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43131622
-
2 # 群群135518895
能夠有假放的都是公務員或者是事業單位工作的,打私人老闆工的那有那麼多的假期放,一個人如果是孝順的父母在他心裡是有位置的,如果不是那麼孝順就是有假期有時間他們也不會去探望父母親。現實生活中太多人不是那麼的孝順父母親了。這是又多一條理由放假了。
-
3 # 簡簡單單1349474
這個其實真沒什麼必要,真孝順的怎麼著也是孝順,不孝順的給假也是沒用!況且除了體制內的有假可放外其他職業的根本不可能享受到這個待遇,現在體制內的各種各樣的假再加上一星期休兩天夠可以了!真孝順也夠用了!不應該給不孝順的一個想放假的理由…
-
4 # 手機使用者59829774472
如果是真的關心獨生子女的父母,就像當年號召的那樣“獨生子女好,國家來養老。”先在到了國家兌現承諾的時候。給獨生子女3天假,闢重就輕,看一看那時冒著生命危險的超生突擊隊,病床前,子女環繞多幸福。我們懷上二胎被強行拉到衛生隊做人流,不管你同意不同意,直接給做了結紮手術。這些年國家騰飛,經濟發展。是享受的人口紅利,是獨生子女父母犧牲了再次為人父為人母的的權利換來的。國家應給獨生子女父母年老時補一部分請護工的費用。
-
5 # 葉克飛
多地出臺“獨生子女照料老人假”的訊息,很容易讓人將之歸入“人性化管理”,併為之叫好。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這個假期如果能夠普及和落實,確實會提供一些方便。但查閱近年各種相關政策,在獨生子女一代家庭養老問題上,似乎仍以“自行解決”為主,“獨生子女照料老人假”其實也屬此類。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餘年,由此產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其數量和涉及面,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在老齡化社會到來之際,獨生子女面臨的考驗同樣前所未有。
華人養老,歷史上也主要以家庭為載體,即養兒防老,“自行解決”。但計劃生育無疑打破了這種模式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不管給獨生子女多少優惠政策、便利條件,都無法使之獨立承擔養老問題。也就是說,任何政策都只是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
像“獨生子女照顧老人假”,其噱頭就大於實質意義。因為養老所需,是全方位的服務,以及精神陪伴,絕不是給十天假期就能管三百六十五天的事情。
今天看到另一個訊息,更是覺得不妥——四川省民政廳、省老齡辦代為起草的《四川省“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根據《規劃》,四川將加快完善支援居家養老的配套政策,探索制定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支援政策,在假期和用工制度方面進行適當傾斜;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
居家養老確實是未來最可期待的模式,但鼓勵子女與父母共同居住,無疑越俎代庖,手伸得太長。
發達國家與中國的養老思路截然不同,雖然中國在思維模式、經濟狀況上都與這些國家有極大差異,但也可借鑑。
在歐洲,父母有責任撫養子女,並且受到法律約束,但子女並不優先承擔贍養老人義務。之所以有這種與中國傳統思維截然不同的觀念,是因為在歐洲人看來,父母把孩子生下來,這是他們的主動選擇,因此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子女生下來是被動的,不是他們的自我選擇,所以不必優先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這就是“養小不養老”的傳統。
但更重要的是,在歐洲人看來,靠子女養老是政府在推卸責任。畢竟,政府收入比起個人來說相對穩定。
所以,給獨生子女再多的“照料假”,也不如建立更完善的從頂層開始設計的保障體系。
-
6 # 姚廣孝wayne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日益增長,根據相關專家估計,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總量在1.45億左右,在如今二胎政策放開的社會背景下,這些“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無疑面對較大的養老壓力,需要社會資源的傾斜。
“孝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核心的部分,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使得年輕人疲於應付工作和經濟壓力,大多數企業只有10天左右的年假,這點時間連自己休息放鬆一下都閒不夠,哪來的精力去看望照顧父母呢?
迫於社會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全國各地最近相繼推出了"獨生子女護理假"制度,該政策要求獨生子女的父母若年滿60週歲,在父母生病住院期間,子女有權享有護理假期,並且在休假期間,工資待遇不變,假期天數一般定在10-20天之間,河南最長,為20天。目前,河南,福建,廣西,海南等地該政策已正式出臺,四川,重慶,湖北相關政策也正在緊密策劃之中。
該政策出臺的初衷可以說是很人性化的。它是對80後90後這兩代獨生子女的照顧,也是對長期一胎化國策對老年人贍養方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糾正,是對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
對於老人而言,這項政策無疑是個好訊息。平時子女回家待不了幾天就會趕忙催促其回去工作,擔心孩子請假太多影響事業,自己生病也經常會選擇瞞著子女,怕子女感到為難,現在,有了相關政策的支援,這些問題將得到緩解。然而對於公司企業來說,這項政策就不是什麼好訊息了,產假已經足夠很多公司頭疼,現在多了一個帶薪護理假期,無疑更增加了公司負擔。所以說,這個政策在現實中的落實必將困難重重,受到企業明裡暗裡的阻撓,職工也會擔心自己休這個假影響到升職與薪資。
所以從長遠來看,這個政策並不能完全解決當前社會所面臨的養老問題。它的實際作用,僅僅是將獨生子女承擔的成本,部分地轉嫁到了企業部門。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如果沒有一系列對企業,特別是私企的扶持與保護,卻不斷用各種表面上惠及員工的福利政策給企業增加形形色色的負擔,很可能會繼續壓抑私企的競爭活力,最終讓經濟運轉更加低效。
政府是執行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核心。如何透過合理的支付轉移,在保持經濟部門高效健康運轉的前提下,儘量提升社會的整體福利,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工作。很多年來,政府的稅收年增長水平都在GDP的平均增速之上。對比稅收數額和最終政府投向福利系統的數額,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在贍養老人方面的福利開支,應該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出臺護理假期政策加重私企負擔,無疑是一個不太明智的選擇。相比之下,透過財政投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多重的社群養老、機構養老機制,應該是一種更為穩妥的辦法。
回覆列表
這個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給予獨生子女假期以方便照顧父母,是對孝敬父母,善養老人的子女是一種肯定,對引導社會風氣有積極的作用。另一個方面,會加重企業的負擔,特別是私人企業,增加用人成本,會跟產假一樣,產假導致婦女在工作方面的不平等,而獨生子女假可能會產生同樣的影響。如果要實施這個規定,應該由政府承擔因此產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