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裝腔小組

    百度百科上說:熙河開邊又稱河湟開邊,我們統稱為熙河開邊。

    北宋地圖

    熙河開邊是北宋末年極為重要的政策之一,從北宋當時的戰略部署和邊境的壓力來看,熙河開邊如果是單純按照王韶的短期計劃(也就是單純收復河湟地)來作戰,那麼對於北宋的利益是可以最大化的;但是考慮到長期的互市、商路所帶來的的收益,對比北宋付出的糜費,熙河開邊就得不償失了。

    熙河開邊在軍事上最初被提議的時候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了減緩北宋當時在邊境的被動壓力的目的,北宋的主要目的是奪取橫山,橫山無論在軍略還是經濟上意義都比河湟大。然而在橫山卻沒有按照預期計劃奪回,反而在次要地位的河湟地有了極大的進展,熙河開邊只是神宗時期的不穩定的階段性成果。

    當王韶上平戎策的時候,他所注重的就是要收復河湟,這樣才可以達到讓西夏陷入腹背受敵的處境。他提出的策略確實起到了相應的良好作用,促進了西北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當時北宋的財政其實因此反而得到了助益。

    但是,無法奪取橫山使得開邊的成效只是曇花一現,北宋朝廷實質上陷入了拆東牆補西牆的困境,除去王韶兵發河湟,短時間內收穫到了很多戰利品並堅持維護了當地的商業發展、文化融合外,他的策略中長遠的計劃其實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人亡政息。

    再加上朝廷內部傾軋,在哲宗早期任用司馬光等人時開邊是王安石強力推薦的,王安石下臺後自然也無法繼續執行,而蔡京則藉此卻又重拾開邊往事,然而說到底他並沒有太過關心熙河二州的具體情形,繼續主持開邊事宜不過是政治手段。等到童貫等率軍收復了橫山等地,才又收復了河湟地。但是當地民眾對於宋軍早就懷恨在心,為了維持邊境穩固,周圍的府庫都被抽調一空,每年需要多花掉上萬貫錢,即使如此依舊無法供應軍隊所需,導致了當地糧價增長迅速,稅收也越來越重,使得西北地區形成了一個影響十分惡劣的惡性迴圈。

    反過來再看,儘管耗費了如此多的錢糧,還是有所成效的。宋朝利用了招募弓箭手的一系列制度,解決了部分開墾田地、招募軍隊及修造水利工程的任務,也把部分異族人民拉入了宋朝的真正統治下;另一方面更是進一步緩解和西夏的邊境衝突,打造了相對和平的關係。這樣的積極意義在哪怕糜費千萬的背景下也不能被忽略。

    綜上,個人認為熙河開邊的整體思想是值得贊同、推廣並應該付諸實施的,其具體要落實政策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至於中期的糜費就來背黑鍋的情況則只能見仁見智,看切入點在哪裡,再具體分析了。

  • 2 # 微史春秋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河湟拓邊的利弊之爭,其實是眼前利益和戰略利益之爭,是經濟利益和政治軍事利益的政變。

    宋神宗河湟開邊在當時都引起朝臣的巨大爭議,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兩相辯論,也是在爭論利弊。

    一、宋神宗開拓河湟,首先是從軍事角度出發,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

    這裡除了宋神宗本身欲大有作為,改變宋代軍事不振,備受夷狄欺凌的主觀因素外,軍事上的戰略意義是最終打動宋神宗最重要的原因。

    而這也是支持者最重要的論點。

    名將王韶給宋神宗獻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收復河湟“以絕西夏右臂”,使“夏人有腹背受敵之憂”。

    這和當時西漢對付匈奴先奪取河西走廊是一個道理。

    而且河湟自古是產馬的要地,大宋控制河湟,就可以保障馬源,以增強武備。

    戰略意義,是戰略家才能看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的反對者自然看不到這個戰略意識,或者對此不屑一顧。

    最終在王韶的主持下,收復了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宕州、疊州,收復了河湟之地。

    河湟開邊一直斷斷續續到北宋末年,當時西夏處境已經極為困難,遼國也自顧不暇,若不是來了靖康之變,北宋拿下西夏從戰略上可行的。

    二、反對者拘泥於儒家文教,激辯軍事行動“妄開邊釁”,且耗費財力

    宋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強調教化百姓,且重文輕武,這些都是反對者反對的重要依據。

    在司馬光等人的眼中,王韶收復河湟的壯舉,不過是“徒以群羌散弱,乘俞龍珂內附之隙,徼倖以圖功”。

    此外,軍事行動是靠經濟支撐的,河湟開邊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耗費了大量財富。

    僅熙寧五年(1073年)一戰,朝廷的軍費開支的錢糧布絹就高達1200萬貫匹,即使收復河湟六州後,朝廷每年仍需要向那裡貼錢三百六十萬萬緡。

    這也成為反對者攻擊的口實,而且河湟之地畢竟荒涼,在他們看來也是雞肋。

    所以宋神宗去世後,司馬光執政,曾一度提議放棄河湟,將所得之地歸還西夏,好在有識之士反對,司馬光才沒有全部放棄河湟。

    不是每一個官員都能稱得上是政治家,有的人只能算是政客,官迷。

    也不是每一個政治家都是戰略家,有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拘泥於陳見。

  • 3 # 子正尋道

    導讀:河湟開邊對於文強武弱的宋朝來說,可謂是一個壯舉。這一事件具體指的是在北宋熙寧年間,受到當時宰相王安石的支援,然後由王韶主持,宋朝一舉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六州的戰役。這一系列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宋朝的威望。

    在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中,宋朝的國土面積算是比較小的。因為自從趙匡胤立國開始,圍繞在宋朝邊上,就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政權。北方有強大的契丹、北漢,南邊有南唐、南漢等國家,西邊還有難纏的西夏,導致宋朝每一次擴張國土,都面臨著血與火的慘烈戰爭。由於西夏和契丹國力強盛,宋朝受到了很大的軍事威脅,多年來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在宋神宗繼位以後,他便立志改變宋朝在西部面臨的壓力,如果有可能,徹底解決掉西夏的威脅。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宋朝開始發動“河湟開邊”的軍事行動。

    河湟開邊對北宋來說,有巨大的好處。接下來詳細訴說一下。

    一:河湟開邊有利地證明了王安石變法的正確性。

    由於宋朝的統治出現了許多問題,經濟、軍事都出現了疲軟。在宋朝皇帝的示意下,王安石開始了變法。變法過程中,對經濟、軍事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變,一些受到損害的利益集團,開始了阻止、中傷,甚至罷免王安石的行動。作為王安石本人,肯定知道變法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便想在某一個方面做出一個壯舉。

    恰好“河湟開邊”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證明了王安石的軍事改革是正確的,也加強了整個變法的合理性。

    二:河湟開邊極大地威懾了西夏和契丹,尤其是西夏,不敢再藐視宋軍了。

    要知道宋朝軍隊在西北地區,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多年沒有嘗過暢快淋漓的大勝仗了。結果河湟開邊的大勝,增強了宋朝軍隊計程車氣,相應地西夏和吐蕃的軍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時曾經受到西夏擾亂的絲綢之路,也開始煥發出生機。還有給西北地區長期受到吐蕃和西夏欺壓的百姓,帶來了希望。

    之前的歸義軍政權在西北保持中華文化,現在宋朝收復了西北數地,繼續傳播燦爛的中華文化,促進了西北地區的民族交流。

    雖然河湟開邊以後,宋朝必須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以維護當地的統治。但這一空前的壯舉,既提高了宋朝的聲威,也鞏固了統治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告訴我那種遮暇膏能遮住雀斑?