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弓形體病在感染後8~10天,即可產生特異性抗體,多數為無症狀的隱匿型。在嚴重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時臨床發病。慢性感染者在包囊破裂時可導致復發。先天性弓形體病,多發生在孕婦體記憶體在活動性感染時,臨床表現複雜,病情取決於蟲株毒力、數量,患者年齡及免疫狀況。
1.先天性弓形體病孕婦感染弓形體病後,40%左右可傳給胎兒,如妊娠早期受染,則胚胎髮育障礙,可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形成各種畸形;妊娠晚期受染,胎兒雖可正常發育,出生時或可存活,但多在生後數月、數年或更長時間,可能出現弓形體感染的症候。眼損害、腦癱、精神症狀、癲癇、智力低下常為其重要臨床特徵,如有腦積水、腦鈣化和小頭畸形,伴視網膜炎則稱為“弓形體病四聯”。弓形體病的孕婦雖接受磺胺類、螺旋黴素、乙胺嘧啶等治療,如時間、療程、劑量不當,仍可出現受損表現。如前一胎因弓形體感染致畸或死胎的孕婦,若未經有效抗蟲治療,下一胎仍可繼續受其危害。先天性弓形體感染直接影響優生優育,近年研究揭示男性感染弓形體後可引起精子質與量的變化,故防治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必須男、女雙方同時採取措施。
2.弓形體眼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有報告5歲前兒童90%和成人的30%~40%視網膜脈絡膜炎系由弓形體感染引起。國內資料亦在10%以上。成人發病可為先天性感染,在免疫功能降低時的啟用,亦可為原發性感染。臨床以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炎為常見。由於破壞性炎症及變態反應關係,自愈傾向與反覆發作,常可留下永久性瘢痕,嚴重地影響視力,並可發生視網膜剝離、白內障、斜視和眼球震顫,繼發性乳頭萎縮,青光眼等病變,甚至最終失明。先天性弓形體病尚可導致缺眼、小眼球、白內障、皮質盲等病變。
3.弓形體性腦炎多見於小兒先天性弓形體感染,亦可發生於中老年人,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致命性機會性感染,佔其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病大部。急性獲得性弓形體性腦炎多同時有腦膜炎、脊髓膜炎。常見灶性或全腦性異常,急性發病,39℃以上高熱,隨即出現以大腦、腦幹損害的症狀,腦膜炎及顱神經體徵,依病灶部位而定。腰穿CSF檢查壓力稍升高或正常,細胞數增多(
4.弓形體性淋巴結炎極常見,可為急性全身性弓形體病的表現之一,也可為“淋巴結型弓形體病”。前者常為不定部位或體腔內單或多個淋巴結腫大,伴持續高熱、或肝脾腫大等全身症狀。後者多呈慢性型,頸或其他部位大小不等、無明顯紅熱痛或僅有輕壓痛的腫大淋巴結,病程數週、數月甚至一年以上,易與結核或霍奇金病等惡性網狀系疾病混淆。
5.弓形體性心血管病多見於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可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臨床曾有出生後3天發生先天性弓形體性心肌炎的報告。成人心肌炎型患者可出現心前區悶塞疼痛,心電圖類似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出血性心包炎及因弓形體感染病理修復鈣化後引起的縮窄性心包炎亦見諸文獻。功能性紊亂或傳導系病變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有報告,以室上性為多見。
6.弓形體性肝炎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可表現為嬰兒肝炎後綜合徵,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後數天出現黃疸和肝大,亦可伴脾大。獲得性弓形體肝炎可為間質性或肝細胞性,如為原發性者多急性發病,常以“腸炎”症狀開始,較少出現淋巴結腫大。繼發性者多發生於弓形體性淋巴結炎之後,常漸進性發病,可伴脾腫大,病程較長,易復發,間或有發生肝硬化者。黃疸少見,ALT多輕度增高。與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兩病同時存在時判斷較難。
7.全身重症型弓形體病多發生於免疫功能不全的兒童或成人。高熱、大關節疼痛、肌肉痙攣疼痛、面板斑疹、頭痛及淋巴結炎,並可有神經系統症狀如抽搐昏迷,也可同時發生心肌炎、間質性肺炎、伴肝脾腫大、蛋白尿、嚴重貧血等臨床症候。病程多10~15天,亦可長達數月,病情嚴重者可致死。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及免疫功能代償失調的疾病或嚴重外傷、大手術時的原發感染或原有潛隱感染啟用,都可發生。尤其在惡性腫瘤及艾滋病患者,一旦併發,其直接迅速導致死亡的危害性常大於原發病。
9.輸血、器官移植併發弓形體病近年已證實血源(或器官)供者有弓形體感染,可使受者感染或併發急性弓形體病。由於弓形體有寄生於有核細胞的特性,在成分輸血,尤其是輸入白細胞時,受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現尚無弓形體病統一分型標準,如何判斷活動性感染、隱性感染和原發抑復發尚待商榷,先天性和獲得感染的認定有時也非易事。急性獲得性弓形體病可以某一臟器病變為主,常有淋巴結腫大伴其他急性病變症候,外周血可見非典型淋巴細胞。先天性弓形體病以隱匿型多見,從出生後一生可無症狀,但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等神經系統病變時有所見,弓形體性腦炎、嬰兒肝炎後綜合徵、出血性肺炎亦可見到。眼弓形體病最大特點是病灶多呈進行性、反覆發作。免疫功能嚴重低下者,弓形體機會性感染常導致可致命的急性弓形體病或弓形體性腦炎。
獲得性弓形體病在感染後8~10天,即可產生特異性抗體,多數為無症狀的隱匿型。在嚴重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時臨床發病。慢性感染者在包囊破裂時可導致復發。先天性弓形體病,多發生在孕婦體記憶體在活動性感染時,臨床表現複雜,病情取決於蟲株毒力、數量,患者年齡及免疫狀況。
1.先天性弓形體病孕婦感染弓形體病後,40%左右可傳給胎兒,如妊娠早期受染,則胚胎髮育障礙,可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形成各種畸形;妊娠晚期受染,胎兒雖可正常發育,出生時或可存活,但多在生後數月、數年或更長時間,可能出現弓形體感染的症候。眼損害、腦癱、精神症狀、癲癇、智力低下常為其重要臨床特徵,如有腦積水、腦鈣化和小頭畸形,伴視網膜炎則稱為“弓形體病四聯”。弓形體病的孕婦雖接受磺胺類、螺旋黴素、乙胺嘧啶等治療,如時間、療程、劑量不當,仍可出現受損表現。如前一胎因弓形體感染致畸或死胎的孕婦,若未經有效抗蟲治療,下一胎仍可繼續受其危害。先天性弓形體感染直接影響優生優育,近年研究揭示男性感染弓形體後可引起精子質與量的變化,故防治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必須男、女雙方同時採取措施。
2.弓形體眼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有報告5歲前兒童90%和成人的30%~40%視網膜脈絡膜炎系由弓形體感染引起。國內資料亦在10%以上。成人發病可為先天性感染,在免疫功能降低時的啟用,亦可為原發性感染。臨床以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炎為常見。由於破壞性炎症及變態反應關係,自愈傾向與反覆發作,常可留下永久性瘢痕,嚴重地影響視力,並可發生視網膜剝離、白內障、斜視和眼球震顫,繼發性乳頭萎縮,青光眼等病變,甚至最終失明。先天性弓形體病尚可導致缺眼、小眼球、白內障、皮質盲等病變。
3.弓形體性腦炎多見於小兒先天性弓形體感染,亦可發生於中老年人,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致命性機會性感染,佔其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病大部。急性獲得性弓形體性腦炎多同時有腦膜炎、脊髓膜炎。常見灶性或全腦性異常,急性發病,39℃以上高熱,隨即出現以大腦、腦幹損害的症狀,腦膜炎及顱神經體徵,依病灶部位而定。腰穿CSF檢查壓力稍升高或正常,細胞數增多(
4.弓形體性淋巴結炎極常見,可為急性全身性弓形體病的表現之一,也可為“淋巴結型弓形體病”。前者常為不定部位或體腔內單或多個淋巴結腫大,伴持續高熱、或肝脾腫大等全身症狀。後者多呈慢性型,頸或其他部位大小不等、無明顯紅熱痛或僅有輕壓痛的腫大淋巴結,病程數週、數月甚至一年以上,易與結核或霍奇金病等惡性網狀系疾病混淆。
5.弓形體性心血管病多見於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可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臨床曾有出生後3天發生先天性弓形體性心肌炎的報告。成人心肌炎型患者可出現心前區悶塞疼痛,心電圖類似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出血性心包炎及因弓形體感染病理修復鈣化後引起的縮窄性心包炎亦見諸文獻。功能性紊亂或傳導系病變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有報告,以室上性為多見。
6.弓形體性肝炎先天性弓形體感染可表現為嬰兒肝炎後綜合徵,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後數天出現黃疸和肝大,亦可伴脾大。獲得性弓形體肝炎可為間質性或肝細胞性,如為原發性者多急性發病,常以“腸炎”症狀開始,較少出現淋巴結腫大。繼發性者多發生於弓形體性淋巴結炎之後,常漸進性發病,可伴脾腫大,病程較長,易復發,間或有發生肝硬化者。黃疸少見,ALT多輕度增高。與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兩病同時存在時判斷較難。
7.全身重症型弓形體病多發生於免疫功能不全的兒童或成人。高熱、大關節疼痛、肌肉痙攣疼痛、面板斑疹、頭痛及淋巴結炎,並可有神經系統症狀如抽搐昏迷,也可同時發生心肌炎、間質性肺炎、伴肝脾腫大、蛋白尿、嚴重貧血等臨床症候。病程多10~15天,亦可長達數月,病情嚴重者可致死。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及免疫功能代償失調的疾病或嚴重外傷、大手術時的原發感染或原有潛隱感染啟用,都可發生。尤其在惡性腫瘤及艾滋病患者,一旦併發,其直接迅速導致死亡的危害性常大於原發病。
9.輸血、器官移植併發弓形體病近年已證實血源(或器官)供者有弓形體感染,可使受者感染或併發急性弓形體病。由於弓形體有寄生於有核細胞的特性,在成分輸血,尤其是輸入白細胞時,受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現尚無弓形體病統一分型標準,如何判斷活動性感染、隱性感染和原發抑復發尚待商榷,先天性和獲得感染的認定有時也非易事。急性獲得性弓形體病可以某一臟器病變為主,常有淋巴結腫大伴其他急性病變症候,外周血可見非典型淋巴細胞。先天性弓形體病以隱匿型多見,從出生後一生可無症狀,但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等神經系統病變時有所見,弓形體性腦炎、嬰兒肝炎後綜合徵、出血性肺炎亦可見到。眼弓形體病最大特點是病灶多呈進行性、反覆發作。免疫功能嚴重低下者,弓形體機會性感染常導致可致命的急性弓形體病或弓形體性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