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月下ys
-
2 # 方山中人
熙河開邊,是北宋朝發動的、為數不多的、對外大勝的的戰爭。
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王安石執相位進行變革。元年,文人王韶上《平戎策》。當時的北宋深受西夏的威脅,很是頭痛。這篇文章既準確分析了熙河地區吐蕃(此吐蕃為原吐蕃某部落首領的後裔唃廝囉,於邈川(今青海樂都) ,青唐(今青海西寧)等地,依靠今青海湟水,建立的地方政權,此政權的主體民族是吐蕃、羌為主體)的實力,更提出瞭如何解決西夏這個大麻煩,這就跟神宗與王安石“改易更革”的目的一致,故被朝廷極為重視。(《平戎策》主要內容就是分析青海湟水流域的吐蕃政權實力,然後如何操作運轉,使得西夏腹背受敵,進而消除西夏對北宋的威脅)
很快,王韶得神宗及王安石的支援,開始按照“收河湟,降諸羌,進而孤立西夏”的策略主持軍事。
簡單地說,自四年至七年,王韶先後數次打敗羌人,轉戰千里襲取數州之地,至熙寧八年,熙、河、洮、岷、疊、宕六州之地盡皆收復,這是自安史之亂以來,中原王朝首次恢復對這一地方的統治,更是北宋自結束五代十國局面以來,戰果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此役之後,北宋招撫吐蕃各族,開始經略此地,實現了王韶《平戎策》中,是西夏腹背受敵的目的,遭西夏破壞的絲綢之路開始逐漸通暢。
而主持軍事的王韶本人,開非執政者被授予觀文殿學士職之先河。
不過隨著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熙河開邊事停,直到蔡京掌權時,才重提開邊事宜。
導讀:宋神宗為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任用王安石開展大名鼎鼎的熙豐變法,同時,宋神宗也為收復故土開展開邊運動,因此為統一西夏,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援下,由王韶主導,開展熙河開邊。熙河開邊是宋太宗後宋朝少有的軍事行動,它的勝利讓北宋朝野歡喜鼓舞,史書上稱“宋幾振矣”。01開邊為什麼先西夏?
因為滅遼國,必須先滅西夏。
西夏所在的地方,原本就是控制在中央王朝之下,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和宋朝,在被北宋吞併後,李繼遷(其孫李元昊)不願臣服於宋朝,出走叛逃。宋太宗一心想統一中國,當然大怒,但是和李繼遷的軍事行動都失敗了,西夏在宋朝和遼國之間左右逢源,至其孫李元昊時,其大勢已成建國西夏,仁宗朝臣當然不能忍受原先臣服的西北撮爾小國竟然登基稱帝,然在後來的宋夏戰爭,都以宋軍失敗告終,西夏均慘勝利,也就妥協和議承認西夏的地位。宋遼兩國在簽訂了澶淵之盟後,兩國關係友好,經常互派使節,幾十餘年來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北宋丟掉靈州之後就沒有產馬地,與遼軍作戰,沒有大規模機動騎兵時不可能取勝的,所以收復故土必先滅西夏,再滅遼國。02“宋幾振矣”的熙河開邊宋神宗趙頊像
宋神宗登基初立志改變北宋面臨的被動局面,剛好此時王韶出現了,上《平戎策》三篇,大意就是為了攻打西夏,必先收復河湟地區,形成對西夏戰略包圍,西夏就會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宋遼西夏疆域圖(藍圈為河湟地區,今青海省東北部,甘肅西南部地區)
宋神宗同意了王韶的建議,放棄了牽制西夏懷柔青唐吐蕃的戰略,在新黨的支援下,王韶也沒有辜負神宗的期望,至熙寧六年止,收復河湟地區六州等漢唐故地。王韶取得的軍事勝利,是宋朝在結束十國割據局面後,八十年來取得的最大軍事勝利,訊息傳到北宋朝廷,打破了瀰漫於宋朝因循苟安的氣氛,史書稱“宋幾振矣”。03 “空耗國力”的熙河開邊王韶的軍事行動初步達到了北宋朝廷斷西夏右臂,包圍西夏的初步戰略,對河湟地區的軍事行動,當地的降又反叛,耗費了北宋巨大的國力,宋神宗無奈的停止了西征的腳步。更遺憾的是,神宗元豐四年,西夏梁太后擅權致國內戰亂,宋神宗認為攻佔西夏的良機已到,發動五路大軍伐夏,當時情報錯誤,五路大軍將領勾心鬥角,伐夏功敗垂成,神宗鬱憤而死,其後保守黨重握朝政,大宋王朝在西北處於守勢。徽宗時期蔡京專權,主導熙河開邊,王韶的次子王厚和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次年收復青唐,滅掉黃頭回紇,打通了西北絲綢道路,置隴右都護府。從神宗朝至北宋滅亡,在西北投入過多的資源,空耗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東北部防守不重視(當時宋遼兩國已承平百餘年),後金兵南下,北宋滅亡,宋朝對河湟地區的統治正式終結。北宋末年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