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這是一些不學無術的所謂“歷史自媒體”,透過摘抄媒體報刊或通俗歷史著作中的二手、三手乃至四手五手材料,再進行腦補,添油加醋弄出來的一則謠言

    以“道光 英國女王”為關鍵詞搜尋,可以得到90多萬條結果(如下圖)。前十頁搜尋結果,幾乎全是“道光皇帝欲納英國女王為妃”的自媒體文章(十頁之後,筆者懶得再一一翻看)。這些自媒體文章,與2012-2013年流行於諸多小報小刊的《道光帝三問英女王》之類的文章,情節大體相似,內容則更為誇張。

    考諸史料,道光皇帝詢問英國女王的婚配情形,見於1842年春他給揚威將軍奕經的一道諭旨

    當時,清廷抓到了一名英國俘虜。道光命令奕經好好安撫這名俘虜,爭取從他口中詢問出英國的底細;且將要問的問題一一寫進諭旨。這些問題概括起來,共包括八大項:

    (1)英國到大清內地,水路據說有七萬餘里,沿途具體要經過哪些國家?

    (2)克什米爾距離英國有多遠?有沒有水路可以相通?他們與英國有沒有往來?他們的人這次為什麼和英軍一起來到浙江?

    (3)其他那些來到浙江的孟加拉、大小呂松、雙鷹國的“夷眾”,是帶兵頭目私自召集的,還是由他們的國王派來的?是否存在裹挾情況?又或者是英華人以巨大的利益引誘他們前來?

    (4)英國的女主“年甫二十二歲,何以推為一國之主?有無匹配,其夫何名何處人,在該國現居何職?”

    (5)那些欽差、提督的頭銜,是英國女主授予的嗎?或者是帶兵頭目們私立的名號?

    (6)“逆夷”們在浙江如此囂張,他們的一切行動,包括“排程偽兵及佔據郡縣搜刮民財”,究竟是誰在主持這些事?

    (7)義律已經回國,是真的嗎?他回國後有什麼動作謀劃?有沒有這方面的資訊傳回浙江?

    (8)英國製造鴉片賣到中國,目的是隻在圖財,還是另有其他詭謀?(《著揚威將軍奕經等向英目乾布爾細詢英國情形事上諭》,道光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此時,距離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已有一年有餘。一方面,道光皇帝在給前線將領的諭旨裡,提出這樣八個大問題,透露出了清帝國的最高決策層的資訊掌握非常有限,資訊蒐集工作幾乎為零。皇帝既不知道英國在哪裡,也不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國家,對英軍的複雜構成(內有印度人與東南亞人)更是難以理解。

    另一方面,這八個問題,也顯示出了道光皇帝有一種“認知範圍內的精明敏銳”。他能從英軍的複雜構成中聯想到清帝國的外部環境(克什米爾、孟加拉、大小呂宋)或許已發生了變化,也在思考英軍的行動背後是否存在某種“非官方意志”。他詢問英國女王為何二十二歲就被推為國主、“有無匹配”、丈夫是誰擔任什麼官職,也是想要了解英國的高層政治權力如何運作,內中並無一絲一毫“欲納英國女王為妃”的涵義

    圖:道光像

    在給道光皇帝的回奏裡,奕經說,我們接旨後,就按照諭旨裡開出的問題,一條一條去問俘虜。從回奏的內容來看,奕經沒有說謊。他告訴道光:從英國到廣東,快則三個月,慢則六個月。中間要經過法蘭西、馬六甲、星加坡等地。克什米爾屬於孟加拉,孟加拉屬於英吉利。英國的船可以開到加爾各答,從加爾各答有河可以通往克什米爾。這次來浙江的英軍,都是英國國王派遣的,但只有英華人可以當兵,其他呂宋人、孟加拉人,都是僱來辦事的水手。……這些比較準確的資訊,奕經只能從訊問中得到。

    關於英國女王的情況,奕經的回覆是:該女王名叫“域多利”(即維多利亞),“乃老國王之侄女,國王無子,其侄女賦性聰明,故立為主”。女王的丈夫是“英吉利所屬渣罵剌國王之子”,在該國擔任第一等官職,“並不干預國事”。(奕經,《復奏英夷情形疏》,道光二十二年四月)

    圖:維多利亞女王

    這是清廷高層第二次注意到維多利亞女王。在此之前,1839年,林則徐曾兩次嘗試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信,希望她能夠出面解決英商對華販賣鴉片的問題。第一封信發給了廣州的洋人們,但無人將其送抵英國。第二封信則被英國外交部拒收,然後公開發表在了報紙上。

    林寫這些信,多少受到了瑞士人Emerich de Vattel所著《國際法》的影響。林聘請的翻譯團隊,曾將該書中與禁鴉片相關的部分章節翻譯成了中文,供林參考。這些支援禁菸的《國際法》資料,讓林產生了一種想法,覺得英商在華的鴉片買賣未必會得到英王的支援。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後來回憶說,他在1839年見到的林則徐,“特別關注地詢問了……同英國女王及其他歐洲君主通訊以什麼辦法最好,他想在撲滅鴉片買賣中取得他們的合作”。

    但林似乎並未真正理解《國際法》。他寫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二封書信,用的是一種檄文格式,遣詞造句裡充滿了宗主國對藩屬國的傲慢。

    檄文稱:歷代英國國王都很“恭順”,歷次“進貢”的表文裡都“深明大義、感激天恩”,不忘稱讚我大清皇帝對你們的“公平恩待”。如今你們的商人卻用鴉片來傷害中國。請想一想,“中國曾有一物為害外國否”,你們一天都離不開我們的茶葉和大黃,我們若掐斷供應,你們還怎麼生存下去呢?總之,外國仰仗中國的必需品太多太多,“而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玩好,可有可無”,我們要對你們“閉關絕市”那是很容易的。所以呢,貴國國王存心仁厚,收到我這封照會後,須“即將杜絕鴉片緣由速行移覆,切勿諉延”,否則我天朝將會有“不測神威”。(《林則徐致英國女王書》,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圖:林則徐致英國女王書

    以上,即道光皇帝詢問英國女王“有無匹配”的始末。其中既沒有任何“欲納英國女王為妃”的意思,也不存在什麼“傳到後世被當成了笑柄”。而只是一次單純的對交戰國國情的瞭解。

    遺憾的是,道光皇帝的這種瞭解意願非常薄弱。在此之前,自林則徐寫信給女王算起,中間已過去了兩年有餘,清廷高層對敵方首腦的瞭解可以說幾乎毫無增進。在此之後,道光接到奕經簡短的回奏後,也沒有對英國的政體運作和政治訴求再表現出任何興趣,直到英軍再次以武力叩關。

    同樣,英國政府似乎也無意瞭解清廷。1889年,光緒皇帝大婚。維多利亞女王送來的賀禮,是“自鳴鐘一座”,上面還請人用漢字鐫刻有一副對聯:

    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

    送鍾是不吉利的事情,“日月同明”也是清廷忌諱的用詞。據說,這份禮物讓慈禧太后很不開心。

  • 2 # 糊了個逗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關係,自始至終一直以為自己是最厲害的,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落後西方几十年,西方正忙於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卻還怡然自得,渾然不知自身經濟有多難堪。

    更為可笑的是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自那之後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便開始了,但這場戰爭依然沒有引起道光的注意,他甚至還納悶英國一個彈丸之地,為何敢與清朝作對?

    在簽訂《南京條約》以前,道光對外面的世界沒有一點概念,他好奇英國是什麼資本敢於清朝開戰,於是抓了個英華人審問。在英華人看來抓他可能是要問軍事佈置和攻略等問題,結果道光的三個問題讓俘虜都無語了。

    他問英國距離清朝有多遠,人口數量有多少?俘虜告訴他英華人數和麵積差不多是清朝一個省份時他已非常不屑,認為這點人都不值得出兵迎戰,多派點兵就能將其消滅。但他忽略了英國的武器,人家的是槍炮,他確實刀槍。

    第二個問題如果起始點是新疆,走路或者騎馬可以前往英國嗎?此話一出已經足夠證明道光對世界壓根不瞭解,甚至將清朝還當做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天下之內盡王土”,走路就能走到英國?

    最後一個問題:你們國家的女王有丈夫嗎?俘虜告訴他維多利亞女王剛23歲,這讓道光十分吃驚。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女皇帝,但他們坐上王位都很大歲數了,這個女子不簡單。然後他想納英國女王為妃嬪,這樣一來就變成一家人,不用打仗了。

    不得不說,如果當時的皇帝能多一些對世界的瞭解,也許清朝也就不會那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積的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