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心所言
-
2 # 兔哥哨位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了侵略戰爭,最後被徹底打敗,做為一段歷史,是需要銘記的,於是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日本鬼子的形象出現,其中,鬼子的一撮小鬍子怪里怪氣的挺搞笑,成為影視作品中日本鬼子的標準形象,這種鬍子也成為華人判斷鬼子的象徵。
這種鬍子並非是鬼子的專利,而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歐洲國家的一個潮流性的鬍子,其中在德國、蘇聯等國家都比較流行。日本在當時是一向追隨西方潮流的,對於歐洲國家的德國很是追捧。日本工業化發展正是源於追隨歐洲國家,於是這種小鬍子也被日本效仿,隨即在日本形成一種潮流。
過去蓄鬍子是男性普遍的做法,通常都是大鬍子,有的是兩邊上翹,很是威風,不過,這種大鬍子很是麻煩,特別是吃飯時,難免會接觸事物,也會有鬍鬚脫落掉進飯食裡,而只在鼻子底下留下一小撮鬍子就方便的多,也容易清洗,而且不會亂糟糟的,因此,被稱為衛生胡。又因為其方方正正的式樣像洗衣服的板刷,也叫板刷胡,總之是與衛生有關係。有一種說法,衛生胡是希特勒發明的,希特勒很有才藝,繪畫,建築設計,演說都標新立異,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妥。
著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的衛生胡時間比希特勒早很多年,大師在1914年出演的影片《陣雨之間》就有了這個衛生胡形象,希特勒留衛生胡應該是在1922左右,說明,希特勒並不是第一個使用衛生胡的人。
日本使用衛生胡純粹是模仿德國等國家,日本鬼子二戰時期蓄鬍子的人很多,除了一些軍官有條件打理衛生胡,其它多數鬼子的衛生胡並不乾淨,稀稀疏疏的。鬼子的鬍子長的並不茂密,想留下一個衛生胡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它們很是珍惜。衛生胡在鬼子中並不普遍,不過,只要是蓄鬍子他們基本都是蓄衛生胡,由於鬼子鼻子底下黑乎乎的這一撮毛怪里怪氣的,因此,留下了印象,也被影視作品中採用,也是符合歷史的。
小鬼子本是傳承大中華的漢唐文化,但他們卻比中華先一步科技革新,用卑鄙的暴發戶心態反觀瞧不起中華的文化,為了和華人的山羊鬍子區分開,所以才專意去摹仿西洋人的仁丹小鬍子,並自美名是衛生科學的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