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說史

    個人不喜歡小乘佛教這個稱呼,大小很容易讓人起“分別心”總認為大的總要比小的好。我喜歡稱呼他為南傳佛教,他的信徒也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南邊,雲南、廣西、越南、東南亞一帶、印度以及斯里蘭卡。同時,南傳佛教也是佛教三大派系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

    在展開說這三大派系之前,先引入一個概念——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是佛教的核心,也可以說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詮釋佛教的核心,所以暫時引用以色列人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中對於佛教核心的描述來進行詮釋,這個描述就是——自然法則。

    佛教是一個遵守“自然法則”的宗教,在不違反“自然法則”的前提下,佛教可以幻化出不同的形式來吸引信徒,也就是佛祖說的八萬四千法門。

    南傳佛教應該是佛教比較原始的形式,因為任何宗教剛開始傳播的時候都是以唯神論的形式出現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相信有一個唯一真神,只不過在南傳佛教中這個唯一真神是佛祖。南傳佛教所在地域的大多數人也相信,有一個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力量可以幫助他們或者懲罰他們。始終覺得堅定的信仰不完全來自於相信,而來自於恐懼。

    漢傳佛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派系,也是如今信仰人數最多的佛教派系。其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在漢地的寺院供奉的每一尊神像背後總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歷史人物。原因也很簡單,在漢文化中,人們不太願意相信虛無縹緲的唯一真神,人們更願意相信曾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著不朽功業的祖先,人們也更願意相信拜祭祖先能福陰後世,可以說在漢文化中,祖先即為神佛。

    藏傳佛教是一個混血的派系,也是佛教三大派系中最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派系。個人認為他是跟藏區最原始最多人信仰的宗教苯教相結合,保留了苯教的很多儀式,替換掉了苯教的核心。藏傳佛教有著血腥的歷史,我覺得佛教不論是以什麼形式出現應該都是慈悲的,血腥的是苯教,因為任何一個宗教都不希望無聲無息隨隨便便的被替換掉。現在苯教仍然存在,但是單從表象上已經無法跟藏傳佛教相區分。

    多說一個

    斯里蘭卡佛教是一個寄生的派系,斯里蘭卡原是印度的一部分,位於印度南邊,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個人在斯里蘭卡包車旅行的時候,幫我開車的司機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有一天他問我:“你有沒有什麼信仰?”我跟他說:“我是佛教徒。”他聽了很高興,他說:“佛教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佛陀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溼奴的第九個化身。因此,我跟你有著一樣的信仰。” 聽了這位司機的話,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在跟這位司機聊天之前我參觀了不少斯里蘭卡的寺院,那裡的寺院中不僅供奉著佛祖,也供奉著印度教的神。這一直讓我疑惑不解,為什麼佛寺中會供奉其他宗教的神?在跟那位司機的聊天中我有了答案,在一個印度教如此強大的地區,佛教想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藉助印度教這個強大的力量而不是與其對抗,就如《三體》中說的:生存從來就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生存是文明(宗教)發展的第一法則。先生存再發展,斯里蘭卡佛教寄生於印度教中一定是最不壞的選擇。同時個人非常贊同這位司機的說法。因為所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有著一樣的信仰。

    總的來說,個人無法把佛教所有派系和表現形式說盡,但是不論他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只要遵守“自然法則”他依舊是佛教。這也是為什麼佛教在歷史上派系間很少發生大規模血腥衝突的原因,因為不論你信仰哪個派系用什麼方法修行,都能達到彼岸。

    最後,我想說個人在學佛的道路上從來沒有遇到過合適的老師,所以很慢。但是幾乎沒有走過彎路,每次碰到問題的時候,總能遇到為我解答的人或者是書,斯里蘭卡那位司機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的英文水平只比會念abc強一點,但是我跟他談到信仰的時候居然能比較流利的溝通,我覺得這可能就是神蹟是佛祖對我的善待。

  • 2 # 天天歸零

    沒有小乘原始佛教,便沒有大乘佛教。這就象人從一樓到十樓,如果沒有一樓做為地基,怎麼會到得了十樓,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小乘佛教是根,小乘佛教亦即是原始佛教,修行者也是以小乘佛教為基礎而趨向大乘佛教的,其中《華嚴經》、《金剛經》、《中觀論》以六般羅密行持於世,此名為大乘,又名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因此小乘大乘本一體一如,皆佛親傳,無有分別,其中小乘佛教的正法時亦即阿含時,是以《阿含經》苦、集、滅、道、八正道為基礎的。

  • 3 # 張鐵軍158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釋迦牟尼的遺教,著重倫理教誨,只以佛陀為導師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則以佛為神,並有不同的化身和無邊的法力,宣揚神異,造出各種偶像加以崇拜等。

    小承佛教(梵語:Hīnayāna)出現在一至二世紀之間,是大乘佛教(梵語:Mahāyāna) 對成立在它之前的的各佛教部派的稱呼,現代大乘佛教徒也用以稱呼南傳上座部佛教。

    對大乘佛教而言,小乘是聲聞乘、緣覺乘二乘的合稱。就歷史而言,小乘佛教意指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時期,所形成的佛教教法。又可以用來指稱部派佛教時期,所成立的各個佛教流派。這些流派的現代繼承者為南傳上座部佛教。

    因此,最狹義的小乘佛教,又可以指為現存的南傳佛教。但是南傳佛教徒認為,這個稱呼,對他們來說,是有貶意的,所以他們拒絕這個稱呼,自稱為上座部佛教。

    部派佛教早期佛教發展史,可以分成幾個時期,如印順法師在《原始佛教聖典之整合》中提出的定義:「我以為,佛陀時代的教化活動,是『根本佛教』,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大眾部與上座部分立以後,是『部派佛教』。佛滅後,到還沒有部派對立的那個時期,是一味的『原始佛教』」。

    至公元一世紀前後,各部派已成熟發展,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教義,也各自傳承了不同的經典。在這段時間內興起的各部派,在大乘佛教興起之後,仍然澎勃的發展,與大乘佛教各有擅場。他們認為大乘佛教的經典並非佛陀所親說〈大乘非佛說〉,而大乘佛教徒則稱這些部派為小乘,並不能幫助人究竟解脫。

    部派分立因為印度佛教在史料上的缺乏,各佛教部派之間的關係,直到現代學者中仍然有所爭議。

    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根據弟子的不同根性,因時因地,而給與不同的教法。這些教法又可以分成三乘。

    1.其中,接受四聖諦教法的弟子,因為是從佛親聞教法,稱為聲聞乘(梵文 Sravakayāna),以成為阿羅漢為最高目標。

    2.沒有親自得到佛的教導,但以自己的努力與智慧,思維十二緣起法而得到證悟的,稱為獨覺或緣覺乘(梵文 Pratyeka-buddhayana),成為辟支佛是他們的目標。

    這兩類人,都只重視自己的修為,而無法幫助他人得到解脫,故稱為小乘。

    3.大乘教內有認為,小乘與大乘雖然修持方法不同,但同為通往解脫成佛的方法。此派可以以《妙法蓮華經》為代表,它提出「三車喻」,認為在終極意義上,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兩者的意趣並沒有差別。

    漢傳佛教

    漢傳佛教隨著佛教在公元1世紀開始由印度向東方傳入,南傳佛教與大乘佛教同期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大量由梵文譯作中文的佛經,當中以安世高譯出大量小乘佛經,其中對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為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

    這些佛經為魏晉南北朝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其後小乘佛教在中國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蓋過。

    漢傳佛教的戒律主要傳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為主流。

    至於宗派方面,主要的小乘傳承,有俱舍、成實二宗,但是這兩個宗派在唐初之後就已經衰微,喪失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的野外求生技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