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林森家居
-
2 # 神機叨叨
作為東漢末年北方的兩大諸侯,其時袁紹據北方四州,曹操主要地盤是豫州和一小部分兗州青州,無論在資源還是兵力上都遠遜與袁紹。
袁紹的軍力群雄討董之後,袁紹還只是渤海太守,門客逢紀建議他攻取冀州時,袁紹非常躊躇,說:“冀州兵強,我軍飢乏。” 怕打不下來。
直到初平二年(191年),韓馥部將麴義反叛,韓馥討伐不利,袁紹派使者與麴義結交。同時慫恿公孫瓚出兵,南下襲擊冀州。冀州刺史韓馥不敵,這時候袁紹才敢圖謀冀州。可見這個時候的袁紹實力還是很有限的,沒有外部助力,連韓馥都不敢打。
到了初平二年冬天,袁紹佔據了冀州後,公孫瓚舉兵攻打袁紹。當時公孫瓚的實力是比較強大的,即使此時袁紹接盤了整個冀州,在公孫瓚凌厲的攻勢下,初期還是節節敗退。早先公孫瓚打韓馥的時候,荀諶就說:“公孫瓚率領燕、代精銳之眾,兵鋒不可抵擋。”
公孫瓚長期在北邊和遊牧民族打仗,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輕騎兵--白馬義從,這支軍隊連北方的遊牧民族烏桓都不能抵擋,可見精銳。
公孫瓚率軍推進到了界橋,在這裡和袁紹親進行了決定性的一戰。
說回袁紹,擁有的了冀州的同時,也擁有了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正是這麴義的八百精兵打敗了當時輝煌一時的白馬義從。
先登營是強弩兵,加上麴義早先和北方遊牧騎兵打過仗,熟悉破騎兵的戰法。界橋之戰打了個剋制,公孫瓚大敗。
再往後,黑山軍出兵為公孫瓚助陣,也被袁紹擊敗。幾次敗仗之後,公孫瓚只能退守幽州,再也不敢南下。
由此可見袁紹此時的軍隊應該是很精銳的。之後,袁紹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把於毒,左髭丈八等,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等眾多黃巾餘部悉數剿滅。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親領大軍攻打幽州,所向披靡,還是用麴義為將,滅了公孫瓚。
除了曲義的先登營之外,袁紹還有一支精銳部隊,由河北名將張頜統領--大戟士。
大戟士屬於重灌步兵,《後漢書》記載:“餘眾皆走。(袁)紹在後十數里,聞(公孫)瓚已破,發賾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
因此,官渡之戰前,袁紹的軍隊應該是比較精銳的,不比曹操差。
再看曹操的軍隊後來曹操有一支勇猛的騎兵,由曹家子弟率領--虎豹騎,但這時候這支騎兵還沒建立起來。官渡之戰前,曹操的精銳部隊大約就只有青州兵。
這支軍隊的勇猛和其他精銳部隊不同,它的強在於成軍機制上。青州兵原來是盤踞在青州境內的百萬黃巾軍。曹操收編以後,經過了頗嚴格的選拔,最終有數萬人被編為正式軍隊建制,為打消士卒後顧之憂同時建設較為穩固的後勤基地,其餘人眾,包括青州兵的家屬被安排屯田,為軍事提供糧草保障。
青州兵朝著父子相繼、世代為兵的職業化、代為兵的職業化、世兵化方向發展。這種機制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因此青州兵的戰鬥意志很頑強。而且史書有記載,青州兵只會聽曹操一人的命令。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剛去世,處於洛陽的青州兵 “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不願奉曹丕軍令而散,當然也有人說是曹丕恐青州兵不服,而主動遣散。
不管如何,青州兵應該是當時曹操最拿的出手的精銳部隊了。
官渡之戰,曹操最終打敗了袁紹其實並不是雙方軍隊的精銳程度有多大的差距,雖然這時候麴義已經被袁紹殺死,先登精銳已經不復存在,這一戰役的勝負的決定因素是雙方指揮能力的差距。
先是袁紹的屯糧之處烏巢被燒,再是河北名將張頜、高覽陣前降曹,導致袁紹軍心潰散,我們知道,冷兵器時代作戰,將領的作用相當重要,袁於是軍快速崩盤。
回覆列表
楚漢爭霸時,彭城之戰,項羽三萬精兵大破劉邦五十六萬,所以兵貴精而不貴多。言歸正傳,袁紹四世三公,在討伐董卓過程中被推為關東盟主,擁河北要地,兵多馬壯。
注意,是兵多而不是兵強。
袁紹在統一河北的過程中,先後收服韓馥,擊敗公孫瓚,袁術,個人勢力達到頂峰,但統一河北而收入的兵馬並非人人誠服於袁紹,“多有不服之人”。
比如在收服韓馥的過程中,韓馥欲降袁,其部下如長史耿武、別駕閔純等重要官員都說冀州得來不易,何故拱手讓人?而如趙浮、程煥等武將聽聞後,更是自孟津東驅船百首,兵馬數萬,強烈要求與袁紹決一死戰。
不難想象,這樣收服得來的兵馬其凝聚力,其戰鬥力絕對不敢恭維。而且在得到這些兵馬後,由於時間關係和自我膨脹,袁紹沒有對其洗腦和訓話,更沒有把人馬進行充分的整編。
好比,劉邦在出擊彭城的過程中,一路收編,看上去人多勢眾,實則烏合之眾,各懷鬼胎。
好了,再說曹操。
曹操起家,依靠的是其青州兵馬。
鑑於之前進攻徐榮失利以及所募揚州兵反叛的前車之鑑,曹操將士卒的戰鬥力和忠誠放在首位,青州兵戰力剽悍所向披靡且如牙兵衛士般只效忠於曹操一人。
為打消士卒後顧之憂,同時建設較為穩固的後勤基地,其餘人眾,包括青州兵的家屬被安排屯田,為軍事提供糧草保障。
青州兵是從無組織無紀律的閒散人員變為訓練有素,為曹操的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得力部隊,而且子承父業,長期存在,青州兵的名號共存在了28年,曹操去世後,他們認為失去了效忠領袖,已沒有如此英明的人領導他們,各自要求散去。
而和曹操一起從老家打出來的有姻親關係的夏侯一族,曹氏一族對曹操的忠心更是不用贅述了。
所以,曹操兵精是當時得到各諸侯一致認同的。再加之曹操雄才大略,識人重人,在當時北方,很得民心/人心,而袁紹往往惺惺作態,用我們四川話來說,略顯假打。
因此,到了官渡之戰時,天下有識之士無不認為袁紹雖勢大,但很難敵過曹操。
歷史果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