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揮弓探賾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其長達四十八年的皇帝職業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創造了歷代皇帝不上朝的世界紀錄。其實萬曆皇帝也很無奈,一直想立自己的三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但大臣們卻力爭應由長子朱常洛當太子。
如果你是萬曆,估計你也不會去上朝,除了皇帝的權威外什麼都沒有。你連繼承人都指定不了,做什麼都會被人說,滿朝一丘之貉的文官用來賺取個人的名聲,自己想提拔個心腹都做不到,你還九五至尊?人生觀價值觀的崩塌,認清文官們無恥的真面目,萬曆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太子不定,國家就會不穩,就會爭國本。上朝?上朝幹嘛?在萬曆看來,上朝就是一系列繁瑣冗長的儀式,就是一群虛偽的人、用虛偽的儀式、一本正經地討論如何做虛偽的事。既然自己不能選賢任能,處處受制,我就不上朝!咋的?就不做那些象徵意義的事。
要做,也要做有實際意義的事,比如戰爭。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發動了明緬之戰、平安寧夏哱拜兵變、抗倭援朝三大徵,讓小日本三百年不再敢踏入中國半步;擺脫了清算張居正內閣首輔、貶斥馮保大太監、架空母親李太后三座大山,使國內當時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經濟空前繁榮。
-
3 # 粉黛薄妝晚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有三十年翹班生涯,神宗怠政由國本之爭而始。中國古代歷來有太子乃國之根本之說。明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皇位傳承製度,大臣們大多擁護朱常洛,而神宗有意立朱常旬為太子。為此開啟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使明神宗悲痛欲絕,自己雖貴為天子,而終被群臣所制,對朝政漸漸的失去了興趣。明神宗長子朱常洛為一時心血來潮和王宮女所生。神宗因為其母親的原因,並不喜歡他。至到去世王宮女一直遭受神宗的家庭冷暴力。朱常旬為鄭貴妃所生,其母頗受神宗寵愛,更有傳言說神宗和鄭氏在大高玄殿鑄神盟誓相約立常旬為太子。可見其受寵程度。神宗更是集天下之財以肥福王。當時萬曆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寶貝兒子會死在屠刀之下。當然這是後話,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這樣說到,萬曆皇帝對於自己的私生活被人干預感到難以忍受,而臣僚同樣感到困惑貴為天子,怎好如常人一般感情用事,為所欲為呢?這才是皇帝和大臣之間不可調合的矛盾。而國本之爭對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皇權下降,神宗怠政,對內閣和地方缺官現象視而不見,而神宗大興斂財之道。給國家正常執行造成極大破壞,朝廷黨爭四起。謂明之亡亡於神宗之怠政。確實如此。總的來說萬曆皇帝想改變家族百年來的CEO接班的的制度,而那些董事們堅決反對。作為官N代和富N代的萬曆和大臣們玩起了翹班。直接導致了大明公司的混亂。
-
4 # 季我努學社
明光宗朱常洛
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原為他與宮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為朱常洛為宮女所生,所以不喜歡他。明神宗最寵愛鄭氏,後鄭氏生子朱常洵,明神宗逐漸萌生了立朱常洵為太子的想法,由此拉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國本之爭。
明神宗朱翊鈞
萬曆十四年(1586年),內閣首輔申時行首言立國本一事,之後言官們紛紛上書請求冊立。他們的上陳理由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援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立儲法度,要求神宗冊立庶長子常洛為皇太子。第二,神宗曾向群臣明示諸皇子長幼有序,言官們要求皇帝履行諾言。第三,皇室舉動關乎風化,天下從之,如果改變此順序,容易造成百姓內心的動盪不安,從對民間社會影響的角度來規勸皇帝立常洛為太子。
立儲之事,紛爭不斷,持續時間長,後在李太后的干預下,明神宗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讓步,立朱常洛為太子,國本之爭以士大夫的勝利而告終結。
申時行墓
表面上看,士大夫群體百般努力,旨在要求神宗早日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更深的含義在於,士大夫群體由爭“國本”表達出限制皇權專制極端化的意向。萬曆朝“國本之爭”的本質在於,君臣雙方就皇權是否應當受到限制這一問題存在分歧,士大夫群體反覆強調某些政治傳統相對於皇帝個人意願而言,更具有權威性。
在國本之爭初起時,申時行、王錫爵都對其走勢有過相當積極的估量。然而神宗屢屢拒諫,廷杖、貶黜與留中奏疏的方式壓制輿論,不過這更加激起了士大夫繼續諫諍的責任感。透過國本之爭,可以看到士大夫政治之張揚,他們主張君主的個人意願要受到限制,國家政治應該取決於公論,這是一種積極的政治現象,但同時也反映出隱藏於其後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是君臣關係的惡化,到了萬曆後朝,神宗不理朝政的局面與國本之爭是有一定關聯性的。其次,內閣制度趨向末路,張居正死後,閣臣的行事作風趨於謹慎,周旋於皇帝與百官之間,進退維谷。第三,國本之爭客觀上撕裂了士大夫群體,黨爭漸漸成勢。
參考文獻:
李佳:《君臣衝突與晚明士大夫政治—以萬曆朝“國本之爭”為中心》 《明清史研究》 2017年第6期。
何孝榮撰《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 《山東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林延清撰《李太后與“國本之爭”》,載《東嶽論叢》2008年第1期。
回覆列表
國家的根本是什麼?在現代人看來,當然是人民的利益。但在古代,“國本”一詞,大多數情況下指的都是儲君之位。太子不定,國本不穩。這不僅是皇帝的家事,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萬曆年間,朝臣和皇帝就為此拉鋸了近二十年,史稱“爭國本”。
張居正去世兩個月後,朱翊鈞的長子出生,取名朱常洛。但升格為父親的皇帝對這個孩子一點也不喜歡,甚至還很嫌棄。原因很簡單,這是他腦子一熱臨幸宮女後所得到的意外產品。
朱翊鈞
相比於那個土裡土氣的皇長子生母王恭妃,以及包辦之下成婚的王皇后,朱翊鈞更喜歡又漂亮又懂事的鄭貴妃。很快,他們之間愛情的結晶、皇三子朱常洵就誕生了。喜不自禁的朱翊鈞對這個孩子傾注了無限的父愛,其具體表現就是想把朱常洵立為太子。
朱常洛
根據封建時代的嫡長子繼承製,除非鄭貴妃做皇后,不然這個太子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朱常洵來做。朱翊鈞沒有那個魄力廢掉王皇后,但卻又想打破禮法的束縛把朱常洵立為太子。想法很好,問題是,外朝的大臣們能幹嗎?
深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的文官們當然不會同意。早在朱常洵出生以前,身為首輔並且還是皇帝老師的申時行就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朱翊鈞以皇長子歲數太小為由推脫了過去。但是很快,朱常洵一出生鄭貴妃就升為皇貴妃,而誕下皇長子數年的王恭妃卻沒有獲得升遷,這就讓大臣們一致懷疑是不是皇帝想廢長立幼了。
宮女出身、朱常洛生母王恭妃
冊立鄭貴妃為皇貴妃當日,就有言官率先發難,直言這種做法是在忽視皇長子及其母親,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其言辭相當激烈。萬曆勃然大怒將其貶到外地。不想立刻就有數位官員接連上書要求皇帝收回成命,萬曆將他們全部趕出京城,以示懲戒。
儘管處理官員的手段有些嚴厲,但是萬曆還是做了一些讓步,表示其立儲一定會按照嫡長次序來。就這樣過了幾年,申時行再次舊事重提,要求皇帝立皇長子為太子。萬曆表示會讓皇長子出閣讀書,事情似乎有了轉機。
首輔申時行
結果拖了幾個月,萬曆口頭許諾的出閣讀書還是沒有明文批示。內閣成員一商量,乾脆以全盤辭職相要挾。萬曆深知自己離不開這些輔臣的幫助,便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詔令:一年之內如果沒人再提國本的問題,就立皇長子為太子;如有人提,六年以後再說!
萬曆這麼幹,是因為他深知一定會有人按不住性子要提這樁事。果不其然,很快湯顯祖(就是《牡丹亭》的作者)上書,言官群起而呼應,不僅大提國本,還捎帶著攻擊了首輔。結果,立儲的問題就真的拖到了六年以後,而首輔申時行也只好被迫辭職。
起到極壞作用的湯顯祖
申時行的離去意味著沒有人在皇帝和朝臣之間起到緩衝劑的作用,雙邊矛盾愈發激烈。皇帝連續罷黜十二名官員,甚至連禮部尚書都被拖到午門廷杖,結果不僅沒有讓大臣們屈服,反而讓僅剩的閣臣王家屏直接辭職走人,形勢非常的尷尬了。
王家屏
王錫爵
然而這種做法立刻遭到了其他大臣們的反對。顧憲成指出,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給皇長子拔高身價,實際上是在表明皇長子做太子合法性不足,留下了十足的隱患。於是大臣們一邊抗議“三王並封”,一邊痛斥王錫爵無能。萬曆也只好把這個自以為絕計的提議廢止了。
王錫爵離任以後,趙志皋繼任首輔。由於他性格溫和懦弱,結果成了當時舉國上下的出氣筒。大臣們罵他不作為,皇帝嫌棄他頂不住。四年以後,爭國本事件愈演愈烈,趙志皋卻死在了工作崗位上。
終於,在皇長子十九歲那年,皇帝終於將其立為太子。然而促成爭國本事件走向終點的並不是官員的力量,而是被兒子鬧得實在看不下去的李太后出面質詢萬曆為什麼不立朱常洛。萬曆虎頭虎腦地來了一句:“他是宮女的兒子。”話一說出口他就後悔了,因為他忘了自己的母親原來也只是個宮女。
李太后
在李太后的勃然大怒之下,以及時任首輔沈一貫的敦促下,萬曆只好一萬個不情願的把皇長子立為太子。至此,持續了近二十年,逼退四個首輔的“爭國本”事件終於落下了帷幕。
浙黨領袖沈一貫
然而這一事件的餘波卻根本沒完。二十年來,明朝的文官們逐漸養成了一個惡習,那就是為了“國本”之類的清談而奮不顧身地論戰甚至搞鬥爭,全然不顧京城之外的事情。從近處來看,萬曆三大徵的每一場戰爭都打得不甚漂亮,就與文官在內鬥而無暇顧及戰事有關。至於長遠來說,由爭國本所間接導致的黨爭局面,更是直接把明朝帶往了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