立憲原則,君主是不介入實際的政治動作的,皇室成員也是不應該在內閣中擔任職務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廷1911年5月成立的皇族內閣,是違背其1908年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的。

    清廷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其一,站在朝廷的角度,不違憲。按照《欽定憲法大綱》,皇上有“黜陟百司之權”,朝廷的解讀就是組閣由皇帝說了算。

    其二、皇族擔任政府要職是晚清的政治傳統,一時很難打破。雍正朝以來本來是嚴禁皇族擔任行政職務的,但從咸豐朝開始,或許是逐漸坐大的漢人地方實力派引發了朝廷的不安吧,恭親王奕開了皇族從政的先河,此後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也先後主持朝政。隨著晚清政治改革的深入,在“人人平等”的憲政思潮的影響下,滿族親貴們更是利用他們的既有優勢,紛紛佔居政府要津,實現了權力的高度壟斷。在此既成事實面前,要想在新成立的內閣中將皇族排除出去確實很難。

    三、皇族內閣是攝政王載灃的無奈之舉。首先,李鴻章、張之洞已故,袁世凱被黜,可供選擇的漢人政治精英太少;其次,滿人中雖然政治精英也不多,可他們畢竟是既得利益的擁有者,不讓他們在內閣中承擔主要角色,組閣很難完成;再者,要想在兩年後的1913年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立憲,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需要隨時對來自利益受損的皇族的反對和抵制做出快速反擊,一個穩定的、皇族佔多數的內閣是時局的需要。況且,這只是一個過渡,是對皇族的一種不得已的“贖買”,兩年後完全可以更正過來。

    可惜這樣的組閣,被兩種人有意無意的誤讀。

    一種是立憲黨人。本來以為,一立憲,就是自己黨人的天下了,沒想到皇族屁股還不捨得完全挪窩。我去,這是啥意思哩?逗我們玩哩吧?

    一種是革命黨人。太好了,這個傻逼皇族,居然還不完全挪窩,那啥,咱正好給它宣傳成,政府立憲沒有成意,就是逗傻逼玩哩。誰再靜等立憲,誰就是傻逼。

    大家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傻逼,就都革命了唄。連阿Q都同去同去了。革命以後幹嘛?想睡誰睡誰,想摸誰摸誰,想殺誰殺誰,想搶誰搶誰:“這時未莊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該死的是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麼?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

    “東西,……直走過去開啟箱子來: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先搬到土穀祠,此外便擺了錢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趙家的罷。自己是不動手的,叫小D來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趙司晨的妹子真醜。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哪裡,——可惜腳太大。”那啥,趙司晨的妹子真醜。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那裡,--可惜腳太大。”

    皇族內閣也不至於如此不堪吧?

  • 3 # 老照片

    1905年,震撼於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傳統強國俄國,清廷決定實施立憲。此後清廷開展了一系列考察活動,並於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頒發了《宣示預備立憲諭》,“預備立憲”由此而來。朝野上下為之大振,尤其是一干立憲派認為大清國重振雄風的轉機到了。

    1908年8月,清廷宣佈預備立憲以9年為限,同時頒佈《欽定憲法大綱》23條,模仿日本君主立憲制,大大加強了皇權。《大綱》的頒佈引來了立憲派的反對,尤其是認為9年立憲事件太長,應該所短。11月,光緒、慈禧相繼離世,滿清一下喪失了主心骨,幼齡繼位的溥儀難以參與國事,一切由攝政王醇親王載灃裁定。面對立憲派的洶湧反對之情,載灃做出了讓步,決定將立憲時間縮短到5年,並立刻成立內閣。

    但是此時滿清權貴勢力早已衰弱,當權的只是一批毫無經驗的青年權貴,既擔心於滿人權力因為立憲而大大削弱,又汲汲於謀求個人私利。最終,在載灃的策劃下,改革官制,成立了新的責任內閣:

    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滿洲鑲藍旗人,宗室)

    內閣協理大臣:大學士那桐(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徐世昌(漢人)

    外務大臣:梁敦彥(漢人); 民政大臣:善耆(滿洲鑲白旗人,宗室)

    度支大臣:載澤(滿洲正黃旗,宗室);學務大臣:唐景崇(漢人);

    陸軍大臣:蔭昌(滿洲正白旗人); 海軍大臣:載洵(滿洲鑲白旗人,宗室)

    司法大臣:紹昌(滿洲正白旗,宗室)

    農工商大臣:溥倫(滿洲鑲紅旗,宗室);郵傳大臣:盛宣懷(漢人)

    理藩大臣:壽耆(滿洲正藍旗人,宗室)

    從這個名單來看,十三名國務大臣裡皇族宗室佔據了絕大多數,因而被輿論譏諷為“皇族內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花令,帶“波”字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